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中考物理第一轮系统复习课件
专题05 物态变化-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5 物态变化-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学案,文件包含专题05物态变化原卷版docx、专题05物态变化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态变化1、掌握温度及其测量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及其伴随的能量变化3、水沸腾实验一、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 量程 分度值 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离开人体读数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 30—50℃ 1℃ 同上
二、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3.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4.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5.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6.升华和凝华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类型一 温度 1、读出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 甲是 ℃ 乙是 ℃ 【拓展延伸】某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先后测量37℃和39℃的病人体温,则其读数先后分别是 ( )A、37℃和39℃ B、38℃和38℃ C、37℃和38℃ D、38℃和39℃ 2、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等到示数稳定时再读数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拓展延伸】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 A. 健康成人的体温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 太原市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类型二 物态变化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湖面的冰块越来越小 B.夏天,泼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 D.寒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拓展延伸】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铁块化成铁水 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湖水表面结冰 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拓展延伸】为了抗旱,向空中云层中发射“干冰炮弹”,就能实现降雨,这是因为:( )A.干冰熔化变为水B.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成的小液滴C.干冰在云层中迅速升华又凝华而形成的D.干冰在云层中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再液化成小水滴2、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 (1) 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2) 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3) 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4) 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_状态。【拓展延伸】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和____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请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_____。3、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中a、b所示。则图中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中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0.5 11.522.533.544.5…温度(℃)90919397989898989898…(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
(2)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 。 【拓展延伸】小红用如图11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直至水沸腾,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绘制了冰熔化至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1乙所示(全过程质量不变)。请你回答: (1)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_______。(2)由图11乙可知,冰熔化过程需时间 min;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1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此时实验地点的大气压比1个标准大气压要 (选填“高”、或“低”)。(3)在图11乙中,AB段与CD段的升温快慢不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1.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上标出的单位一般是摄氏度B.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C.不同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一般不同D.测开水的温度用体温计肯定要比实验用温度计测量的结果要准确一些2.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3.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4、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图中A、B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1)甲组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分钟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组同学选择的是 (A或B)套装置。 时间min 01 23 4 5 6 7 8 910 11 温度℃90 92 94 96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2 102 (2)乙、丙两组同学都选择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3)实验后,甲组的同学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能抽气的密闭玻璃罩中,如图D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了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 5、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6.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因为夜间气温骤降时,水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冰, (选填“放出”、“吸收”)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13 浮力-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学案,文件包含专题13浮力原卷版docx、专题13浮力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压强 -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学案,文件包含专题12压强原卷版docx、专题12压强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力-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学案,文件包含专题10力原卷版docx、专题10力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