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第三节氧还原反应专项训练(2019人教版化学必修一)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第三节氧还原反应专项训练(2019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氧化还原反应专项训练 一、单选题(15题)1.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A.2KClO32KCl+3O2↑ B.2P+5Cl22PCl5C.H2+Cl22HCl D.MnO2+4HCl(浓) MnCl2+2H2O+Cl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经化学变化变成还原产物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C.在化学反应中,能把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是氧化剂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3.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H4Cl+NaOHNaCl+H2O+NH3↑ B.CH4+2O2CO2+2H2OC.2Al+Fe2O3Al2O3+2Fe D.3Cl2+2Fe2FeCl34.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HCl→H2 B.CO2→CO C.Fe2O3 →Fe D.Br-→ Br25.高铁酸钠 (Na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上制备高铁酸钠有多种方法,其 中一种方法的化学原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2Fe3++3ClO-+10OH-=2FeO+3Cl-+5H2O,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ClO-中氯元素显+1价 B.Fe3+被氧化C.ClO-被还原 D.FeO中铁元素显+2价6.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氯气:①MnO2+4HCl(浓)MnCl2+Cl2↑+2H2O②KClO3+6HCl(浓)3Cl2↑+KCl+3H2O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氯气,①②③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A.6:5:6 B.1:3:5 C.15:5:3 D.1:6:107.2mol XO恰好能氧化5mol SO,则还原产物中变价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0 C.+1 D.+68.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中水的作用相同的是 ①2Na+2H2O=2NaOH+H2↑②2F2+2H2O=4HF+O2③④2Na2O2+2H2O=4NaOH+O2↑ ⑤NaH+H2O=NaOH+H2↑A.①⑤ B.②⑤ C.③④ D.②③9.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的是A. B.C. D. 10. 与S2-能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 +3S2-+14H+=2R3++3S↓+7H2O,则中R化合价为A.+4 B.+5 C.+6 D.+711.化学实验中若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则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在如图所示有编号的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A.6个 B.5个 C.4个 D.3个12.常温下,下列三个反应都能向右进行:2D-+A2=2A-+D2;2B-+D2=2D-+B2;2A-+C2=2C-+A2.由此得出正确结论是A.A-、B-、C-、D-中C-还原性最强B.A2、B2、C2、D2中C2的氧化性最弱C.2C-+B2=2B-+C2不能向右进行D.还原性A->B-13.亚氯酸钠(NaClO2)可用作漂白剂,在酸性溶液中生成HClO2而发生分解,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HClO2=4ClO2↑+HCl+2H2O,ClO2是广谱型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ClO2是有机酸B.上述反应中,ClO2是氧化产物C.上述反应中,1molHClO2分解转移2mol电子D.上述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1∶1 14.硝酸工业尾气中的NO、NO2可用火碱溶液吸收,有关化学反应为:①;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①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若尾气可以被完全吸收,则尾气中与NO的体积之比可能大于1:1D.反应②中,生成2 mol 共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15.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KNO3被氧化 B.Na2O为还原产物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5:1 D.该反应一共转移10个电子 二、填空题(4大题)16.回答下列问题:(1)野外焊接铁轨常常采用铝热反应。已知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Al2O3+2Fe,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在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发生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2)在反应H2SO3+2H2S=3H2O+3S↓中,被氧化与被还原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在反应3S+6KOH=2K2S+K2SO3+3H2O中,被还原的硫与被氧化的硫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3)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HNO3溶解,反应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①请将上述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②上述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③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17.(主要指和)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1)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发生如下反应:①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 (填化学式)。②用单线桥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③为研究哪些物质能将转化为以消除污染,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可知,下列物质中不适宜选用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A. B. C.(2)水体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会污染水质。一种用铁粉处理水体中的硝酸盐的反应如下:(未配平);由反应可知酸性条件下粒子的氧化性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工业上利用和反应来制取单质。①配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被还原,生成1mol氧化产物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2)已知:、、、和一些未知物组成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是氧化产物。该反应中还原性:________(填“>”或“<”),写出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9.按要求填空。(1)在S2-、Fe2+、Fe3+、Mg2+、S、I-、H+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2)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①NO+HNO3→N2O3+H2O②NH3+NO→HNO2+H2O③N2O4+H2O→HNO3+HNO2其中你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3)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___。若溶质中Cl-与I-共存,为了氧化I-而Cl-不被氧化,除单质外,还可用反应中的___________作氧化剂。①②③
参考答案1.D2.B3.B4.D5.D6.A7.B8.A9.B10.C11.D12.C13.B14.D15.C16.(1) 置换反应 降低 得到 Al Fe2O3 (2) 2∶1 2∶1 (3) 3Cu+8H++2=3Cu2++2NO↑+4H2O HNO3 Cu(NO3)2 17.(1) C (2) 18. 10 2 7 3 2 碘 2 > 19.(1) Fe3+、Mg2+、H+ S2-、I- Fe2+、S (2)②(3) KMnO4 FeCl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课后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课堂检测,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