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高级中学:《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人教版选修3-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5292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高级中学:《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人教版选修3-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5292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高级中学:《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人教版选修3-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5292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分子间的作用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判断:①体积大的物体有时也可看做质点,体积小的物体有事不能看成质点。质量很小的点有可能是质点. 质量大的物体可能不能被看做质点. 低速的物体才能堪称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
②下列物体能被看做质点的是
A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 B研究飞行中直升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时
C冰场上正在花样滑冰的运动员 D绕地球转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E研究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 F研究车轮自转情况时的车轮
G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地球 H研究原子内部电子运动情况时的整个原子
I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做质点 J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做质点
K研究地球自转时,可把地球看做质点 L因原子核很小,所以在任何时候都可把它看做质点
二.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 的另一个物体称为参考系。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 。观察的结果可能 ,也可能 。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取 或相对 于 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考点1.参考系的判断和选择:
例①:下列物体的运动都是以谁为参照系的: A.太阳东升西落 B.地球围绕太阳转 C.月亮在云中穿行
D.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什么为参考系
E.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 F.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例②:判断:A.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为参照系() B.任何情况下选取地面为参考系都是最好的() C. 参考系必须是与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考点2.相对运动的处理:
例①:在同一平直的公路上甲乘坐汽车以10m/s的速度运动,乙骑自行车以5m/s的速度运动,两者运动的方向相同,甲在前乙在后,则甲乙看对方都是怎么样运动的,速度是多少.如果运动方向相反又会怎样?
例②:甲、乙、丙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运动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是( )
时刻和时间:通常我们所说的现在几点了指的是 它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对应的是 乘火车从哈尔滨到北京用时11小时,它指的是 ,它是两个 之间的差值;它在时间数轴上对应的是
考点1.判断是时间还是时刻:
A.8点开始上课 B.一节课45分钟 C.某人用1.5秒跑了3米 D.新闻联播节目17点开播
位移与路程:①位移:质点从 指向 之间的有向线段,它既有 又有 它是 量。②路程:质点在空间运动时所经过的实际 的长短(大小)它是 量.
考点1.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判断:A.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一定与路程相同 B.上学时从家到学校,放学时从学校到家
C.当运动物体的始末位置确定以后,位移就惟一确定了,而路程可以有很多个.
考点2.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计算:
例①:一指点从A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了一圈,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若指点运动了7/4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在此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 ,最大路程是 。
例②: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点竖直向上跑出一个小球,上升最大高度为20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 下方25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_
例③:一支长150m的队伍匀速前进,通讯兵从队尾前进了300m后赶到队首,传达命令后通讯兵立即返回,当通讯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了200m,则在此过程中,部队的位移和路程又是多少?通讯兵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多少?
速度与速率:
1. 速度:是用来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具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分为平均速度和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①物体的位移X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叫做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②定义式: 单位: ,常用单位还有 、
③物理意义: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平均快慢程度和总的运动方向,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2)瞬时速度:
①定义:运动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②理解:A.在公式V=X/t中,如果时间t非常短,趋近于零,表示的是某一瞬时,这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B. 瞬时速度具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或该点的切线方向。
C. 平均速度跟 或 相对应,瞬时速度与时刻和位置相对应。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和瞬时速度相等
2.速率:(1)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它描述质点的运动快慢,不描述运动方向。是标量
(2)平均速率:物体运动过程中各个时刻或各个位置的瞬时速率的大小的平均值。公式:
考点1.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
C物体做变速质点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考点2.速度和速率
加速度:
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公式 单位
2. 理解: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考点一.加速度的概念
判断:A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一定大。B加速度的增减与速度的增减无直接关系.
C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E加速度的方向总与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F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G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H 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
考点二.V-t图象看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①速度和时间关系Vt= ②位移和时间关系:X=
③速度与位移关系:Vt2-V02=2ax ④中间时刻速度:Vt/2= V=V0+Vt/2 中点位移速度VL/2 =
⑤任意相邻T时间的位移差Δs=at2 若 S6-S3=3at2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4个推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n= 1:2:3………:n
② 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X1:X2:X3……Xn=12:22:32…….:n2
③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X1:X2:X3……..:Xn=1:3:5…..:(2n-1)
④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t1:t2:t3……tn=
考点
10. 自由落体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位移公式 h=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2=
11.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①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 仪器,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V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V。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 打一次点
②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然后把纸带装好先启动 然后用手水平 拉动,纸带上打出一行小
点,然后立即关闭电源。
(2). 怎么样测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S4-S1= = =3at2(t为相邻两技术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 a2= a3= 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 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瞬时速度的求法:Vn=
相互作用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重力:重力式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不是重力,方向: 重力的方向不可理解为跟支撑面垂直或指向地心。
重心: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都有关系。 、 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注意:① 重心并非物体上最重的点,也非只有这一点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心是一个等效近似得到的概念。
②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木工师傅用的拐尺
弹力:①产生条件:a b ②方向: ③ 胡克定律:
滑动摩擦力:① 产生条件:a b c ②方向: 并且与
③大小 效果:
注意:FN指的是物体间的弹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叫动摩擦因数,与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情况有关。
静摩擦力:大小求法:
合力的范围是: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①内容: ② 越大,惯性越大
2.牛顿第二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四个特征:
4.怎么样区别一对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还是一对平衡力:
5.单位分为 和
6.超重: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 FN=mg+ma
失重: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 FN=MG-MA
完全失重:FN= a=
第四章.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平抛运动的规律:①水平方向v= x= 竖直方向:Vy= y=
②任意时刻的速度 v= V与V0的夹角为θ Tanθ=
3.类平抛运动的特点:物体所受的合力为恒力,且与初速度方向垂直(初速度V0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方向,即合理的方向也不一定是竖直方向,且加速度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加速度
4.圆周运动:v= w= FN=
5.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6.万有引力定律:①公式 ②适用条件
7.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可以推导出V= W=
T= a=
② 星球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可得:GM=
8.天体质量M密度的计算 ① ‘g. R”计算法 若已知地球半径R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依mg=
可得M= = ② “T. r ”计算法:若已知地球的卫星(如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半径r,由 = 得M= = 若某一卫星绕地球在近地表面做圆周运动,则r=R,此时= 只需测定运行周期即可
9.三种宇宙速度:①V1= 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 发射速度和最 环绕速度 表达式V1=
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 发射速度
③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 发射速度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W= 平均功率= 瞬时功率= 其中 是相对于 的位移
2..机车启动的两种基本方式是什么?
① 以恒定功率启动;
② 以恒定加速度启动
3.动能定理 ①内容: ②适用范围: 其中的V是相对于 的速度
4.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内容: ②适用范围
第六章 静电场
1.自然界中存在 种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上带上的电荷为 电荷,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玻璃棒带上的电荷为 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2.物体的三种带电方式①摩擦起电:不同的物质对电子的束缚、吸引能力 ,两种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摩擦力做功,使得束缚能力弱的物体 电子,从而带 ,吸引能力强的物体 电子,从而带 。②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正电)靠近某导体时,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位移而重新分布,使得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 ,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 ,这种现象叫做 ,利用此过程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库仑定律: K= 适用条件:
3.静电平衡:①定义
②特点:A B C
4.电荷守恒定律:
5.库伦定律:①表达式 ②其中K叫做 其值为 ③适用条件
6.
6.电场力做功:W=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7.判断电势高低的方法:① ②
(2)根据电势差的定义:Uab= 9.电容 C= C=
10.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基本规律是:(1)带电粒子的加速:由动能定理可列: V=
带电粒子的偏转.设真空中两个平行金属板板间距离为d,板长为L,板间加以电压U,如果,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例子以V0的初速度沿中轴线射入,在垂直场强方向做匀速运动:VX=V0 穿越电场时间t=
① 场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 = ②离开电场时 y方向的分速度VY=
y方向上的位移:y= ③离开电场时偏转角为θ Tanθ=
第七章.恒定电流
1.电流:定义式:I= =
2.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关系: ② 电压关系:
③电阻关系 ④功率关系
3.并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关系: ② 电压关系:
③电阻关系 ④功率关系
4.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 适用条件:
5.电功:W=
6.焦耳定律:Q=
7.电功率:P= = = 8.电阻定律 R=
9.电功与电热关系:电功W=IUt 电热Q=
10.闭合电路欧姆定律:①内容: ②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U= ③ 闭合电路的几种功率 电源的总功率:P总=EI= 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 内电路消耗的功率:P内=
11.电源的效率:=
第八章 磁场
1.安培定则的内容:
2.两平行的通电直导线,同向电流互相吸引,反向电流互相排斥
3.安培力:F=
4.磁通量Φ= 单位
5.洛伦兹力 F= 方向
6.质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①构造:由粒子源、加速电场、匀强电场和照相底片等组成
②原理:粒子由静止在加速电场中被加速,根据动能定理,Uq= 粒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由以上两式可得需要研究的物理量
回旋加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构造:D1 D2 是半圆金属盒,D形盒的缝隙处接电源。D形盒处于匀强磁场中。
原理:交流电周期和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粒子在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一次一次地经过D形盒缝隙,两盒间的电势差一次一次地加速,由.BqV=MV2/R 得Ekm= 可见粒子获得的最大动能由 和 决定。
电磁感应
一.磁通量
1.定义: 与垂直于磁感应强度B的 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2.公式:
3.磁通密度:垂直穿过单位面积的 的条数,叫做磁通密度,即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二.电磁感应现象
4.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 发生变化,即 ,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5.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无论回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线圈平面的 发生变化,线圈中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
三.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6.右手定则
(1)适用范围: (2)定则内容:伸开右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 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那么 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7.楞次定律:
(1)适用范围: (2)定律内容:
8.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的变化率的区别
9.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0.什么是互感
11.什么是自感现象:
自感电动势和 及 成正比
涡流: 求自感电动势的公式: 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在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时:①首先要明确让球的是平均感应电动势还是瞬时感应电动势,其次要明确产生的类型是变化型还是切割型,一般地 适用于磁场变化求感应电动势, 适用于切割磁感线求感应电动势
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的①电路图
②器材要求:
③ 现象:
④ 原因:
⑤ 能量转化
第十章.交变电流 传感器
1.交变电流:
2.正弦式交流电
3.中性面及其特点
4.四值:
5.变压器:工作原理:
6.变压器的主要规律:
7.两种常见的变压器:
8.电能的输送:① 功率损失:
② 减少损失的办法
9.一个原线圈多个副线圈:变压关系: 变流关系 功率关系
10决定关系.
第七章.体由分子组成.分子动理论
概念与规律
1.分子的大小:分子形状是不规则的,分子结构是很复杂的,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分子看成是球体或立方体。
①分子线度的数量级约为 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 分子体积的数量级为
说明①本章所说的分子是只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②分子的大小可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
③可以认为固体、液体分子紧挨在一起,但气体分子间有较大的空隙。
2.伏伽德罗常数
①定义:1ml任何物质中含有的分子(微粒)数相同,这个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
②NA=6.02×1023ml-1
说明: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桥梁,
③应用实例:设固体或液体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kg/ml),摩尔体积为V(m3/ml),物体的质量为m0(kg),体积为V0(m3),该物质1个分子的体积为V1(m3),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1(kg),则有:
分子体积V1=V/NA
分子质量m1=M/NA
分子数N=m0NA/M 或 N=V0NA/V
分子的大小:球体的模型直径d= ;立方体模型棱长d=
3.扩散现象:
定义:扩散现象是指当两种物质相接触时,物质分子可以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产生原因:扩散现象是由于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扩散现象证明了物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如气味在气体中的扩散,颜料在固体、液体中的扩散。
4.布朗运动:
定义: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布朗运动是悬浮的固体颗粒的运动,不是单个分子的运动,但是布朗运动反应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的条件:任何固体微粒悬浮在液体内,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做布朗运动
影响布朗运动的因素:①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②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布朗运动的成因: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微粒撞击的不平衡产生的。
说明:由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因此,液体分子对其中的固体颗粒的撞击无规则。颗粒越小,温度越高,撞击的不平衡性越明显,布朗运动越显著。
5.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的比较:
6.热运动:
定义: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与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温度反应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固体分子的热运动表现在一定平衡位置附近的微小震动。液体分子除具有固体分子的特点外还具有迁移的特点。
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明显。
注意: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
问题与方法:
7. 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原理:将一定体积V的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层油膜,测出油膜的面积S,据h=V/S求出油膜的厚度,此厚度视为油酸分子的线度
方法:① 油酸的体积有量筒测出。
②油酸薄膜的面积借助坐标求出,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时. 不足半个的舍去. 大于半个的算一个。
二、 分子间的作用力
8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说明分子间是有空隙的,以下事实可以说明:
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空隙。
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液体分子间有空隙。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正是由于物体分子间的空隙增大或缩小而造成的,这是气体、液体和固体所共有的现象。
9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1)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分子力。
(2)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① 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r0数量级为10-10m)引力和斥力相等,此二力的合力为零,即分子间呈现无作用力,此时分子所处的位置为平衡位置。
分子间发生相互作用力的距离很短,当分子间距离超过分子直径10倍时,可以认为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的数量级为10-9m。
(3) 分子引力和斥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① 分子间距为r0时并不是分子间没有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为r0时,分子并不是静止不动。
② 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引力和斥力均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可见,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斥力变化的更快些。
实践与扩展
10.分子力哪里去了
案例1 一段小铅柱,用刀切成两段,然后把两个断面对接,稍用压力就能使两段铅柱接合起来,一段挂几千克的重物,也不会把铅柱拉开,而玻璃碎了却不能重新接合,为什么?
解析:上述实验说明:第一,分子间有力的作用;第二,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铅块切口很平时,稍用压力就能使两断面分子间距离达到吸引力作用的距离,使两段铅块重新接合起来。玻璃断面凹凸不平,即使用很大的力也不能使两断面间距接近分子引力作用的距离,所以碎玻璃不能接合。若把玻璃加热,玻璃变软,亦可重新接合。
11.分子力与物体的“三态”
三.温度 内能 热平衡定律
12.热平衡与温度.温标的概念与规律
状态参量:定义: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系统的状态参量
平衡态:系统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叫平衡态。
热平衡:两个系统相互接触,它们间没有隔热材料,或通过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接触,这两个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此时的状态叫热平衡状态,我们说两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5) 温度:达到了热平衡的
第二单元 固体、液体、气体
气体
温度:①物理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了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两种温标: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为T=t+273.15(k)。单位:开尔文.符号K
体积:①物理意义:气体分子所充满容器的容积;气体的体积不等于所有气体分子体积的总和
单位:米3,符号:m3
压强:①产生原因: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碰撞器壁,对器壁各处形成了一个持续的均匀的压力而产生。
②决定因素:
③ 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帕斯卡Pa:1Pa=1N/m2 1atm=760mmHg=1.013×105Pa
气体的状态及变化:
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P、V、T这三个量都不变.我们就说气体处于一定的状态.
一定质量的气体,P与T、V有关.三个参量中不可能只有一个参量发生变化,至少有两个或三个同时改变.
2.气体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
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②公式:PV=恒量或P1V1=P2V2
(2)查理定律:
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②公式:P/T=恒量或P1T1=P2T2
(3)盖.吕萨克定律
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②公式:V/T=恒量或V1/T1=V2/T2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
①宏观上讲,理想气体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始终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压强不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可视为理想气体.
②微观上讲,理想气体分子本身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分子间不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所以理想气体的分子势能为零,理想气体的内能等于分子的总动能.
(2)状态方程:①内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1变到状态2时,尽管P、V、T都可能改变,但压强跟体积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不变.②公式:P1V1/T1=P2V2/T2 或PV/T=恒量
4.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气体分子的运动遵守统计规律:
①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
②分子速率按照“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即大多数分子运动速率都在某一数值附近,离开这个数值越远,分子数越少.
③一定温度下,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是确定的,分子有一定的平均速率,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
(2)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①.一定质量的气体,分子总数是一定的,温度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气体的体积减小,气体的密度就增大,因此压强就增大,反之亦然,所以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这就是玻意耳定律.
②.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增大,因而气体压强增大,温度降低,情况相反,这就是查理定律
③.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要保持压强不变,只有增大气体体积,减小分子密度,这就是盖.吕萨克定律
固体液体
固体:固体通常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其结构和性质如图:
注意: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是单晶体也可能是非晶体.
②.晶体中的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但不是在各种物理性质上都表现出各异性
液体的表面张力
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
大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液体中溶有杂质时.表面张力变小.液体的密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
液晶:液晶是介于结晶体和液体之间的中间态物质(化合物),它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
纳米技术与新材料:纳米是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0.1~100nm)内制造材料和器件的技术(用纳米技术来重新排列原子).
电场的基本特性
力的特性
表现
对放入电场中的电荷能够施加 。
电场强度
①定义式 单位(符号) 只有 因素决定与放入场中的检验电荷 关 方向 性质属于 量②场源电荷为点电荷的场强(决定因素式)
③匀强电场的场强公式 其中d指的是
电场线
①电场线是 引进,为描述电场强弱分布和方向的一组曲线②特点: 、 、 、 。
能的性质
静电力做功
特点:
电势能
①概念: 数值具有 性 ,与 的选择 关
②电势能的变化与静电力的做功密切相关,对应的公式:Wab=
电势
①概念: 定义式: 单位: ②数值具有 性与 得选择 关,等于 。③物理意义:
反映:
等势面
概念 特点① ②
电势差
①概念 ②定义式
③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的方向即电势降落最 的方向(即沿电场方向单位距离上的电势差最大)④用电势差表示的静电力做功的公式为Wab= 。
物理量
物理含义
重要关系
适用情况及说明
瞬时值
峰值
有效值
平均值
现象比较项目
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产生条件
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足够小的微粒,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因素产生的,是由于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相互交出的两种物质,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影响快慢的因素
微粒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
物体状态和温度高低
本质
微粒在液体分子撞击下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间接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且是永不停息的
直接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压强的决定因素
微观表现因素
分子的平均动能
气体分子的密度
原理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分子数目一定情况下.体积越小.分子密度越大
宏观表现因素
温度
体积
分类
微观结构
宏观表现
外形
物理性质
晶体
单晶体
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原子、分子、离子)在空间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空间点阵
几何形状天然有规则
各向异性
有一定的溶解温度(熔点)
多晶体
由无数的晶体微粒(小晶体)无规则排列组成
无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
各向同性
非晶体
内部物质微粒是无规则排列的
没有一定的熔解温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5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提问,新课教学,巩固应用,总 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5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5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