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速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例谈任务驱动下的物理课堂教学
初二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对于物理学科而言,他们兴趣满满,但往往又由于实际学习任务的困难或者课堂学习的枯燥而浅尝辄止,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成绩逐渐下降。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上不断地激励学生昂扬的学习精神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一种能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很好的方法。
百度上搜索“任务驱动教学法”,得到的介绍如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主人翁的感觉,符合青春期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这将能更积极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就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速度》为例,谈谈任务驱动下的物理课堂教学。
1、任务驱动教学中的情景引入
对于速度,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学生也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来分辨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那么如何引入新课,使得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呢?任务驱动教学中要求引入新课要联系生活实际,要在布置学习任务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110m跨栏获胜”的视频。
视频中主持人激动地解说,课堂上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看。这样的课堂是多么地令人向往啊!视频结束后我先给学生介绍了当时的解说员是谁,在平复了他们激动的心情后,我接着才布置下面的学习任务:你能描述一下裁判判断刘翔胜出的理由吗?周围的观众还没有等刘翔跑到终点就已经判断他嬴得了比赛,他们又是怎么判断的呢?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说裁判是看谁用的时间少,有的说观众是看谁跑在前面!此时,班级中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很得意,因为任务完成起来没有任何困难。
在肯定他们的回答后,我话锋一转: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与你们的类似,但是比你们的方法严谨!顺利地转入接下来的课堂学习。
2、任务驱动教学中的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设计一环扣一环的任务,驱动学生不断地体会到对原有知识的不满足,使学生有迫切获得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愿望。那么,如何设计出这样的任务呢?
在引入新课后我给出了新的任务:在裁判和观众的判断中,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哪些物理量又是变化的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裁判和观众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呢?随着这两个任务的解决,顺利地得出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个方法,即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和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接着我利用一个书本上的练习题,为学生设计了一环扣一环的任务,帮助他们自发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练习题是这样的,“动物世界中,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是猎豹,1s能跑40m;在海洋中游的最快的是旗鱼,0.5h能游50km.这两种动物中,哪个的运动快?”
首先,我布置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巩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任务表述为“你可以利用上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来判断哪种动物运动的快吗?”学生很快就发现将“猎豹1s跑40m”化成“猎豹1800s(0.5h)跑72000m(72km)”,或者将“猎豹1s跑40m”化成“猎豹1250s(约0.35h)跑50000m(50km)”,利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和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都可以得出答案“猎豹跑得快”!
其次,我布置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利用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任务表述为“除了上述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更方便的方法进行判断吗?”。基于生活经验,学生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将“旗鱼的运动化为1s游约27.78m”比较直观,更容易比较快慢。由此顺利地引出“速度”的定义以及公式,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且与生活密不可分。
最后,我布置的任务是利用速度公式来进行计算,不仅强化了他们运算规范而且还能得出不同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任务一表述为“你可以试着利用速度公式来计算一下猎豹和旗鱼的速度,这样可以直接得出它们的速度大小关系!”突然我发现此时课堂中的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学生们出现了不敢动手的现象。这时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有必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完成此任务。于是我首先在黑板上板书了速度的公式,并和学生一起将猎豹的速度计算出来为“40m/s”。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很快依葫芦画瓢,计算出旗鱼的速度为“100km/h”。学生都很开心,有一些学生甚至已经在嚷嚷着说旗鱼速度快。此时我又布置了新的任务,任务二表述为“有些同学计算出了猎豹和旗鱼的速度,发现100大于40,于是得到旗鱼速度快。但是在前面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是猎豹快,这是怎么回事呢?会不会是计算错误?会不会是公式应用错误?”学生们开始纷纷议论,很快有学生发现计算结果的单位是不同的,不能进行比较。于是课堂教学就很顺利地引入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上。
通过对同一个例题设计一环扣一环的任务,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没有出现琳琅满目的各式例题,始终是紧紧围绕着一个题目进行的,对于学生而言,这就是一堂主线分明的课,他们会牢牢记得有这么一个例题,既可以直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又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而且计算时还要注意单位。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可以在一环扣一环的任务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发现原有知识对于新问题的不适应,更能激发学生去探究原有知识以外的新的知识,使他们对于新知识有迫切了解迫切学会的愿望。在这样的学习驱动下,物理课堂中的青春期学生是富有朝气的,是活泼的,是充满昂扬的学习精神的!
3、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巩固应用
巩固应用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任务,我们可以应用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难度逐渐递进的任务,使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学习目标。
本节课针对巩固应用环节设计的任务是学生实验“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实验,我在课堂上设置了多个任务。
任务一表述为“如果我们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我们该如何做呢?是利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好呢?还是直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好呢?”
任务二表述为“为了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我们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应该选用什么实验器材才能测量出这些物理量呢?”
任务三表述为“请和同学讨论一下该怎么做这个实验呢?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呢?”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讨论完成上述三个任务,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流程和实验需要记录的数据。而学生实际完成本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测量速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流程的设计原理。通过任务驱动教学,不仅将枯燥的实验教学变得活泼,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今后其他的实验操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任务驱动的物理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物理课堂中的青春期学生是富有朝气的,是活泼的,是充满昂扬的学习精神的!而这不正是我们教师一直以来梦寐以求地课堂教学氛围吗!
物理八年级上册5.2 速度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5.2 速度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速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速度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设计,第1课时,小结归纳,观察与思考,思考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苏科版5.2 速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5.2 速度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速度公式的应用,作业布置,感受中华的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