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归纳,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美术下册 重复的魔力 教案课题重复的魔力课型设计·应用课时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重复构成,感受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形式美感,了解重复构成的形式和变化特点。2、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利用不同的设计方法,设计制作有趣的重复构成作品。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与体验,开拓艺术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表现的能力,体会构成带来的视觉秩序美和震撼力以及创造的乐趣。重点了解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以及重复构成的特点和组成要素,分析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难点将骨格的形式变化有机地和物象或图式相结合。拓展学生思维,进行平面构成造型的构思和实施,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具多媒体课件、同种实物若干、重复构成范作、其他辅助材料等。学具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画纸、圆规、直尺、颜料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对于设计应用的重复构成内容,也具备了认识学习、研究、创新的能力。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了解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这对理解本课中的教学重点——重复构成的骨式有学习帮助。此学段的学生很喜欢自己创作,但由于想象力的匮乏,较难设计出构思新颖、个性鲜明的作品,而且学生在艺术感知、形象思维及创新意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不过,此学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较好的合作精神。因此,在既有条件下,本课教学应顺应学生的认知和求知欲望,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学生创新思维转化为成果。 教材分析《重复的魔力》一课,选自江苏少儿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第十四册第7课,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属“设计·应用”领域。重复构成也是平面构成中最简易和最常见的一种构成,重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比较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对该领域后面几课(渐变构成、分解构成等)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方法,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本课分2课时,此教学设计为第1课时,主要学习平面构成的完全重复构成,第2课时主要是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分解构成等)。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要从生活中的重复入手,像自然界、生活、影视等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重复,体会重复产生的秩序美、规律美、统一美,然后学习探究重复构成的组成要素和设计制作方法,最后课本与课堂相结合,让学生设计作业,通过自身的动手体验,启发学生认识重复构成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并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学习任务教学任务(教学过程)评价任务二次备课 一、导入1.教师展示两段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1)光电舞蹈视频片段(2)奥运会开幕式视频2.教师提问:(1)刚才的两段录像在形式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都有重复的现象:动作、声音、光电的重复。(2)这些重复的现象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假如只有一个人,一个声音,你还能感受到那种气势吗?学生回答:震撼人心、印象深刻…….(通过欣赏与观察,学生切身感受到了重复现象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力。)为什么当一个单元在不断重复以后,会形成全新的视觉感受呢?带着思考进入课题《重复的魔力》。教师过渡到本课课题——重复的魔力。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对两段视频资料的欣赏,感受重复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让学生对重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生活中有一些常见的东西被人们经过艺术加工后重复现象会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例如刚才的光电舞。让学生在通过视频对重复有一个直观感受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课程的学习与知识的创新都做了一个好铺垫。 二、新授第一课时1.观赏重复——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的图片。 2.寻找重复——请学生举例自然界还有哪些重复的现象。3.思考重复——教师展示生活中利用重复原理设计的物品,让学生找出其中重复的元素,并请学生思考:这里的重复是否还是自然现象?(如下图) 教师总结:人们从自然界的重复现象中发现并感受到了美,于是,人们从重复现象中寻找规律,归纳出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从而创造出许许多多的重复构成作品,重复构成的物品在生活中几乎涉及到了人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既方便又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4.在校园里再找重复 ——学生举例校园生活中还有哪些重复构成,加强对重复构成的理解和深化,对重复构成与生活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感悟到了重复构成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二课时 一、探究归纳1.寻找要素:教师出示一盒放鸡蛋的盒子,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重复构成由哪些要素组成?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重复构成的两个组成要素——基本形和骨格。 理解要素:展示重复构成范作若干张,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基本形和骨格,加深学生对基本形和骨格的理解。(如下图) 教师强调:单元形和骨格都完全重复的构成叫完全重复构成。 展示幻灯片,化解难点:课件展示重复构成图片,请学生赏析,并引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再拿出课前准备的相同实物(豆子或石子都可以),学生在卡纸上摆放。请学生分析思考:相同的基本形,为何会摆出不同的重复构成?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总结:相同的基本形,可以通过变化它的方向和骨格排列等来获取不同式样和风格的重复构成。 活动探究: 教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展示一板奶片,让学生画出它的单元形、骨格线。 介绍重复构成的表现手法:提问:你会用哪些手法进行表现重复构成,大胆的想象。学生回答后,教师鼓励大胆发言的学生。总结常见的不同手法:剪纸、粘贴、拓印等,同时分别出示用手绘方法、剪纸方法等制作的重复构成作品,让学生感受并分析不同制作材料和方法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 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许多重复的现象,情绪受到感染。 将课堂与课本慢慢联系起来,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却和生活的不同之处。 区分生活中人为的不同重复现象对生活起到的作用。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现身边随处可见的重复的美、感受重复的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愉悦情感,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与艺术“骨肉相连”、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通过找出要素——理解要素——变化要素,进一步感受重复构成的形式,要素,将重点知识简单明了化,从而进一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把握创新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首先通过欣赏、分析,使学生对重复构成两个组成要素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再通过作品分析、活动探究等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动手动脑其乐无穷,又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思维,更加深了学生对两个要素的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自己总结不同的表现手法更能深刻的领会重复构成的要点,作品欣赏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其创新意识,更是为即将开始的学生作业指引了一个方向。 三、练习1.1.教师用不同手法完成的重复构成作品各一件,请学生分析其方法,特别是基本形的复制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才能既快又好?学生说出方法后学生先做,困难的教师配合必要的演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1)如果是必要的图形,可以借助工具,一定要注意形式的美感。(2)大胆使用协调的颜色,制造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好的印象。(3)尽量保持作品的完整性。2.学生开始分组合作,设计制作重复构成作品一件,手法不限。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新颖的设计,对制作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及时的辅导和帮助。2.学生尝试练习提醒学生注意:(1)作图规范,需借助必要的工具(2)注意基本形颜色与背景颜色的搭配(3)保持作品的整洁 让学生针对作品自己分析出制作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自己在自信中不知不觉中进行设计,教师的示范是为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性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之后,相信我们会对重复会有一个全新的感受和认识。另外,在重复构成的基础上还有更多更有趣的构成形式,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认识。 五、作业1、必做:做一幅对印的图案。2、选做:用上重复的元素制作一张贺卡。 六、拓展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运用电脑软件进行重复构成设计。 板书设计 重复的魔力 秩序美规律美统一美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做到了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 不足之处:不能完全体现个人的意愿。没有让学生尽情的把个性展现出来。 再教建议:让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各个活动内容,自己去寻找和发现,找出规律并自己去创造,真正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少版七年级下册设计空间(设计·应用)第7课 重复的魔力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苏少版设计空间(设计·应用)第7课 重复的魔力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感受领悟,探究归纳,创作体验,展评交流,延伸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设计空间(设计·应用)第7课 重复的魔力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复构成的定义,寻找——生活中的重复现象,重复构成特点,重复的形式,欣赏——艺术作品中的重复运用,学生创作,展示与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