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1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数学一模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1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已知集合A={1, 2, 3},集合B={3, 4},则A∩B=________.
2. 不等式x−1x+2<0的解集是________.
3. 已知复数z满足(z−2)i=1(i是虚数单位),则z=________.
4. 设函数f(x)=1x+1的反函数为f−1(x),则f−1(2)=________.
5. 点(0, 0)到直线x+y=2的距离是________.
6. 计算:limn→∞1+2+3+…+nn(n+2)=________.
7. 若关于x、y的方程组4x+6y=1ax−3y=2无解,则实数a=________.
8. 用数字0、1、2、3、4、5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奇数的个数为________.(结果用数值表示)
9. 若(2a2+b3)n的二项展开式中有一项为ma4b12,则m=________.
10. 设O为坐标原点,直线x=a与双曲线C:x2a2−y2b2=1(a>0, b>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D、E两点,若△ODE的面积为1,则双曲线C的焦距的最小值为________.
11. 已知函数y=f(x),对任意x∈R,都有f(x+2)⋅f(x)=k(k为常数),且当x∈[0, 2]时,f(x)=x2+1,则f(2021)=________.
12. 已知点D为圆O:x2+y2=4的弦MN的中点,点A的坐标为(1, 0),且AM→⋅AN→=1,则OA→⋅OD→的最大值为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若a<0A.1a>1bB.−a>bC.a2>b2D.a3
正方体上的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则直线PQ与直线RS异面的图形是( )
A.B.
C.D.
设{an}为等比数列,则“对于任意的m∈N*,am+2>am”是“{an}为递增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是R,对于下列四个命题:
(1)若函数y=f(x)是奇函数,则函数y=f(f(x))是奇函数;
(2)若函数y=f(x)是周期函数,则函数y=f(f(x))是周期函数;
(3)若函数y=f(x)是单调减函数,则函数y=f(f(x))是单调减函数;
(4)若函数y=f(x)存在反函数y=f−1(x),且函数y=f(x)−f−1(x)有零点,则函数y=f(x)−x也有零点;
其中正确的命题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题,共14+14+14+16+18=76分)
如图,已知AB⊥平面BCD,BC⊥CD,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为30∘,且AB=BC=2;
(1)求三棱锥A−BCD的体积;
(2)设M为BD的中点,求异面直线AD与CM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已知函数f(x)=12sin2x−3cs2x.
(1)求函数y=f(x)的最小正周期;
(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锐角A满足f(A)=1−32,C=π6,c=2,求△ABC的面积.
研究表明:在一节40分钟的网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指数y与听课时间x(单位:分钟)之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当x∈[0, 16]时,曲线是二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当x∈[16, 40]时,曲线是函数y=80+lg0.8(x+a)图象的一部分,当学生的注意力指数不高于68时,称学生处于“欠佳听课状态”.
(1)求函数y=f(x)的解析式;
(2)在一节40分钟的网课中,学生处于“欠佳听课状态”的时间有多长?(精确到1分钟)
已知椭圆Γ:x24+y2=1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P为直线x=4上的动点,直线PA与椭圆Γ的另一交点为C,直线PB与椭圆Γ的另一交点为D.
(1)若点C的坐标为(0, 1),求点P的坐标;
(2)若点P的坐标为(4, 1),求以BD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3)求证:直线CD过定点.
对于数列{an},若从第二项起的每一项均大于该项之前的所有项的和,则称{an}为P数列.
(1)若数列1,2,x,8是P数列,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2)设数列a1,a2,a3,…,a10是首项为−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若该数列是P数列,求d的取值范围;
(3)设无穷数列{an}是首项为a、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有穷数列{bn}、{cn}是从{an}中取出部分项按原来的顺序所组成的不同数列,起所有项和分别记为T1、T2,求证:当a>0且T1=T2时,数列{an}不是P数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1-6每题4分,7-12每题5分,共54分)
1.
【答案】
{3}
【考点】
交集及其运算
【解析】
直接利用集合的交集的求法,求出交集即可.
【解答】
解:因为集合A={1, 2, 3},集合B={3, 4},
所以A∩B={3}
故答案为:{3}.
2.
【答案】
(−2, 1)
【考点】
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解析】
问题转化为(x−1)(x+2)<0,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
【解答】
∵ x−1x+2<0,
∴ (x−1)(x+2)<0,
解得:−2
3.
【答案】
2+i
【考点】
复数的运算
【解析】
直接利用复数的运算和共轭复数的应用求出结果.
【解答】
因为(z−2)i=1,所以z=1i+2=2−i,
所以z=2+i.
4.
【答案】
−12
【考点】
反函数
【解析】
直接利用反函数的关系式的定义域和函数的值的对应关系求出结果.
【解答】
在f(x)=1x+1中,
令y=2,得x=−12,
所以f−1(2)=−12.
5.
【答案】
2
【考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解析】
直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求出结果.
【解答】
由点(0, 0)到直线x+y−2=0的距离公式得d=22=2..
6.
【答案】
12
【考点】
极限及其运算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解析】
直接利用极限和等差数列的求和的应用求出结果.
【解答】
limn→∞1+2+3+…+nn(n+2)=limn→∞n(n+1)2n(n+2)=limn→∞n+12(n+2)=12.
7.
【答案】
−2
【考点】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析】
直接利用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应用求出结果.
【解答】
由题意得两直线无解,则直线平行,且该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不相等,
故4a=6−3,解得:a=−2,
经检验满足题意,
所以a=−2.
8.
【答案】
48
【考点】
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
【解析】
直接利用组合数的应用求出结果.
【解答】
先挑个位,有C31种;再挑百位,有C41种;最后挑十位,有C41种;
故奇数的个数为C31C41C41=48个.
9.
【答案】
154
【考点】
二项式定理及相关概念
【解析】
直接利用二项式的展开式的应用建立方程,进一步求出结果.
【解答】
根据二项式的展开式的通项为Tr+1=Cnr2n−ra2n−2rb3r,
令2n−2r=43r=12,解得n=6r=4,
所以m=C6422=60.
10.
【答案】
22
【考点】
双曲线的离心率
【解析】
求出渐近线,确定D,E的坐标,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得到ab=1,再根据基本不等式的性质求出2c的最小值即可.
【解答】
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bax,所以D(a, b),E(a, −b),
因为△ODE的面积为1,所以a⋅2b⋅12=1,即ab=1,
因为c2=a2+b2,所以2c=2a2+b2≥22ab=22,
即双曲线的焦距的最小值为22,
11.
【答案】
2
【考点】
函数的周期性
【解析】
根据f(x+2)⋅f(x)=k,求出f(x)是周期为4的周期函数,从而求出函数值即可.
【解答】
因为对任意x∈R,都有f(x+2)⋅f(x)=k为常数,
所以f(x+4)⋅f(x+2)=k,从而f(x+4)=f(x),
即f(x)的周期为4,
所以f(2021)=f(1)=2,
故答案为:2.
12.
【答案】
2
【考点】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
【解析】
设出点D的坐标,利用AM→⋅AN→=1,求出D的轨迹方程,然后求解OA→⋅OD→的最大值.
【解答】
设D(x, y),则AM→⋅AN→=(AD→+DM→)⋅(AD→+DN→)=(AD→−DN→)⋅(AD→+DN→)=AD→2−DN→2=AD→2−(4−OD→2)=AD→2+OD→2−4=1,
因为AD→=(x−1,y),OD→=(x,y),所以(x−1)2+y2+x2+y2=5,
整理得(x−12)2+y2=94,即为点D(x, y)的轨迹方程,所以OA→⋅OD→=x≤12+32=2,
故OA→⋅OD→的最大值为2.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答案】
D
【考点】
不等式比较两数大小
【解析】
若a=−1,b=1,则A,B,C不正确,对于D,根据幂函数的性质即可判断正确.
【解答】
解:∵ a<0若a=−1,b=1,
则A,B,C不正确,
对于D,根据幂函数的性质即可判断正确.
故选D.
【答案】
B
【考点】
异面直线的判定
【解析】
(1)分析:A根据正方体上的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则知RS平行于上底面一条对角线的连线,进一步确定RS // PQ,故PQ和RS不是异面直线.
(2)分析:C根据正方体上的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延长PQ,RS以及外右侧的棱然后根据三角形的相似得PQ和RS是相交直线.
(3)分析:D 根据正方体上的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连接PS和RQ,利用平行公理得到PS // RQ,说明P、S、R、Q四点共面,进一步得到:PQ和RS是相交直线.
【解答】
解:A、根据正方体上的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
则知RS平行于上底面一条对角线的连线,进一步确定RS // PQ,
故PQ和RS不是异面直线,故A选项错误;
C、根据正方体上的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
延长PQ,RS以及外右侧的棱然后根据三角形的相似得PQ和RS是相交直线.
故C选项错误;
D 、根据正方体上的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
连接PS和RQ,利用平行公理得到PS // RQ,说明P,S,R,Q四点共面,
进一步得到:PQ和RS是相交直线.故D选项错误.
通过排除法,得B选项正确.
故选B.
【答案】
C
【考点】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解析】
利用充要条件,结合数列的单调性判断即可.
【解答】
对任意的m∈N*,am+2>am,am(q2−1)>0,【如果am<0,则q2<1,此时q∈(−1, 0)或q∈(0, 1),当q∈(−1, 0)时,数列是摆动数列,不满足am+2>am,当q∈(0, 1)时,也不满足am+2>am,所以am<0,不成立.】
必有am>0,q2>1,即q>1时,所以{an}为递增数列;
反之,若{an}为递增数列,则am+2>am+1>am,故为充要条件,
【答案】
若y=f(x)是奇函数,则f(−x)=−f(x),f(f(−x))=f(−f(x))=−f(f(x)),
则y=f(f(x))也是奇函数,故
正确;
若y=f(x)是周期函数,则f(x+T)=f(x),f(f(x+T))=f(f(x)),
则y=f(f(x))也是周期函数,故
B
【考点】
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
【解析】
利用奇函数的概念判断①;利用周期函数的概念判断②;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判断③;举例说明④不正确.
【解答】
若y=f(x)是奇函数,则f(−x)=−f(x),f(f(−x))=f(−f(x))=−f(f(x)),
则y=f(f(x))也是奇函数,故
正确;
若y=f(x)是周期函数,则f(x+T)=f(x),f(f(x+T))=f(f(x)),
则y=f(f(x))也是周期函数,故
正确;
(1)若y=f(x)是单调递减函数,则根据复合函数的性质,y=f(f(x))是单调递增函数,故(2)不正确;
(3)函数y=f(x)−f−1(x)有零点,即y=f(x)与其反函数y=f−1(x)的图象有交点,
则y=f(x)与y=x不一定有交点,也就是函数y=f(x)−x不一定有零点,如图,
故(4)不正确.
∴ 正确的命题共有2个.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题,共14+14+14+16+18=76分)
【答案】
解:(1)如图,因为AB⊥平面BCD,
所以AB⊥CD,又BC⊥CD,所以CD⊥平面ABC,
因为AB⊥平面BCD,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为30∘,故∠ADB=30∘,
由AB=BC=2,得AD=4,AC=22,
∴ BD=16−4=23,CD=(23)2−22=22,
则VA−BCD=13×S△BCD×AB=16×BC×CD×AB=16×2×22×2
=423.
(2)以C为原点,CD为x轴,CB为y轴,过C作平面BCD的垂线为z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0, 2, 2),D(22, 0, 0),C(0, 0, 0),B(0, 2, 0),M(2,1,0),
AD→=(22, −2, −2),CM→=(2,1,0),
设异面直线AD与CM所成角为θ,
则csθ=|AD→|⋅|CM→|˙=243=36.
θ=arccs36.
∴ 异面直线AD与CM所成角的大小为arccs36.
【考点】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计算
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
【解析】
(1)由AB⊥平面BCD,得CD⊥平面ABC,由此能求出三棱锥A−BCD的体积.
(2)以C为原点,CD为x轴,CB为y轴,过C作平面BCD的垂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此能求出异面直线AD与CM所成角的大小.
【解答】
解:(1)如图,因为AB⊥平面BCD,
所以AB⊥CD,又BC⊥CD,所以CD⊥平面ABC,
因为AB⊥平面BCD,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为30∘,故∠ADB=30∘,
由AB=BC=2,得AD=4,AC=22,
∴ BD=16−4=23,CD=(23)2−22=22,
则VA−BCD=13×S△BCD×AB=16×BC×CD×AB=16×2×22×2
=423.
(2)以C为原点,CD为x轴,CB为y轴,过C作平面BCD的垂线为z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0, 2, 2),D(22, 0, 0),C(0, 0, 0),B(0, 2, 0),M(2,1,0),
AD→=(22, −2, −2),CM→=(2,1,0),
设异面直线AD与CM所成角为θ,
则csθ=|AD→|⋅|CM→|˙=243=36.
θ=arccs36.
∴ 异面直线AD与CM所成角的大小为arccs36.
【答案】
f(x)=12sin2x−3cs2x=12sin2x−3(1+cs2x)2
=12sin2x−32cs2x−32=sin(2x−π3)−32,
∴ 函数y=f(x)的最小正周期T=2π2=π;
∵ f(A)=sin(2A−π3)−32=1−32,∴ sin(2A−π3)=12,
又A为锐角,∴ 2A−π3∈(−π3,2π2),则2A−π3=π6,得A=π4,
又C=π6,c=2,由正弦定理得asinA=csinC,
即asinπ4=2sinπ6,解得a=22,
而sinB=sin(A+C)=sin(π4+π6)=6+24,
∴ △ABC的面积S=12acsinB=22×6+24=3+1.
【考点】
正弦定理
【解析】
(1)利用倍角公式降幂,再由辅助角公式化积,然后利用周期公式求周期;
(2)由f(A)=1−32求解A,再由已知结合正弦定理求a,再求出sinB的值,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求面积.
【解答】
f(x)=12sin2x−3cs2x=12sin2x−3(1+cs2x)2
=12sin2x−32cs2x−32=sin(2x−π3)−32,
∴ 函数y=f(x)的最小正周期T=2π2=π;
∵ f(A)=sin(2A−π3)−32=1−32,∴ sin(2A−π3)=12,
又A为锐角,∴ 2A−π3∈(−π3,2π2),则2A−π3=π6,得A=π4,
又C=π6,c=2,由正弦定理得asinA=csinC,
即asinπ4=2sinπ6,解得a=22,
而sinB=sin(A+C)=sin(π4+π6)=6+24,
∴ △ABC的面积S=12acsinB=22×6+24=3+1.
【答案】
当x∈(0, 16]时,设f(x)=b(x−12)2+84(b<0),
∵ f(16)=b(16−12)2+84=80,∴ b=−14,
∴ f(x)=−14(x−12)2+84.
当x∈(16, 40]时,f(x)=lg0.8(x+a)+80,
由f(16)=lg0.8(16+a)+80=80,解得a=−15,
∴ f(x)=lg0.8(x−15)+80.
综上,f(x)=−14(x−12)2+84,x∈(0,16]lg0.8(x−15)+80,x∈(16,40];
当x∈(0, 16]时,令f(x)=−14(x−12)2+84<68,得x∈[0, 4],
当x∈(16, 40]时,令f(x)=lg0.8(x−15)+80<68,得x≥15+0.8−12≈29.6,
∴ x∈[30, 40],
故学生处于“欠佳听课状态”的时间长为4−0+40−30=14分钟.
【考点】
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常用方法
【解析】
(1)当x∈(0, 16]时,设f(x)=b(x−12)2+84(b<0),代入点的坐标求解b,当x∈(16, 40]时,直接在给出的函数模型中代入点的坐标求解a,则分段函数解析式可求;
(2)分别求解二次不等式得到x的范围,即可求得学生处于“欠佳听课状态”的时长.
【解答】
当x∈(0, 16]时,设f(x)=b(x−12)2+84(b<0),
∵ f(16)=b(16−12)2+84=80,∴ b=−14,
∴ f(x)=−14(x−12)2+84.
当x∈(16, 40]时,f(x)=lg0.8(x+a)+80,
由f(16)=lg0.8(16+a)+80=80,解得a=−15,
∴ f(x)=lg0.8(x−15)+80.
综上,f(x)=−14(x−12)2+84,x∈(0,16]lg0.8(x−15)+80,x∈(16,40];
当x∈(0, 16]时,令f(x)=−14(x−12)2+84<68,得x∈[0, 4],
当x∈(16, 40]时,令f(x)=lg0.8(x−15)+80<68,得x≥15+0.8−12≈29.6,
∴ x∈[30, 40],
故学生处于“欠佳听课状态”的时间长为4−0+40−30=14分钟.
【答案】
由椭圆方程可得A(−2, 0),C(0, 1),
则kPA=kAC=12,所以直线PA的方程为y=12x+1,
令x=4,得y=3,所以P(4, 3);
因为A(−2, 0),B(2, 0),P(4, 1),所以直线PB的方程为y=12(x−2),
由x24+y2=1y=12(x−2)得x2−2x=0,所以xD=0,yD=12(xD−2)=−1,
所以以BD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2)x+y(y+1)=0,即(x−1)2+(y+12)2=54;
设P(4, t),因为A(−2, 0),B(2, 0),直线PA的方程为y=t6(x+2),
由x24+y2=1y=t6(x+2)得(t2+9)x2+4t2x+4t2−36=0,
由韦达定理得−2xc=4t2−36t2+9,所以xc=−2t2+18t2+9,
所以yC=t6(xC+2)=6tt2+9,同理,直线PB的方程为y=t2(x−2),
由x24+y2=1y=t2(x−2)得(t2+1)x2−4t2x+4t2−4=0,
由韦达定理得2xD=4t2−4t2+1,所以xD=2t2−2t2+1,所以yD=t2(xD−2)=−2tt2+1,
由椭圆的对称性知这样的定点在x轴上,设为E(m, 0),则C,E,D三点共线,
所以EC→=(−2t2+18t2+9−m,6tt2+9),ED→=(2t2−2t2+1−m,−2tt2+1)共线,
所以(−2t2+18t2+9−m)(−2tt2+1)=(2t2−2t2+1−m)(6tt2+9)恒成立,
整理得(4m−4)t2+12m−12=0恒成立,
所以m=1,故直线CD过定点(1, 0).
【考点】
椭圆的应用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解析】
(1)由已知可求出直线AP的斜率,进而可以求出直线的方程,即可求出P的坐标;
(2)由已知可求出直线PB的方程,联立直线与椭圆求出点D的坐标,进而求出以BD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3)设出P的坐标,求出直线PA的方程,联立直线PA与椭圆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求出点C的坐标,同理求出点D的坐标,再利用向量共线定理
即可建立方程,利用恒成立思想即可求解.
【解答】
由椭圆方程可得A(−2, 0),C(0, 1),
则kPA=kAC=12,所以直线PA的方程为y=12x+1,
令x=4,得y=3,所以P(4, 3);
因为A(−2, 0),B(2, 0),P(4, 1),所以直线PB的方程为y=12(x−2),
由x24+y2=1y=12(x−2)得x2−2x=0,所以xD=0,yD=12(xD−2)=−1,
所以以BD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2)x+y(y+1)=0,即(x−1)2+(y+12)2=54;
设P(4, t),因为A(−2, 0),B(2, 0),直线PA的方程为y=t6(x+2),
由x24+y2=1y=t6(x+2)得(t2+9)x2+4t2x+4t2−36=0,
由韦达定理得−2xc=4t2−36t2+9,所以xc=−2t2+18t2+9,
所以yC=t6(xC+2)=6tt2+9,同理,直线PB的方程为y=t2(x−2),
由x24+y2=1y=t2(x−2)得(t2+1)x2−4t2x+4t2−4=0,
由韦达定理得2xD=4t2−4t2+1,所以xD=2t2−2t2+1,所以yD=t2(xD−2)=−2tt2+1,
由椭圆的对称性知这样的定点在x轴上,设为E(m, 0),则C,E,D三点共线,
所以EC→=(−2t2+18t2+9−m,6tt2+9),ED→=(2t2−2t2+1−m,−2tt2+1)共线,
所以(−2t2+18t2+9−m)(−2tt2+1)=(2t2−2t2+1−m)(6tt2+9)恒成立,
整理得(4m−4)t2+12m−12=0恒成立,
所以m=1,故直线CD过定点(1, 0).
【答案】
由题意得x>1+28>1+2+x,所以3
由数列a1,a2,a3,…,a10是P数列,得a2>S1=a1,
故公差d>0,Sn−an+1=d2n2−(1+32d)n+1<0对满足n=1,2,3…,9的所有n都成立,
则d2⋅92−9(1+32d)+1<0,解得d<827,
所以d的取值范围是(0,827);
证明:
若{an}是P数列,则a=S1
得aqn>a⋅qn−1q−1恒成立,即2−q<(1q)n恒成立,
因为(1q)n>0,limn→∞(1q)n=0,故2−q≤0,
所以q≥2,
若{bn}中的每一项都在{cn}中,则由这两数列是不同数列可知T1
若{bn}中至少有一项不在{cn}中,且{cn}中至少有一项不在{bn}中,
设{b′n},{c′n}是将{bn},{cn}中的公共项去掉之后剩余项依次构成的数列,
它们的所有项之和分别为T′1,T′2,不妨设{b′n},{c′n}中的最大项在{b′n}中,
设为am(m≥2),
则T′2≤a1+a2+...+am−1
原命题正确.
【考点】
数列的应用
【解析】
(1)根据数列的性质求出实数x的范围;
(2)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应用求出d的取值范围;
(3)利用存在性问题的应用和假设法的应用求出结论.
【解答】
由题意得x>1+28>1+2+x,所以3
由数列a1,a2,a3,…,a10是P数列,得a2>S1=a1,
故公差d>0,Sn−an+1=d2n2−(1+32d)n+1<0对满足n=1,2,3…,9的所有n都成立,
则d2⋅92−9(1+32d)+1<0,解得d<827,
所以d的取值范围是(0,827);
证明:
若{an}是P数列,则a=S1
得aqn>a⋅qn−1q−1恒成立,即2−q<(1q)n恒成立,
因为(1q)n>0,limn→∞(1q)n=0,故2−q≤0,
所以q≥2,
若{bn}中的每一项都在{cn}中,则由这两数列是不同数列可知T1
若{bn}中至少有一项不在{cn}中,且{cn}中至少有一项不在{bn}中,
设{b′n},{c′n}是将{bn},{cn}中的公共项去掉之后剩余项依次构成的数列,
它们的所有项之和分别为T′1,T′2,不妨设{b′n},{c′n}中的最大项在{b′n}中,
设为am(m≥2),
则T′2≤a1+a2+...+am−1
原命题正确.
相关试卷
2022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共19页。
2021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共16页。
2023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