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5.1意识的本质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25324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5.1意识的本质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25324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5.1意识的本质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25324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1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理解:
(1)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分析: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1)分析意识产生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框题中的层次
(4)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提高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二、【重点、难点】:
1、意识的本质
2、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三、【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知识较好,能记住基本知识。运用差些。能力欠缺点。
四、教学方法
情景导析合作探究教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导入
回顾世界的物质性:
问题: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学生回答
从知识的衔接和疑问中引入新课教学
引入:整个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意识(精神)世界,为什么却说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了解什么是意识
展示课文知识框
(1)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通过人脑和动物大脑的对比。得出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那么,电脑能产生意识吗?
(3)为什么说离开了客观对象,意识也就无法产生和发展?
学生依据知识框,自主阅读课文,合作学习,准备交流发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老师提问:
课堂探究一:
人的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切物质,无论是生命物质还是非生命物质,都具有反应的特性,如铁生锈、岩石风化、滴水穿石等。
一切生命物质,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如植物的根会伸向有水多肥的地层,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等。
一切动物都具有感觉的能力,高等动物还会有心理活动。
思考:人的意识的产生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外界的刺激有什么反应?举例说明。
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学生发言:
经历了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无生命物质,低等生物,高等动物,人。
教
师
解
决
疑
难:
过渡
大家继续思考:既然人的意识是从高等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那么,动物的心理能称之为意识吗?为什么?
引入新知识
学生发言:
不是意识,动物的大脑和单纯的动物心理并不会产生意识。只是动物本能地适应自然界,它们的活动没有目的性。人的意识说到底是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而产生的。
老师点拨:
这个学生的回答的非常精彩。精彩之处在于他点明了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老师提问:
社会为意识的产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学生发言:
劳动和社会交往首先促使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其次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最后为意识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老师解答:
通过这个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有了实践促使人脑的形成,语言的的产生,实践也为意识活动提供丰富的内容。
好,以上我们从两个方面说明了意识的起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过渡:
刚才我们提到了动物的大脑不会产生意识,那电脑能产生意识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看探究二
探讨感知知识
意
识
是
人
脑
的
机
能
师
生
共
同
探
讨
学生发言:
材料一:现代科学证实,人脑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仅大脑皮层就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一个人的脑中的神经细胞所构成的神经网络,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北美洲的全部电报电话通信网络。大脑不仅在质上而且在量上都与其他高等动物有区别。现代人脑的重量约1500克,大致相当于体重的1/50,黑猩猩的脑不足400克,大致相当于体重的1/150,大猩猩的脑重约540克,大致相当于体重的1/500。请大家思考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动物大脑和人脑在重量、构造、功能上的对比,说明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老师点拨:
好,这个学生说出了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是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带着这个结论我们来看看电脑能否产生意识?
师
生
共
同
探
究:
材料二:2016年3月9日——15日,谷歌公司研发的机器人与人类顶尖围棋高手韩国李世石进行了人机围棋大战举行了五场比赛,李世石1:4战败。有人认为,李世石输了,说明人类被机器人打败了,电脑能产生意识,人工智能将控制人类。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老师:人工智能真的会打败人类吗?电脑真的会产生意识吗?电脑是谁设计的?人设计电脑干什么?
学生:由人设计的,为人服务。
老师:所以电脑永远在人的掌控之中,它只是模拟人脑,是纯粹的逻辑过程。电脑不会产生意识。
好,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得出结论:动物的大脑不会产生意识,电脑不会产生意识。因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动物能否望梅止渴?为什么?
深化探究
人脑如何产生意识
结论: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意识就是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人有第二信号系统而动物没有
老师:那也就说明了人的意识活动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形成初步知识储备
过渡
有了人脑,就一定能产生意识吗?
师生共同探究:
引入下题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课堂探究三:现阶段,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长征精神,这些思想意识无疑不是对当下社会现状的理性思考。以科学发展观为例,说明这个思想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深化探索
课堂探究四:2015年“十大经济热词”其中“全面两孩”位居榜首。但是,对于两孩政策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请说明意识的内容和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学生: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老师:如何体现内容的客观性?内容是什么?
学生:我国社会目前人口老龄化。这种现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是客观的。
老师:那么,这种现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时候,由于每个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知识结构等存在差异,所以意识的形式具有主体差异性,形式是主观的。一条小河在诗人眼中是一首诗,在画家眼中是一幅画,在音乐家眼中是一首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深化认识
例
证
动动手,画一画你想象中的所谓鬼神?
从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课堂探究五: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那么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不是也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以鬼神观念为例,加以说明?
得出结论:不同性质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师生共同探究:
学生:是
老师:现实生活中没有鬼神,为什么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呢?
学生:现实生活中没有鬼神,但是鬼神的模样都是和人一样。
老师: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了人是按照自己的样子描神画鬼的。
老师:也进一步说明人是鬼神观念产生的客观存在。
所以: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是错误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本来面目歪曲的虚幻的反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形象感知
教
学
反
思
本堂课在教学思想上力求让学生通过清楚的事例及实践的引导认识意识的本质,并充分认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努力让哲学生活化;通过本课教学,力求对新课程有更深的认识,探索适合新课程的新的教学方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充分使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集图、音、文字等于一身的优势,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抽象的知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讲抽象的哲学原理用生活化的例子很好的解决了。邀请学生上讲台与教师一起完成小游戏,在小游戏中蕴含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适时的的点拨与总结将知识升华。在课后的练习中也证明,这节课的效果是好的。
这节课是一节校内公开课。在后来的评课中,老师们指出,将哲学生活化是很好的教学方式。不足之处给学生的时间还是少了点,如果更大胆的放手给学生去总结提升,那效果将会更好。
板
书
设
计
课
堂
练
习
1.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是因为( )
A. 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B. 意识只有部分内容来自人脑
C. 意识不一定是人脑的产物D. 人脑不一定是健全的人脑 答案:A
2. 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籍空气,它永远不会飞翔高空。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籍事实,就永远不会飞起来。”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 科学家需要空气才能工作
B. 没有空气鸟儿不能飞翔
C. 意识依赖于物质
D.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
答案:C
3. 不论人的感觉或人的思维,不论正确的认识或错误的认识,不论人们对现实的感受或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角度考察,其共同点是:( )
A. 都是人的意识
B. 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
C. 都是根源于物质的
D. 都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答案C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4 生活与哲学1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4 生活与哲学1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共3页。
2021学年1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4 生活与哲学1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4 生活与哲学1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生活处处有哲学,课堂之中学哲学,回归生活用哲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