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1章第2讲地图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1章第2讲地图学案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1章第2讲地图学案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1章第2讲地图学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1章第2讲地图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1章第2讲地图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认识地图的三要素,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讲 地图
    细化课标
    素养要求
    1.结合地图,熟知地图的三要素,能准确判读方向及换算地图比例尺。
    2.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正确运用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3.能绘制地形剖面图,利用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及其影响。
    1.地理实践力:依据地图,指导日常活动中的方向判断及距离的估算。
    2.区域认知:联系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归纳总结区域地形特征,从空间尺度认识区域。
    3.综合思维:结合等高线地形图,掌握判读方法,指导线路设计,宿营地、大坝选址等实践活动。



    一、认识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的表现及特点是什么?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现形式。
    典例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1∶500 000

    形式
    文字式
    数字式
    线段式
    (3)特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2.如何判断地图中的方向?
    地图类型
    方向判定
    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方向,箭头一般指示正北方向
    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图中的图例与注记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什么?
    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8.86米”为注记。
    二、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1.如何区分和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甲地的海拔为1_500米,乙地的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_000米。
    2.什么是等高线?
    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即为等高线。
    3.如何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字母
    地形
    等高线特点
    A
    山峰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B
    山谷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
    C
    山脊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D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合
    E
    鞍部
    两个山峰和两个山谷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方法技巧] “四字口诀”记忆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口诀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同图等距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密陡疏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凸低为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凸高为谷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重叠为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三、绘制地形剖面图
    1.什么是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

    2.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
    (1)连剖面线:图中AB线。
    (2)建坐标系: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3)判断海拔:起止点、最高点、最低点等。
    图中A点为起点,海拔为200米,B点为终点,海拔为200米;C点为最高点,海拔为500~600米。
    (4)画坐标点:将图中重要点准确画在坐标图中。
    (5)连平滑线:将各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


    1.读台湾岛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站在高雄看玉山主峰,眺望的方向是________。
    (2)从台中到玉山主峰的直线距离约为________。
    [答案] (1)东北方向 (2)60 km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
    (2)A点海拔是________米,B点海拔是________ 米。
    (3)a点海拔是________米,b点海拔是________米,c点海拔是________米,图中最大高差为________米。
    (4)从地势起伏看,从A到B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 (1)山峰 鞍部 山脊 (2)200~250 250~300 (3)250~300 150~200 350~400 250 (4)升高 降低 迅速升高 缓慢降低

     地图的三要素

     (2019·北京高考)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下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❶。读图,回答(1)~(2)题。

    甲      乙
    (1)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❹,可以推断所示区域(  )
    A.建桥成本低 B.水运条件缺乏
    C.交通需求量大 D.人口迁移频繁
    (2)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❺约为(  )
    A.50千米 B.200千米
    C.500千米 D.2 000千米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❶图中内容为手绘的设计图。
    ❷甲图中显示出珠海、深圳、澳门、香港地名信息及海陆轮廓特征。
    ❸乙图中图示内容为中国版图,图框的边长为30厘米。
    ❹甲图中绘有多座大桥。
    ❺求乙图中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
    第二步:调用知识
    (1)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香港、澳门与珠海、深圳距离较近。
    (2)中国国土南北相距约5_500千米。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由信息❶❷可知,图甲中所示区域为珠江三角洲珠江口附近,该区域水域广阔,图中四个城市之间均被水域相隔,且都经济发达,联系密切,交通需求量大,因此建桥多。
    第(2)题,由信息❶❸可知,图乙中手绘的是中国地图,我国国土南北距离约为5 500千米,而图上距离是30厘米,结合信息❺,可以计算该图的比例尺,通过30厘米/5_500千米,可以计算出结果。
    [尝试解答] (1)C (2)B

    1.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常用方法
    辨别方向的技巧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一般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时针法
    俯视图中,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指向东,南半球顺时针方向指向东
    海陆轮廓法
    极地为“孔雀状”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洋表示北极
    经纬度法
    经度法
    ①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
    ②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
    ③若两地分属东西经,经度相加和小于180度,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否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纬度法
    ①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
    ②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
    2.比例尺的比较与缩放
    (1)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①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②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
    ③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
    ④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分数)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2)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判读。
    比例尺变化
    变化后的比例尺
    变化后的图幅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
    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n2倍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
    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n+1)2倍
    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
    为原来比例尺的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
    将原来比例尺缩小
    为原来比例尺的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
    例:将一张1∶100 000的地图放大一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1∶50 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4倍(见上图)。若将一张1∶50 000的地图缩小1/2,则新图比例尺为1∶100 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1/4(见下图)。


    考向一 结合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判断地理方向
    (2020·武邑中学调研)如图为古代《西域水道记·卷二》中的罗布泊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博斯腾湖位于罗布泊西北侧的天山山脉中。若在图中的甲框中添加一个指向标,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2018·北京高考)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图,回答下题。
    2.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考向二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比例尺的相关计算
    下列两图为两个国家示意图,①②两图图幅面积相同。据此完成3~4题。

    3.两幅图(  )
    A.①图比例尺大,呈现的地理事物详实
    B.①图比例尺大,呈现的地理事物粗略
    C.②图比例尺大,呈现的地理事物粗略
    D.②图比例尺大,呈现的地理事物详实
    4.甲国面积约为 (  )
    A.2万平方千米 B.3万平方千米
    C.4万平方千米 D.5万平方千米
    [答案] 3.D 4.B
     等高线地形图

     (2020·山东等级考)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 200米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❶,据此判断图中“魔鬼营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❶高海拔地区的某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被称为“魔鬼营地”。
    ❷结合图中的高度表及图中分布,可分别判断出甲、乙、丙、丁所在的地形类型。
    第二步:调用知识
    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处为谷地地形,地形相对封闭,空气流通受阻;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处为山脊地形。
    第三步:综合判断
    结合信息❶❷可知,“魔鬼营地”的形成是因“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四地中,只有甲地地处半包围的谷地中,空气流通不畅,形成魔鬼营地。乙地地处鞍部,丙、丁地处山脊,空气流通性强。
    [尝试解答] A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❶。读图,完成(1)~(2)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
    (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

    A    B   C   D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❶图示内容是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情况。
    ❷图中显示出某地的等高线分布状况,甲、乙两地的相对位置以及甲、乙两地的海拔。
    ❸图中显示甲地建筑物的位置及周边的等高线分布状况。
    第二步:调用知识
    (1)平原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低山丘陵地形的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2)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地方为谷地,多有河流发育。
    (3)聚落选址多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且向阳的地点。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由信息❶❷可知,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甲地所在坡地朝南,采光较好,因此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处,最可能考虑的是坡向。
    第(2)题,由信息❸可知,甲处建筑物的海拔在55~57米之间,从改造前后的等高线变化看,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较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
    [尝试解答] (1)D (2)B

    1.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计算
    (1)计算两点相对高度和温差的方法。
    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高度(海拔),根据公式“H相=H高-H低”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可以根据对流层气温平均垂直递减率(0.6 ℃/100 m)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估算方法: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

    相关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第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第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第1讲植被与土壤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第1讲植被与土壤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植被,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