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2 弹力教学设计
展开3.2 弹 力(1)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问。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4、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学生判断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5、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力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牛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2、体验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3、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实验、收集数据、数据处理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2、胡克定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
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判断。
2、弹力方问的确定。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思考——归纳
★教学用具:
传感器、计算机、弹簧、小车、砝码、弹簧称、带有支架的平面镜(两个)、刻度尺、激光光源、墨水瓶(灌满红墨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现常见的一些相互作用(推、拉、提、压、举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其相互作用的共同点及本质。
学生活动:亲身感受推、拉、提、压、举等相互作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分析。
点评:列举实际问题分析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并导人新课。
(二)进行新课
1、对“弹性形变和弹力”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提出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体会,归纳总结。
点评:通过拉长和压缩弹簧,使学生认识弹性形变,并理解弹性限度。
教师活动: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推、拉、提、压、举等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纳总结。
点评:结合对前面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师活动:实验讲解,学生观察思考,掌握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体验观察微小形变的法,提高实验能力。
点评:观察微小形变,培养观察能力和掌握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2、对“几种弹力”的学习
教师活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弹力的方向。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弹力的方向。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能力。
点评:在掌握弹力产生条件的基础上,思考弹簧和绳子产生的弹力方向,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牛总结归纳弹力的方向。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常见的弹力的力向。并进行总结。
点评:小结弹力的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几种弹力:
事实上,只要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就一定能产生弹力,可见,弹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常见的弹力除了以上讲到的外,还有支持力,拉力等。
弹力的方向:一般情况下,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弹力,所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运动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教师活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学生活动: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在压力,木板对书有支持力,指导学生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运动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 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导得出:悬挂物体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悬绳产生竖直向下的弹力;这是物体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
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三)课堂总结、点评
判断弹力的方向及计算弹力的大小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只有掌握了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确定了弹力的方向,才能为今后的受力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弹力大小的计算在今后也将有许多实际的应用,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利用平衡条件及动力学规律,利用公式F=kx来计算。
(四)实例探究
☆关于弹力产生的原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 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在重力的作用下与桌面互相接触,由于书发生了微小的形变,产生了 对 的 力,其方向 。
☆弹力产生的条件
3、已知物体甲和乙之间有弹力的作用,那么
A、物体甲和乙必定直接接触,且都发生形变
B、物体甲和乙不一定直接接触,但必定都发生形变
C、物体甲和乙必定直接接触,但不一定都发生形变
D、物体中和乙不一定直接接触;也不一定都发生形变
☆对弹力的理解
4、关于弹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发生形变的物体,才会对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B、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
5、画出图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课余作业
课后完成课本59页“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1、2。
★教学体会
附录1
弹力――教材分析
弹力是力学中最经常遇到的力之一,对弹力认识清楚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本节课的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后又对常见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提力、举力等)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说明。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的研究办法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
要掌握弹力,必须弄清楚弹力产生的原因。本节课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强调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分析,有利于认识弹力和确定弹力的方向,也有利有今后对牛顿定律的教学。
在对弹力分析时,引导学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即从定义(实质)出发和现象出发,这也是考虑问题和解题的两条思路。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有类似的情况,若能经常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无疑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4 力的合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4 力的合成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平等四边形定则,对“共点力”的学习,课堂练习,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体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4 力的合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4 力的合成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体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第三章 相互作用3 摩擦力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第三章 相互作用3 摩擦力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