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共5页。
[学生用书P14]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平均速度就是初、末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解析:选AC.由速度的物理意义及矢量性可知,选项A正确;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B错误;根据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C项正确;汽车上的速度计是测量汽车行进时瞬时速度的大小的,D项错误.2.(2011年深圳高一检测)在下面的图象中不能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有( )图1-3-8解析:选C.由图象的物理意义得C项表示物体静止,而A、B、D均表示匀速直线运动.3.(2011年金华高一检测)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1-3-9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图1-3-9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答案:D.4.(2011年厦门高一检测)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9 m/s B.10.2 m/sC.10 m/s D.9.1 m/s解析:选C.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得v== m/s=10 m/s,故C正确.5.某运动员在百米跑道上以8 m/s的速度跑了80 m,然后又以2 m/s的速度走了20 m,这个运动员通过这段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由平均速度定义式v=得,Δt=t1+t2t1== s=10 s.t2== s=10 s,全程平均速度为== m/s=5 m/s.答案:5 m/s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10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是指平均速度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解析:选B.平均速度等于位移Δ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Δt的比值,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A错;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所以B正确;运动员以某一速度冲过终点线是指瞬时速度,C项错误;子弹出枪口是一个瞬间,指的是瞬时速度,所以D项错误.2.(2011年浏阳高一检测)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末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解析:选ACD.因为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故A、C正确,B错;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从同一点分别前进了20 m和40 m,故此时两者相距60 m,D正确.3.(2011年衡水高一检测)下面列举的几种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A.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是9 m/sB.汽车以40 km/h的速度通过飞云江大桥C.汽车经过路标时的速度是90 km/hD.子弹在枪管里的速度是400 m/s解析:选C.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故C正确;而A、B、D中的速度是物体经过某一段位移的速度,是平均速度,因此选C.4.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博尔特以9秒58获得百米冠军,并再次改写世界记录.4天后,又以19秒19的成绩获得200米比赛冠军.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3-10A.200 m决赛中的位移小于100 m决赛中位移的两倍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2 m/s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4 m/s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88 m/s解析:选AC.根据跑道特点,100 m比赛在直道进行,200 m比赛中既有直道,也有弯道,200 m决赛中的位移小于200 m,100 m决赛中的位移等于100 m.A项正确;200 m决赛中位移小于200 m,平均速度小于10.42 m/s,B错;100 m决赛中位移等于100 m,==≈10.44 m/s,C对;100 m决赛中最大速度由题中数据无法确定,D错误.5.如图1-3-11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则( )图1-3-11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一定会相遇C.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不会相遇D.t2时刻甲、乙相遇解析:选AB.从图象可以看出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运动方向相反,若二者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二者一定会相遇.在t1时刻,甲、乙离开原点的位移(矢量)相同,即二者在同一个位置上,所以二者相遇,故选A、B.6.如图1-3-12所示为一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图象,由图象可知( )图1-3-12A.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B.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小C.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D.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解析:选AD.由图象可知,x越来越大,故A正确;曲线切线的斜率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小,故D对.7.(2011年芜湖高一检测)图1-3-13为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其异同点是( )图1-3-13A.运动速率相同,3 s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B.运动速率相同,3 s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C.运动速率不同,3 s内经过路程不同,起点位置相同D.无共同点解析:选B.它们的运动速率都是1 m/s,起始位置分别是x1=3 m,x2=3 m,x3=-3 m,都做匀速直线运动,3 s内经过的路程都是3 m,所以选项B正确.8.(2011年玉溪高一检测)如图1-3-14所示为甲、乙物体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3-14A.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C.在t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解析:选ACD.x-t图象中,曲线表示变速,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故A对;t=0时,x=0并不表示物体的速度是零,可能表示物体通过原点,故B错;在t1时间内两物体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相等,故C对;两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这一时刻甲图线切线的斜率大于乙的斜率,故D对.9.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程每隔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3-15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约是( )图1-3-15A.0.25 m/s B.0.2 m/sC.0.17 m/s D.无法确定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拍照的时间间隔为T=0.1 s,小球运动位移为x=6 cm-1 cm=5 cm=0.05 m,用的时间为t=3T=0.3 s,所以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m/s≈0.17 m/s,故C正确.二、讲算题10.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一辆坦克,射击后,经过时间t1=0.6 s,在炮台上看到炮弹爆炸,经过时间t2=2.1 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问坦克离炮台的距离为多远?炮弹飞行的平均速度多大?(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空气阻力不计)解析: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故可认为t1时间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t2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跟声音从炮弹爆炸点传到炮台的时间之和.因此声音传播的时间是t2-t1,设炮弹的射程就是坦克离炮台的距离s,所以s=v(t2-t1)=510 m,故炮弹飞行的平均速度==850 m/s.答案:510 m 850 m/s11.如图1-3-16所示为某客车的x-t图象.图1-3-16(1)据图说明客车在各时间段的运动情况.(2)求各时间段的客车的速度.(3)求全程中客车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解析:(1)0~1 h,客车向正方向匀速前进40 km.1 h~1.5 h,客车静止在40 km处.1.5 h~3 h,客车沿负方向匀速返回.(2)客车在0~1 h内的速度:v1== km/h=40 km/h1 h~1.5 h内车静止,故v2=0 km/h1.5 h~3 h内的速度v3==km/h=-26.7 km/h,负号表示与v1方向相反.(3)全程的总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平均速率== km/h=26.7 km/h.答案:见解析12.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解析:(1)设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x1=v1·后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x2=v2·全程时间t内的位移为x=x1+x2=(v1+v2)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2)设全程位移为x,由平均速度定义知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1=/v1=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2=/v2=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答案:(1)(v1+v2) (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速度 [自主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后作业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