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九年级上册第4课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美版九年级上册第4课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 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以剪纸艺术简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与欣赏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通过对剪纸艺术的欣赏、评述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欣赏民间艺术的方法,能做简短的评述。难点: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的奇葩,要结合有关的历史知识、地域文化等来分析,涉及面较广。由于学生年龄、知识面的局限,对作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教师多作一些指引和辅导。三、 教学过程1.师生展示各自准备的剪纸及其相关的图片、资料等,相互交流评述。2.剪纸基本知识的学习。(1)剪纸的种类(单色、彩色或阴刻、阳刻)。(2)制作剪纸的工具材料以及基本步骤。3.教师介绍剪纸的历史与发展过程。(1) 剪纸的起源——商代的刻花装饰品。(2) 剪纸发展——成熟于汉、南北朝。(3) 剪纸艺术的繁盛——清朝中期。4.提问: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标准,如何来鉴赏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呢?(1)刀味与纸感: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必须具备剪纸艺术独特的风格与特点。(2)情趣感与装饰性: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中的形象应具有生活的情趣和造型的装饰性。5.介绍剪纸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学生分组讨论,评述南北方剪纸的不同, 在哪方面最吸引你。6.引导欣赏陕西剪纸艺术家库淑兰的作品《剪花娘子》。品味剪纸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寓意和人文特色,了解剪纸与民间艺术的关系。7.欣赏评述,加强体验。教师出示一幅剪纸作品,请学生观赏、分组讨论、评述。8.教师小结。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以剪纸艺术简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与欣赏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通过对剪纸艺术的欣赏、评述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欣赏民间艺术的方法,能做简短的评述。难点: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的奇葩,要结合有关的历史知识、地域文化等来分析,涉及面较广。由于学生年龄、知识面的局限,对作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教师多作一些指引和辅导。三、 教学过程1. 学生欣赏教材范例,分析民间艺术家采用什么材料?(布、泥、草、木……)运用什么方法(剪、刻、卷……)来进行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除了剪纸艺术,说说你了解的其他种类的民间艺术和特点。2. 欣赏同学制作的剪纸艺术作品,分析其构思和制作技巧。(学生分析,教师补充归纳。)3. 学生实践。要求创作或临摹民间工艺作品。(建议学生采用剪纸的形式。)4. 教师及时指导,对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或临摹作品,给予鼓励。5.学生交流作品,可自评,互评。6.教师小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浙美版九年级上册第4课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授,演示示范,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美版九年级上册第4课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教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浙美版第4课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教案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