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巩固练习
展开A.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快慢相同的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相同的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a-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解析:选D.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其a-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在v-t图象中,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故选项A、B、C错,D对.
2.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速度分别为1 m/s、2 m/s、3 m/s…,则此物体的运动性质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
B.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C.加速度不断增大的运动
D.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选D.虽然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相等的,但运动过程中某些时刻的速度不能确定,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所以对物体的运动性质不能确定,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3.(2010年杭州七校联考)图2-2-10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图2-2-10
解析:选AC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在v-t图象中对应一条倾斜的直线,A、C、D正确,B选项是x-t图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
4.(2010年瑞安高一检测)如图2-2-11所示为某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2-11
A.在0~6 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在6 s~10 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C.在4 s末,质点运动方向反向
D.在t=12 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1 m/s2
答案:D
5.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末的速度为6 m/s,第2 s末的速度为8 m/s,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初速度为3 m/s
B.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
C.任何1 s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都为2 m/s
D.第1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6 m/s
解析:选BC.由v=v0+at可得,a=2 m/s2,故B正确;由Δv=at可得,物体在任何1 s内速度的变化都是2 m/s,故C正确;由v=v0+at,物体的初速度v0=v1-at=(6-2×1) m/s=4 m/s,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 m/s,故A、D均错.
6.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打开降落伞后运动员以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则在运动员减速下降的任意一秒内( )
A.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 m/s
B.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0.2倍
C.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 m/s
D.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 10 m/s
解析:选CD.加速度(a=eq \f(Δv,Δt))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知道加速度我们可以求出相应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量(Δv=a·Δt),“这一秒末”与“前一秒初”相差2 s,故速度减小Δv=5 m/s2×2 s=10 m/s.
7.一辆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的两根电线杆共用5 s时间,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2,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是15 m/s,则汽车经过第一根电线杆的速度为( )
A.2 m/s B.10 m/s
C.2.5 m/s D.5 m/s
解析:选D.根据v=v0+at可知,v0=v-at=15 m/s-2 m/s2×5 s=5 m/s.
8.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A.a、b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B.a、b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C.a、b的速度之和与时间成正比
D.a、b的速度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解析:选A.va=v0a+at,vb=v0b+at,
所以va-vb=v0a-v0b,va+vb=v0a+v0b+2at,
故只有选项A对.
9.(2010年山东临沂检测)一辆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 s末开始刹车,经4 s停下来,汽车刹车过程也在做匀变速运动,那么前后两段加速度的大小之比是( )
A.1∶4 B.1∶2
C.2∶1 D.4∶1
解析:选B.设前后两段加速度分别为a1、a2,则a1=eq \f(v,t1),a2=eq \f(v,t2),所以a1∶a2=t2∶t1=1∶2.
10.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4 s后速度达到20 m/s,然后匀速运动了10 s,接着经4 s匀减速运动后静止.求:
(1)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为多大?
(2)质点在16 s末的速度为多大?
解析:(1)设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1,则v1=a1t1,a1=v1/t1=eq \f(20,4)m/s2=5 m/s2.
(2)设减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为a2,由v2=v1+a2t2
其中v2=0,v1=20 m/s
所以a2=eq \f(v2-v1,t2)=eq \f(0-20,4)m/s2=-5 m/s2
当t=16 s时,质点已减速运动了t3=2 s,此时质点的速度为v3=v1+a2t3=20 m/s-5×2 m/s=10 m/s.
答案:(1)5 m/s2 (2)10 m/s
图2-2-12
11.A、B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2-2-12所示.
(1)A、B各做什么运动?求其加速度.
(2)两图象交点的意义.
(3)求1 s末A、B的速度.
(4)求6 s末A、B的速度.
解析:(1)A物体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1=eq \f(v-v0,t)=eq \f(8-3,5)m/s2=1 m/s2,沿规定的正方向;B物体前4 s沿规定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 s后沿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2=eq \f(8,4)m/s2=2 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两图象交点表示在该时刻两物体速度相等.
(3)1 s末A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 m/s,和初速度方向相同;B物体的速度大小为6 m/s,和初速度方向相同.
(4)6 s末A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和初速度方向相同;B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 m/s,和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见解析
12.(2010年曲阜一中高一检测)卡车原来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道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就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 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一半的时间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原速用了12 s.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2)开始刹车后2 s末及10 s末的瞬时速度.
解析:(1)卡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简图如图所示,设卡车从A点开始减速,则vA=10 m/s,用t1时间到达B点,从B点又开始加速,用时间t2到达C点,则vB=2 m/s,vC=10 m/s,且t2=eq \f(1,2)t1,t1+t2=12 s,可得t1=8 s,t2=4 s由v=v0+at得,
在AB段,vB=vA+a1t1①
在BC段,vC=vB+a2t2②
联立①②两式代入数据解得
a1=-1 m/s2,a2=2 m/s2.
(2)2 s末的速度为v1=vA+a1t=10 m/s-1×2 m/s=8 m/s,10 s末的速度为v2=vB+a2t′=2 m/s+2×(10-8)m/s=6 m/s.
答案:(1)-1 m/s2 2 m/s2 (2)8 m/s 6 m/s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5 牛顿第三定律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5 牛顿第三定律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这是由于,弹簧测力计下悬图4-5-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4 力的合成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4 力的合成复习练习题,共5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3 摩擦力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3 摩擦力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