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7章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分布与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313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7章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分布与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313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7章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分布与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313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专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7章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分布与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7章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分布与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分布与人口的合理容量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分布地区。2.理解不同的人口问题的成因及应对措施。3.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4.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1.综合思维:结合人口统计图表材料,综合分析人口增长特点、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2.区域认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征,认识区域的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及存在的人口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3.人地协调观:树立人口增长和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人口观。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有何时空差异?(1)时间差异。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2.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提醒] (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2)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3)人口净增长要考虑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有哪些?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是什么?项目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影响转变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是什么?(1)发达国家:现代型。(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4)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特别提醒] 现代型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较低的,在进入现代型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而使得老年人的死亡率较高。三、人口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什么?(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3)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4)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是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地区。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自然因素。①气候: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②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③水源: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2)人文因素。①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人口向城镇聚集。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③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④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四、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其衡量指标是什么?(1)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的实质是什么?其影响因素有哪些?(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3.人口合理容量的实质、意义是什么?其谋求措施有哪些?(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3)谋求措施。世界地区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建立公平的秩序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知识拓展]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1)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2)人口合理容量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提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最佳的人口规模或理想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最适宜。(3)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可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1.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高低高”模式阶段的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填“发展中”或“发达”)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3)图中人口死亡率下降最快的阶段是________(填字母)。(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应对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达到__________型模式,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工作而取得的。[答案] (1)自然增长率 (2)B C 发展中 (3)B (4)D 鼓励生育 延迟退休 (5)现代 计划生育2.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2)图中江苏省的人口密度是________。江苏省人口密度大的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较小,影响其人口密度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答案] (1)东南多、西北少(或不平衡)(2)>500人/km2 生产力水平高;社会经济发达;交通便捷 (3)地势 人口增长 (2020·全国卷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❶。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❸。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❷。据此完成(1)~(3)题。(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❶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❷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❸图中显示2010 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图中显示2010年该市35~39岁和40~44岁户籍人口数量最多。第二步:调用知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人口的增长主要受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医疗卫生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第三步:综合判断第(1)题,读图可知,2010年该市女性35~39岁和40~44岁户籍人口数量最多,据此推断,应是1971-1975年和1966-1970年该市人口比其他年份出生率要高。第(2)题,由图可知,该市常住人口女性最多的年龄为40~44岁,与20~24岁存在一个16~24岁的一个时间差,即存在生育年龄上的相关性,再由材料可知,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因此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第(3)题,2010-2030年,这20年间,2010年0~9岁的女性进入生育峰值,而2010年0~4岁和5~9岁的女性数量相差不大,且比其他年龄段数量少,故2010-2030年出生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尝试解答] (1)D (2)C (3)B1.人口增长模式(1)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因素具体内容经济因素一般来说,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文化因素这一因素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念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医疗卫生因素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政策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政策和移民政策直接影响该国或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如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会促进人口的自然增长(2)列表比较三类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项目原始型(“高—高—低”型)传统型(“高—低—高”型)现代型(“低—低—低”型)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状况速度慢,波动较大快,表现为前期加速而后期降速慢,呈现出新的平衡状态数量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急剧增加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生育观念发生变化2.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的关系(1)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状况,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而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了与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例如,我国目前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较多。(2)不考虑人口迁移情况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数量(3)不考虑人口自然增长情况下的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人口迁移率⇒(4)若既考虑自然增长率,又考虑迁移率时,人口数量变化要考虑两率之和。⇒考向 结合人口统计图,判断人口增长的特点及成因(2020·河北衡水中学一模)城市的总人口主要由常住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两部分组成。号称“世界工厂”的广东省东莞市曾因电子、服装加工和玩具制造等企业云集而吸引了大量外来女性工人,但近年来该地女性工人数量有所减少。下图示意2008-2014年东莞市总人口、外来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1.2008-2014年,东莞市常住户籍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是( )A.持续下降 B.持续增长C.波动下降 D.波动上升2.导致2009年东莞市总人口增长率为负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经济衰退 B.老龄化加剧C.金融危机 D.死亡率增加3.东莞女性工人数量减少的根本原因是( )A.生育政策放宽 B.产业调整C.家庭婚姻约束 D.民工回流[答案] 1.D 2.C 3.B(2019·福建省莆田一中四模)下图为中国出生人口数及出生率图(图中出生率曲线因人为原因缺失了一段)。读图,回答4~5题。4.图中甲、乙两点( )A.出生率不同,影响人口增长的政策相同B.出生人口数相同,影响人口增长的政策不同C.出生人口数和影响人口增长的政策都相同D.出生率相同,影响人口增长的政策不同5.根据乙以后时间段出生人口数量的变化推测,下列最可能成立的是( )A.该时期育龄人口数量变化大,导致了人口出生数的变化B.因为出生人口明显增长过快,国家调控人口政策,出生人口数量再回归正常C.现行人口政策效果不明显,需要更宽松的人口政策刺激人口增长D.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出生人口数出现明显变化[答案] 4.B 5.C 人口问题及对策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❶。据此完成(1)~(2)题。(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❶图示内容是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❷图中显示欧盟境内欧盟籍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❸图中显示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中,青壮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第二步:调用知识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多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其主要的应对措施是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和接纳移民等。第三步:综合判断第(1)题,由信息❷❸可知,非欧盟籍人口中,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人口所占比重大,因此可判定劳动人口比例较大。第(2)题,由信息❶❷❸可知,近些年来,欧盟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短缺,吸收了大批非欧盟籍的青壮年人口迁入,这些劳动年龄人口的迁入,在一定程度上使老年人口比重降低,减缓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尝试解答] (1)C (2)B1.全面掌握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1)不同发展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我国的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虽然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每年新增人口的数量依然较大。解决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必须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问题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现象,具体如下表所示:人口问题解决措施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流动规模大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2.正确认识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的关系(1)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项目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某一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鉴别胎儿性别。(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考向一 关注社会热点,考查人口问题的表现及影响 近年来,“中国人口形势雪崩”成为网上热搜。继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下降200万后,2019年出生人口再度下降。下图为2014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有两处明显人口年龄结构高峰,推测历史上中国人口出生最高峰可能是( )A.1950-1960年 B.1960-1970年C.1970-1980年 D.1980-1990年2.“中国人口形势雪崩”主要指( )A.人口数量急剧萎缩 B.“全面两孩”政策失效C.整体人口极度老化 D.人口死亡率骤增[答案] 1.B 2.A考向二 结合人口统计研究,考查人口问题的表现及影响、对策我国某研究机构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做出下图。据此完成3~5题。3.据图示信息可知中国( )A.2021年的出生人口与1961年数量相近B.2058年总人口约为15亿C.2019年老年人口为1 800万,占比12.6%D.2058年老龄化问题最严重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图甲反映出的人口问题的原因的是( )A.生育意愿低 B.养育成本高C.人均寿命延长 D.限制生育政策5.该机构认为中国应该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理由是( )①维持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②人口基数大,人力资源丰富③社会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可催生更多就业需求④积极地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3.A 4.C 5.D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项目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区别内涵最大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体现的意义生存发展人口数量大小共同点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2.“四步法”分析区域环境人口容量(1)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富,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大。(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好,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4)考虑该区域的消费水平。一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越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小。考向一 结合人口数据分析,考查人口容量的含义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下图为某岛国2020年环境与人口信息。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1~2题。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最适宜的人口数实际供养的人口数45万25万35万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A.a B.b C.c D.d2.若2020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A.Z>Y>X B.X>Y>ZC.Y>Z>X D.Z>X>Y[答案] 1.D 2.D考向二 结合区域人口研究,考查人口容量的特点及影响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①和④ B.②和④C.①和③ D.②和③4.下列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答案] 3.C 4.C地理图表专攻(八)|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1)~(2)题。(1)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A.人口总数减少 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2)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1)D (2)C1.曲线图的判读项目具体内容看趋势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降低。例如上图,读某国家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08年,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上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出生率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附近,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的①②③。(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个箭头,如上图的④⑤⑥。(3)读出箭头④⑤⑥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7%、15~64岁约为57%、65岁及以上约为16%。(4)验证一下三个数值的总和是否为100%。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图1 图2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为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首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判断某点具体的数值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2中Ⅰ处的虚线(Ⅰ、Ⅱ、Ⅲ、Ⅳ四点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5‰、0、29‰、16‰)。4.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人口金字塔图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增长模式、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等。其判读技巧如下:(2020·广东茂名一模)下图示意2030年中国、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据此完成1~2题。1.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正确的是( )A.203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高于发达国家B.1970年前后为中国人口生育高峰期之一C.2030年40岁人口数量中国多于其他发展中国家D.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2.面对图示反映的我国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目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大力引入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 ②将退休年龄提前 ③完善养老制度 ④进行产业结构升级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B 2.C [第1题,据图可知,2030年中国新生儿占总人口比重低于5%,而发达国家略高于5%,A错误;图中60岁左右的人口对应的是1970年前后出生的人口,2030年我国该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说明在1970年前后我国出现人口生育高峰,B正确;图中显示2030年我国40岁人口比重较大,但没有人口基数作为参考,无法判断此时我国人口数量是否多于其他发展中国家,C错误;老年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劳动力人口,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比重高则劳动力人口比重相对较低,因此此时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D错误。选B。第2题,图中反映我国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主要是新生儿较少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两个问题会导致我国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我国将来的发展需要更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因此不应大力引入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①错;将退休年龄提前会导致劳动力缺口更大,因此应延迟退休,②错;完善养老制度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及幸福感,③对;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减少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增加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可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④对。选C。]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7章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口的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1章第1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服务业概述,服务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0章第2讲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区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