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登泰山记》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323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登泰山记》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323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登泰山记》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323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登泰山记》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3235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登泰山记》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3235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登泰山记》课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3235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登泰山记》课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3235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登泰山记》课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3235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课件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故都的秋》课件PPT 课件 7 次下载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荷塘月色》课件PPT 课件 11 次下载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我与地坛》课件PPT 课件 3 次下载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课件PPT 课件 3 次下载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试讲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试讲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关泰山的古代诗句,学习目标,姚鼐辞官后相关资料,主要作品,风格∶,文题解说,背景资料,读标题,旅程路线,同伴及路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杜甫《望岳》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 李白《游泰山》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 贾鲁《登泰山》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 —— 徐文通《岱宗》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张养浩《登岳》干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李白《游泰山》其五
认识姚鼐及桐城派散文的创作主张、创作风格及清代游记散文的特点。
积累文中重要实词、虚词,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及词类活用,提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了解泰山的自然人文景观,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陶冶高雅的审美情操。
姚鼐(1732-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字姬传,室名为惜抱轩,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桐城(今属安徽)人,是清代著名文派"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馆纂修官等职。辞官后,在南京、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多年。
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三年(1776—1778),主持扬州梅花书院。乾隆四十五年至五十二年1780-1787),主持安庆敬敷书院。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1788—1789),主持徽州紫阳书院。乾隆五十五年至嘉庆五年(1790-1800),主持江宁钟山书院。嘉庆六年至嘉庆十年(801-1805),主持安庆敬敷书院。嘉庆十年至嘉庆二十年(1805-1815),主持江宁钟山书院。嘉庆二十年1815),卒于江宁钟山书院。
主要作品∶《惜抱轩文集》《九经说》。姚鼐从历代作品中精选各类文体的名作编辑成《古文辞类纂》,作为学习古文的范本,流传很广。
师承刘大櫆,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备的观点(即要求文章寄寓道理,重视坚实的事实考证,注重文采),发展、补充了桐城派文论。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
散文注重考据,简洁精练,语言雅洁,温润清新,富有文采,形象性强;诗有清微淡远之致,尤工近体。
记,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本文属于山水游记。"泰山"点明游览的地点。本文记述作者登泰山的经过和所见所感。
乾隆三十九年(1774)冬,姚鼐在壮盛之年、青云直上之际决意辞官,专程前往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同登泰山,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后写下了这篇游记。
由标题可知,本文为山水游记,按照游踪(或“空间”)顺序来写的。
疏通字句,理清文脉:第一段
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在)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通过写南北河水位置及流向,将山水连在一起。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先顺势写河流界线,再写日观峰位置。
第1段:介绍泰山及其最高峰的位置
本段描写对象一句一换,粗笔勾勒山水、古长城、日观峰概貌,为下文做铺垫。
本段介绍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法,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古长城,是“线”;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明泰山日观峰的位置,是“点”,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做了铺垫。
疏通字句,理清文脉:第二段
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这里是“冒”的意思)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顺着)以入,道少半(不到一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像门槛一样的山崖)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助词,无实义)。道中迷雾冰滑,磴几(几乎)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背)雪,明烛(照)天南。望晚日照城郸,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带然。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西北谷)越(长城)至(泰安)“乘风雪”点明时令,为写冬景做铺垫。几个动词短句简洁传神地写出路线。
从京城至泰安,旅程不止一日,作者仅用"历""穿""越""至于"几个动词领起的短句来记录本次旅程的路线,突出动作和地点,一气呵成,简练传神。
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 砌石为磴 七千有余级 始循(中谷)→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写山路,看似轻描淡写,却写出山高路漫,攀登艰险;写登山路线,顺势插入郦道元的记载及古人登山的路线,丰富文章内容。
山顶所见:泰山夕照图 ( 描写重点之一)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负”字写出雪之厚,这两句,语言简洁明快,写出日光雪光交相辉映的奇观和泰山的气势。望晚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几句由苍山负雪写到低处的城郭、河流,又转近处写半山,以“若带”之雾的比喻烘托泰山的高峻雄伟,给人以刚柔相济之美。
疏通字句,理清文脉:第三段
戊申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五更),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同“彩”)。日上,正赤如丹(朱砂),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日,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有的)得日或否,绛(大红)皓(白)驳(杂)色,而皆若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泰山日出图(描写重点之二)
重东方天际变化,先是雪山微显,再有"异色"云带,须臾变五彩,为日出蓄势。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仅两句,抓住红波摇动,写得气势磅礴。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日出后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写出颜色错杂,群峰拱绕日观峰之状,比喻形象生动
疏通字句,理清文脉:第四段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模糊)失(缺失)。僻(偏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写泰山的人文景观 (略写)
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以日观亭为参照写古代人文建筑,加之石刻的模糊或缺失,表现出泰山的古老风貌。
疏通字句,理清文脉:第五段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同"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裂缝),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三多三少"写出泰山的苍劲峻峭。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三无"概写深冬冰封雪飘的景象。后句将人物形象与泰山形象融为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登泰山记》创作于姚鼐辞官之后、南归前夕,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在天地自然中感悟理趣,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表现了其“义理”的创作思想。
姚鼐作为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在本文中如何将“义理、考据、辞章”融为一体,体现了桐城派散文的特色的?
“泰山正南西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汶水》中云“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此处以古人名著来考证泰山的名胜。“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东谷天门,远在秦汉时代就是皇帝祭天、举行封禅仪式的地方;东谷也是古时人们登泰山顶峰通常经由的山口。这体现了他"考据"的创作思想。
"观日出"的描写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日出景象瞬时变幻,难以描摹。姚鼐《登泰山记》中日出场面描写十分壮观,色彩鲜明,对照强烈;文辞清丽,给人如诗如画的感觉。同时结构严谨,句式错落有致,体现了有关"辞章"的创作要求。
"义理、考据、辞章"的综合运用,简白中见瑰丽,平淡中见雄奇,当之无愧成为古代散文中广为传诵的名篇。
忠于山水,追求对自然景物的传神写照《登泰山记》
借题发挥,借山水阐述人生哲理《赤壁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6.2* 登泰山记备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苍山负雪图,半山居雾图,时间顺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6.2* 登泰山记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三课时学习要点,有眼不识,五岳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