![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5264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设计,共3页。
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2)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 (3)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有关数据. (2)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重点、难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像的性质物、像与透镜的位置像距光屏能否接收到备注u正立还是倒立放大还是缩小实像还是虚像vu=缩成一个极小的亮点异侧v=f能测焦距u>2f倒立缩小实像异侧f<v<2f能 u=2f倒立等大实像异侧v=2f能像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f<u<2f倒立放大实像异侧v>2f能 u=f不成像 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v|>u不能 2、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过程的引导和实施。[课的类型]:讲授、实验、讨论(探究式教学)[教学方法]1. 利用“意外的发现”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 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学会探究式学习方法。2. 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得出规律,培养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教学用具] 学生组器材,每组带刻度尺的光具座一个,蜡烛一支,凸透镜(焦距不同的各一个), 光屏一个。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字,若适当增加凸透镜与字之间的距离,并调节眼睛与透镜的距离,仔细观察,看到的像有没有变化呢?2.学生讨论并交流观察到现象。二.教学过程:1.刚才同学们针对你们观察到的各种像,你们想了解一点什么呢?[提出问题]学生回答:(1)什么时候成正立放大的像? (2)什么时候成倒立缩小的像? (3)什么时候又成倒立放大的像?2.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有什么规律,我们还需要介绍几个知识点:(1) 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2) 像距(v):像到透镜的距离;(3)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也可用眼睛观察到)(4)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设计实验]3.学生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1) 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2) 本实验中得到各种不同像时的物距、像距分别与焦距之间有什么关系。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4.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督促他们及时记下各种数据,给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的帮助与提示。[分析与讨论]: 5.同学们针对记录的各种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先分小组讨论一会儿,小组间互相交流;(2) 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班级交流;(3) 教师进行小结成像的规律。 [交流与合作]6.同学们继续针对验证实验进行交流,实验中还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1) 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哪儿?(2) 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哪儿?(3) 什么情况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4)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是怎样变化的?像距与焦距间有什么关系? 7.针对以上问题,同学们可以先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8.教师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见上表。 三、布置作业:《练习册》第一课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趣体验,观点初成,逆向思维,聚焦本质,完善认识,形成方法,灵活应用,规律内化,挑战新高,活化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授课类型,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