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含解析专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8常见的天气系统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8常见的天气系统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下表示意我国西北某地4月份某日(14—24时)气象要素变化资料。据此完成1~2题。
1.资料反映的天气系统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组合正确的是( )
A.高压 风和日丽B.低压 大雾天气
C.暖锋 暴雨天气D.冷锋 大风、沙尘暴
2.此次天气过程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大气环境明显改善
B.农牧业设施遭到破坏
C.缓解绿洲农业供水紧张状况
D.附近山区出现泥石流
1.D 2.B [第1题,由表可知,当日16—18时,气温骤降,18—24时,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说明冷锋过境,可能带来大风、沙尘暴天气。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天气过程为冷锋过境,4月份我国西北地区冷锋过境可能带来大风、沙尘暴天气,农牧业设施可能会遭到破坏,大气环境质量将变差。大风、沙尘暴天气不能缓解绿洲农业供水紧张状况,泥石流多发于暴雨天气。]
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得多,还伴有放电现象。海南岛那大市是我国“雷都”,平均一年有130天雷雨天气。据此完成3~4题。
3.雷阵雨的分布特点是( )
A.温带多于热带 B.上午多于下午
C.平原多于山地D.夏季多于秋季
4.那大市全年雷雨日多的主要原因是( )
A.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
B.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显著
C.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充沛
D.东南季风长时间控制,水汽充足
3.D 4.A [第3题,雷阵雨是一种天气现象,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的午后。一般是热带多于温带;午后较容易出现,故下午多于上午;山地天气复杂,雷阵雨现象多于平原;夏季温度高,云层上升作用更强,更易发生雷阵雨,夏季多于秋季,据此分析选D。第4题,那大市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烈,云层上升幅度大,容易发生雷阵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下沉气流显著,不会形成降水;赤道低压影响不到那大市;季风是形成降水天气的条件,但不是形成雷阵雨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南季风在此地登陆但不会长时间控制此地,据此分析选A。]
(2020·烟台模拟)2019年8月12日12时30分前后,某天气系统的中心在上海市崇明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下图)。该天气系统沿图中线路行进,于15日8时30分前后在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级行政区域交界处附近消散。据此完成5~6题。
5.登陆时,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锋面气旋D.热带气旋
6.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主要原因有( )
①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补充水汽 ②行进路线中,地形阻碍小 ③亚洲高压势力强,推动力大 ④登陆时,在该类天气系统中势力最强
A.①②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D 6.A [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天气系统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说明它形成于海洋上,且为低压系统,符合热带气旋的特征。故D正确。冷锋、暖锋、锋面气旋不符合题意。第6题,根据上题结论可知,该天气系统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补充水汽,故①正确;热带气旋登陆后,行进路线附近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阻碍小,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故②正确;据材料可知,此时为8月,北半球为夏季,而亚洲高压主要形成于冬半年,故③错误;该天气系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0级,在该类天气系统中并非势力最强的,故④错误。]
下图是北美大陆某区域某年1月30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图中虚线为锋面系统。读图,回答7~8题。
7.此时,影响②地的天气系统及该地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①暖锋系统 ②冷锋系统 ③晴朗天气 ④阴雨天气
A.①③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与②地相比,①地( )
A.气压高B.降水多
C.风力大 D.气温低
7.B 8.A [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北美五大湖区被气旋系统控制,图中②地的锋面系统由高纬移向低纬,为冷锋,此时②地正处于冷锋锋后冷气团一侧,出现阴雨天气,②④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北美五大湖区被气旋系统控制,图中②地的锋面系统为冷锋,此时②地正处于冷锋锋后冷气团一侧,而①地处于冷锋过境前,被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所以与②地相比,①地气温高,天气晴朗,B、D错误。读图可知,①地气压为1 020~1 030百帕,②地气压为1 010~1 020百帕,与②地相比,①地气压高,A正确。读图可知,①地等压线比②地稀疏,所以与②地相比,①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C错误。]
下图为 2018 年 12 月某日两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据此完成9~11题。
9.当日 14 时,下列地点中气压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9.C 10.D 11.B [第9题,根据14时等压线,结合风向,风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当日 14 时,选项地点中气压由高到低,依次是 ①②④③,气压最低的是③,C正确。第10题,根据图示等压线的分布,当日 2 时至 14 时,选项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④,一直是东风,D正确;①地由西北风转为东北风,A错误;②地可能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B错误;③地可能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C错误。第11题,结合等压线形态,当日 2 时至 14 时,选项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②,由受低压槽控制转化为受高压脊控制,B正确。①④始终受高压脊控制, ③始终受低压槽控制,天气变化小,A、C、D错误。]
(2021·广东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秋冬季节,我国环渤海区域由于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侵入与前期暖湿气团混合,易形成大雾。观测统计发现,该区域大雾日数以每年10—12月最多。据此完成12~13题。
12.秋冬季节,形成该区域大雾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
A.日照变长 B.对流旺盛
C.逆温增强D.锋面过程
13.我国环渤海区域大雾日数以每年10—12月份最多,其主要原因是该时段内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入侵容易形成( )
A.稳定少动低压和较大风速
B.不稳定高压和较大风速
C.稳定少动高压和较弱风速
D.不稳定低压和较弱风速
[答案] 12.C 13.C
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4~16题。
14.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D.自东南向西北
15.假如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 ℃,则该地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3 ℃ B.12 ℃
C.11 ℃D.10 ℃
16.该地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 )
A.大气降水较多 B.受冷气团控制
C.盛行上升气流D.地面辐射强
14.A 15.D 16.C [第14题,图示城市3-5日风向为东南风,说明该气旋位于城市西部;6日城市无明显风向,可能正处于气旋中心;7—9日城市为西北风,说明气旋位于城市东部;则该气旋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第15题,一般晴天气温日较差要大于阴天。图示6日为中雨天气,且日温差为5 ℃;7日为晴天,则7日气温日较差要大于5 ℃。由图可知,7日最高气温约为16 ℃,则最低气温应在11 ℃以下。第16题,该地6日无明显风向,可能因盛行上升气流,而无水平方向大气运动所致。气流上升运动最强烈而导致近地面气压最低;注意此时大气降水最多是盛行上升气流的结果,而不是气压最低的原因;气旋中冷暖气团都有;地面辐射强度取决于地表温度,此时当地降雨,地表温度较低,地面辐射弱。]
二、综合题
17.如图为2019年11月7日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此时南京的风向,比较呼和浩特与南京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2)比较北京、长沙空气质量的优劣,并说明主要原因。
(3)判断此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并说明其未来天气变化趋势。
(4)判断该类天气系统给我国南方地区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并说明其对当地人们生活的主要影响。
[答案] (1)偏北风。南京风力较大。理由:南京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长沙空气质量较好。原因:风力大;降水多。
(3)冷锋。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4)寒潮(或低温冻害)。影响出行;影响健康;影响农副产品供给。
时间/时
14
16
18
20
22
24
气温/℃
16.2
23.3
2
-2
-1.8
-1.8
气压/hPa
1 004
1 006
1 022
1 025
1 026
1 02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8] 第2章第3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含解析),共8页。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8讲 常见天气系统 (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锋与天气,气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讲 常见天气系统 (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锋与天气,气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