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赏析方法和要点,赏析实践,课堂总结,课堂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外国著名肖像画及代表画家,对外国肖像画发展的沿革变化、风格流派、重点作品形成初步认识。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阅读、讨论,让学生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美术专业语言来评述作品。
情感目标: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理解并接纳西方肖像画多样的表现方式。
创新目标:开展探究性活动,在拓展过程中,尝试进行中外肖像艺术比较研究;传统肖像表现和流行动漫肖像造型比较研究。结合欣赏学习,运用肖像画创作形式与法则也来尝试创作,表现周围的亲朋好友或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外国肖像画艺术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形式风格、重要画家及经典作品。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发展、辩证的眼光来理解并接纳外国肖像画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的各种形式与风格。并且学会如何用美术的语言解读肖像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外国肖像画相关图片及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作课件于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幅人物照片,看看它与肖像画有什么区别?
生:照片能捕捉人物真实的造型、比较快捷的记录人物的面貌。肖像画在线条和色彩方面能突显人物个性,情感。
师:照相术是19世纪发明的。那么在19世纪之前,人们是怎样认识古人的呢?
生:绘画作品。
师:相机发明之前,肖像画一直是作为记录、再现人物相貌、精神特征的主要表现手段。所以肖像画是很重要的,当我们仔细欣赏肖像画时,就如同画中人进行对话。画家们通过仔细观察,运用精湛的技术,将人物身上有形的或无形的因素尽量捕获并细致地描绘在画布上,使他们在绘画中得到“永生”。(板书:一、“永生”:有形或无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外国肖像画,共同来学习第九课《在绘画中永生》。(点击下一页,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
二、 新授课程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展开我们的欣赏之旅。
(一)解读画中人
(二)走近肖像画
(三)神秘的微笑
(四)视觉盛宴
(一)解读画中人
(多媒体课件放映《蒙娜丽莎》,学生欣赏。
在一幅生动逼真的肖像画面前,我们会被画中栩栩如生的形象所打动,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五百年来她一直带着神秘的微笑,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意大利的画家达芬奇所画的这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学生讨论:根据画中呈现的信息,观察、分析、推测、判断画中人的身份、性
格、情感。
教师总结:其实画家已经用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写实技巧将人物的容貌、身份、性格、情感等信息捕捉下来并呈现在画面上。我们只需留心观察就能推测出画中人是谁。
(二)走近肖像画
1. 了解肖像画的概念:是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其特质在于着重刻画人物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学生说,教师总结)
2、肖像画的类型包括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学生齐说)
3. 肖像画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找一名学生读)
4、肖像画的功能。(教师总结)
(三)神秘的微笑
1、介绍作者,揭秘“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点击超链接视频)
2、《蒙娜丽莎》画面内容观察
3、《蒙娜丽莎》美术语言分析
(四)视觉盛宴
1、如何赏析肖像画?
肖像画的基本赏析方法和要点
(板书:二、赏析方法和要点:查阅、了解,观赏、分析,感悟、评价
2、名家肖像作品欣赏
(1)多媒体放映凡·高《自画像》
凡·高短暂的一生,历经磨难,极富悲剧意味,但是他的画作却被世人所认可,成为经典名作,他在绘画上非常有天赋,他是点彩画的代表人物。
凡·高和丢勒、伦勃朗一样,在画史上以自画像著称。凡·高一生很少拍照,然而在1885到1889四年间他却以惊人的耐力画了四十多张自画像,完成这些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像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透过这些记录,我们深深地了解了一个人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 (欣赏并介绍凡高不同时期的自画像)
(2)多媒体放映凡·高的《自画像》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学生思考:
师:仔细观察,对比上面这两幅作品,看看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例如:构图、色彩、线条、明暗等方面)
生:凡·高的《自画像》,风格是画面明亮,色彩丰富,对比强烈,运用点彩画法,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整体色调偏暗,色彩统一、和谐,笔触细腻。
师:回答的非常好!
(3)多媒体放映《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阿尔诺芬尼,这个在1420年被菲力蒲公爵封为骑士的真实人物,在画上拘泥而彬彬有礼地正和他新婚妻子在洞房中迎接贵客。注意观察画中的细节。
学生思考:
(1) 画面中用了很多象征手法,请把他们一一找出。
室内的所有细节,如蜡烛、刷子、扫帚、苹果、念珠以及两人之间的小狗,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性,它们预示着幸福的婚姻。
(2) 镜子在此画中的作用。
镜子是用来丰富画面的空间。
从这面小圆镜里,不仅看得见这对新婚者的背影,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另一个人,即画家本人。小镜框的四周镶刻着十幅耶稣受难图画像细小得几乎已经看不清了。两人头顶那盏金光闪烁的吊灯,其刻画之精微,为现代摄影者所叹服,这是尼德兰特有的细密画传统画法,正是这幅画的特色。
(4)多媒体放映《国王卡洛斯四世一家》
学生思考:
1、仔细观察国王卡洛斯四世一家有多少个人?
生:14人。
师:不对,是13人,有一个是画家本人。因为在当时,13这个数字是非常不吉利的,但是国王卡洛斯四世一家却只有13人,为了打破这种禁忌,画家把自己也画了进去,安排在不显眼的位置上,把自己的色调处理的很暗,只为突出国王一家。
2、画家也在这幅画里,你能找到吗?
生:能。(找一名同学到黑板指出来)
师:戈雅凭借他那天才的洞察力,并不有意丑化这些皇族成员,而是深入挖掘这些人物只知享受的空虚灵魂,从而生动地揭示出这些人物的本质特征。
(5)多媒体放映《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学生思考:
1、画面以红色为底,有何作用?
生:宗教庄严气氛。
2、画家是怎样抓住人物瞬间复杂的内在精神状态?
生:眼睛在传神中的重要作用。
师:这幅作品的油画技巧十分出色。画面上,火热红调子表现了宗教特有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笔触流畅自由,表现出艺术家高超的技巧。
三、赏析实践
(下一页)大屏幕展示赏析文范例。
运用所学的赏析方法,在本课选择一幅感兴趣的肖像画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在小组之间交流,并完成问卷调查。
四、课堂总结
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们对欧洲史上产生的有代表性的肖像绘画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追求细致逼真的文艺复兴时期到回归正统严谨的新古典主义时期,再到追求个性、注重个人情感宣泄的近现代,肖像绘画正在沿着一条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道路前进。不管绘画形式如何改变,画家总能通过他们的作品表现自己的意图,感染观画者的心灵。而这些出现在画面中的人物则通过被人认知和了解获得了“永生”。
五、课堂拓展
据统计,世界美术史上留下自画像最多的画家是:
16 世纪,德国,阿尔布雷特·丢勒
17 世纪,荷兰,伦勃朗
19~20 世纪,荷兰,凡·高
自画像之父──丢勒
浓缩的人生──伦勃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少版七年级下册本册综合教案,共5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拓展思考,坐五,临摹练习,引导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少版第9课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教案,共1页。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