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期末复习过关卷+++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期末复习过关卷+++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期末复习过关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反应 B.与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反应 D.甲烷在中的燃烧反应
2.已知 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3.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一系列反应,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说法正确是( )
A.由H原子形成1molH—H键要吸收能量
B.断裂1molH—H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1molH—H键放出的能量相等
C.由A2和B2化合生成AB时一定放出能量
D.因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5.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制取Mg是吸热过程
B.热稳定性:
C.常温下还原性:
D.由图知此温度下 与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6.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
①C(s)+O2(g)=CO2(g) △H1 C(s)+O2(g)=CO(g) △H2
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
③H2(g)+O2(g)=H2O(l) △H1 2H2(g)+O2(g)=2H2O(l) △H2
④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s) △H2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其过程如下:mCeO2(m-x)CeO2·xCe+xO2;(m-x)CeO2·xCe+xH2O+xCO2mCeO2+xH2+xC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图中ΔH1=ΔH2+ΔH3 D.H2(g)+O2(g)=H2O(g)的反应热大于ΔH3
8.已知:① △H1 =+180.5kJ/mol ;
② △H2 =—221.0kJ/mol;
③ △H3 =—393.5kJ/mol
则能表示汽车尾气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H =+746.5kJ/mol
B. △H =—746.5kJ/mol
C. △H =—1493kJ/mol
D. △H =+1493kJ/mol
9.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 ΔH=-akJ/mol,已知(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H—I键所需能量
C.断开2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等于2akJ
10.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MgF2>MgCl2>MgBr2>MgI2
B.22.4LF2(g)与足量的Mg充分反应,放热1124kJ
C.工业上可由电解MgCl2溶液冶炼金属Mg,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D.由图可知:MgBr2(s)+Cl2(g)=MgCl2(s)+Br2(l) ∆H=-117kJ/mol
11.根据如图所示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s)+H2O(g)CO(g)+H2(g) ΔH=(b-a) kJ·mol-1
B.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一定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
C.使用催化剂无法改变该反应的ΔH
D.nmol C和n mol H2O反应生成nmol CO和nmol H2吸收的热量一定为131.3nkJ
12.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与0.1 mol·L-1 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B.在101 kPa下H2(g)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 ΔH=+285.8 kJ·mol-1
C.已知CH3OH的燃烧热为726.8 kJ·mol-1,则有CH3OH(l)+O2(g)=CO2(g)+2H2O(g) ΔH=-726.8 kJ·mol-1
D.已知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 g FeS时放出19.12 kJ热量,则Fe(s)+S(s)=FeS(s) ΔH=-95.6 kJ·mol-1
13.肼(N2H4)在不同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200℃时在Cu表面分解的机理如图。已知200℃时:反应Ⅰ:3N2H4(g)=N2(g)+4NH3(g) ΔH1=−32.9 kJ·mol−1;反应Ⅱ:N2H4(g)+H2(g)=2NH3(g) ΔH2=−41.8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所示过程①是放热反应
B.反应Ⅱ的能量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C.断开3 molN2H4(g)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1molN2(g)和4molNH3(g)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D.200℃时,肼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N2(g)+2H2(g) ΔH=+50.7 kJ·mol−1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NaOH溶液分多次缓慢注入盐酸中,还是一次性快速注入盐酸中,都不影响中和热测定
B.已知反应的中和热为ΔH=-57.3 kJ·mol-1,则稀H2SO4和稀Ca(OH)2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
C.燃烧热是指在101 kPa时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故S(s)+3/2O2(g)=SO3(g)ΔH=-315 kJ·mol-1即为硫的燃烧热
D.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1,冰中氢键键能为20.0 kJ·mol-1,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中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1 mol冰中15%氢键
15.甲烷分子结构具有高对称性且断开1molC-H键需要吸收440kJ能量。无催化剂作用下甲烷在温度达到1200℃以上才可裂解。在催化剂及一定条件下,CH4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裂解反应,甲烷在镍基催化剂上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烷催化裂解成C和需要吸收1760kJ能量
B.步骤②、③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C.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失活的原因可能是碳在催化剂表面沉积
D.使用该催化剂,反应的焓变不变
16.已知:2H2O(l)= 2H2(g)+O2(g)△H=+571.0kJ/mol。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下:
过程Ⅰ:2Fe3O4(s)= 6FeO(s)+O2(g)△H=+313.2kJ/mol
过程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每消耗232g Fe3O4转移2mol电子
B.过程Ⅱ热化学方程式为:3FeO(s)+H2O(l)=H2(g)+Fe3O4(s)△H=+128.9kJ/mol
C.过程Ⅰ、Ⅱ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依次是: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具有成本低、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二、非选择题
17.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 kJ 的热量。
(1)肼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过氧化氢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已知H2O(l)=H2O(g)ΔH=+44 kJ·mol—1,则16 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kJ。
(4)上述反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
18.(1)已知1g的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akJ的热量,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2)某实验小组用100mL0.55mol·L-1NaOH溶液与100mL0.5mol·L-1盐酸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装置缺少的仪器是____。
②碱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
③若将盐酸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醋酸,测得中和热为ΔH1,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中和热为ΔH,则ΔH1____ΔH(填写、=);若测得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65kJ,请写出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
(3)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Cl-Cl键、1molH—Cl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akJ、bkJ、ckJ,则反应H2(g)+Cl2(g)=2HCl(g)的∆H=____。
(4)①2O2(g)+N2(g)=N2O4(l) ∆H1
②N2(g)+2H2(g)=N2H4(l) ∆H2
③O2(g)+2H2(g)=2H2O(g) ∆H3
④2N2H4(l)+N2O4(l)=3N2(g)+4H2O(g) ∆H4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____(用∆H1、∆H2、∆H3表示)。
19.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足量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水蒸气和氮气,放出256.652 kJ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2)已知H2O(l)=H2O(g) ΔH=+44 kJ·mol-1,则16 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
(4)发射卫星可用肼为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
N2(g)+2O2(g)=2NO2(g) ΔH=+67.7 kJ·mol-1
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20.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Ⅰ C(s)+O2(g)===CO2(g) ΔH10 ①
再燃烧水煤气:
2CO(g)+O2(g)===2CO2(g) ΔH3△H2;
④碳酸钙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H1˃0,氧化钙溶于水是放热反应,△H2˂0,△H1>△H2;
综上所述:②③④中△H1>△H2,C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H是有正负号的,吸热反应的△H大于零,放热反应的△H小于零,则吸热反应的△H大于放热反应的△H;放热反应的△H小于零,则放热越少,△H越大;吸热反应的△H大于零,吸热越多,△H越大。
7.C
【解析】A.通过太阳能实现总反应H2O+CO2→H2+CO+O2,反应中CeO2没有消耗,CeO2作催化剂,A正确;
B.该过程中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所以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B正确;
C.由图中转化关系及据盖斯定律可知:-△H1为正值,△H2+△H3为负值,则-△H1=△H2+△H3,C错误;
D.①H2(g)+O2(g)=H2O(l) ΔH3;②H2O(l)=H2O(g) △H2,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H2(g)+O2(g)=H2O(g) △H=△H3+△H2;因②△H、△H3都小于0,而△H2大于0,故△H>△H3,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8.B
【解析】根据目标方程式,可知该式可由-①-②+2×③得到,则△H ==—746.5kJ/mol,故答案选B。
9.C
【解析】A选项,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错误;
B选项,放热反应,则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因此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2 molH—I键所需能量,故B错误;
C选项,设断开H—I键所需能量为x kJ,Δ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b+c-2x=-a,2x=(c+b+a)kJ,即为2mol H—I键所需能量,故C正确;
D选项,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转化率小于100%,因此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 lH2和
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
Δ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
10.A
【解析】A、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易图像数据分析,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F2>MgCl2>MgBr2>MgI2,选项A正确;
B、依据图像Mg(s)+F2(l)=MgF2(s) △H=-1124kJ/mol,但没有说明标准状况下,22.4LF2(g)不一定为1mol,选项B错误;
C、工业上可由电解熔融的MgCl2冶炼金属Mg,电解MgCl2溶液无法得到金属Mg,选项C错误;
D、依据图像Mg(s)+Cl2(g)=MgCl2(s)△H=-641kJ/mol,Mg(s)+Br2(g)=MgBr2(s)△H=-524kJ/mol,将第一个方程式减去第二方程式得MgBr2(s)+Cl2(g)=MgCl2(s)+Br2(g)△H=-117kJ•mol-1,则MgBr2(s)+Cl2(g)=MgCl2(s)+Br2(l) ∆H<-117kJ/mol,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1.D
【解析】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s)+H2O(g)=CO(g)+H2(g) ΔH=(b-a) kJ·mol-1,故A正确;
B.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故B正确;
C.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无法改变该反应的ΔH,故C正确;
D. 根据图像可知1mol C(s)和1mol H2O(g)反应生成1mol CO(g)和1mol H2(g)吸收热量131.3 kJ,而选项中未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则吸收热量不一定是131.3n kJ,D错误;
答案:D。
12.D
【解析】A.酸碱中和是放热反应,故应为负值,故A错误;
B.燃烧热指的是101 kPa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定义要点:可燃物必须为1mol,故可以知道H2燃烧生成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 =2H2O(l)=-285.5×2kJ/mol=-571 kJ/mol,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2H2O(l) =2H2(g)+O2(g)∆H =+571 kJ/mol,故B错误;
C.燃烧热指的是101 kPa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定义要点:必须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H→H2O(l),热化学方程式中应为液态水,故C错误;
D.生成硫化亚铁17.6 g即生成0.2molFeS时,放出19.12 kJ热量,可以知道生成1molFeS(s)时放出95.6 kJ的热量,故D正确。答案选D。
13.C
【解析】A.过程①是N2H4分解生成N2和NH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I中△H为负值,所以图示过程①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反应Ⅱ是放热反应,能量过程示意图正确,故B正确;
C.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的键能之和小于生成物的化学键的键能之和,故C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I)-2×(II)得N2H4(g)═N2(g)+2H2(g)△H═-32.9kJ•mol-1-2×(-41.8kJ•mol-1)=+50.7kJ•mol-1,故D正确。
故选C。
14.D
【解析】A.将NaOH溶液分多次缓慢注入盐酸中,会有热量的损失,中和热数值测定结果偏小;必须一次性快速注入盐酸中,减小热量损失,A错误;
B.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和酸碱的元数无关,故B错误;
C.S的燃烧热是指1molS固体完全燃烧生成SO2放出的热量,而不是SO3,故C错误;
D.冰是由水分子通过氢键形成的分子晶体,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1,1mol冰变成0℃的液态水所需吸收的热量为6.0 kJ,全用于打破冰的氢键,冰中氢键键能为20.0 kJ·mol-1,1mol冰中含有2mol氢键,需吸收40.0 kJ的热量,6.0/40.0×100%=15%;所以最多只能打破1mol冰中全部氢键的15%,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
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含有的氢元素转化为液态水,碳元素转化为气态二氧化碳,硫元素变为气态二氧化硫。
15.A
【解析】A.断开1molC-H键需要吸收440kJ能量,1mol甲烷分子中有4molC-H键,完全断开需要吸收1760kJ能量,即1mol甲烷中的化学键完全断开需要吸收1760kJ能量,而不是甲烷催化裂解成C和 H2 需要吸收1760kJ能量,故A错误;
B.步骤②、③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均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烷在镍基催化剂上转化是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的,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失活的原因可能是碳在催化剂表面沉积,堵塞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故C正确;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使用该催化剂,反应的焓变不变,故D正确;
故选A。
16.C
【解析】A.过程Ⅰ为2Fe3O4(s)= 6FeO(s)+O2(g),方程式显示当有2mol Fe3O4分解时生成1mol O2,转移4mol电子,232g Fe3O4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转移2mol电子,故A正确;
B.已知反应2H2O(l)= 2H2(g)+O2(g)△H=+571.0kJ/mol①,过程Ⅰ反应2Fe3O4(s)= 6FeO(s)+O2(g)△H=+313.2kJ/mol②,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过程Ⅱ热化学方程式为3FeO(s)+H2O(l)=H2(g)+Fe3O4(s)△H=(+571.0kJ/mol -313.2kJ/mol)=+128.9kJ/mol,故B正确;
C.过程Ⅰ、Ⅱ均为吸热反应,故不存在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故C错误;
D.反应3FeO(s)+H2O(l)=H2(g)+Fe3O4(s)的产物中,H2为气体,Fe3O4为固体,故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的产物易分离,且由廉价易得的太阳能做能源,成本低,故D正确;
答案选C。
17.
(1)
(2)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25 kJ·mol—1
(3)408.8125
(4)产物是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
【分析】
(1)
肼为共价化合物,结构式为,过氧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
由0.4 mol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 kJ 的热量可知,反应的反应热ΔH=—=—641.625 kJ·mol—1,热化学方程式:N2H4(l)+2H2O2(l)=N2(g)+4H2O(l) ΔH=—641.625 kJ·mol—1,故答案为:N2H4(l)+2H2O2(l)=N2(g)+4H2O(l) ΔH=—641.625 kJ·mol—1;
(3)
将反应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25 kJ·mol—1和H2O(l)=H2O(g) ΔH=+44 kJ·mol—1依次编号为①②,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4可得则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l)ΔH=—817.625 kJ·mol—1,则16 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817.625 kJ·mol—1=408.8125kJ,故答案为:408.8125;
(4)
由题意可知,上述反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生成物是氮气和水无污染,故答案为:产物是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
18.CH4(g) +2O2(g) =CO2 (g) +2H2O (l) ∆H=-16akJ/mol 环形玻璃搅拌棒 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 >
HCl(aq) +NaOH(aq) =NaCl (aq) +H2O (l) ∆H=-57.3kJ/mol a+b-2c 2∆H3-∆H1-2∆H2
【解析】(1) 1g甲烷完全燃烧放热akJ,则1mol甲烷完全燃烧放热16akJ,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 +2O2(g) =CO2 (g) +2H2O (l) ∆H=-16akJ/mol;
(2) ①从构造可知,图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②发生反应时,一种反应物过量,则另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所以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是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
③若将盐酸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醋酸,因为醋酸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电离吸热,所以放出的热量少,测得中和热为ΔH1大于ΔH;100mL0.5mol·L-1盐酸中HCl物质的量为0.05mol,则生成1mol水对应的热量为2.865kJ0.05=57.3 kJ,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 +NaOH(aq) =NaCl (aq) +H2O (l) ∆H=-57.3kJ/mol;
(3)1molH-H键、1molCl-Cl键、1molH—Cl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akJ、bkJ、ckJ,则H2(g)+Cl2(g)=2HCl(g) ∆H=(a+b-2c) kJ/mol;
(4) ①2O2(g)+N2(g)=N2O4(l) ∆H1; ②N2(g)+2H2(g)=N2H4(l) ∆H2; ③O2(g)+2H2(g)=2H2O(g) ∆H3;④2N2H4(l)+N2O4(l)=3N2(g)+4H2O(g) ∆H4;根据盖斯定律分析,有④=③×2-②×2-①,则∆H4=2∆H3-∆ H1-2∆H2。
19.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3 kJ·mol-1 408.815 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N2H4(g)+NO2(g)=3/2N2(g)+2H2O(g) ΔH=-567.85 kJ·mol-1
【解析】(1)0.4 mol N2H4反应放热256.652 kJ,则1 mol N2H4反应放热kJ=256.652 kJ×1/0.4=641.63 kJ,因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3 kJ·mol-1。
(2)16 g N2H4的物质的量n(N2H4)=0.5 mol,由方程式知生成n(H2O)=0.5 mol×4=2 mol,则16 g N2H4与H2O2生成H2O(l)放热为641.63 kJ×0.5 mol+2 mol×44 kJ·mol-1=408.815 kJ。
(3)根据方程式可知其优点还有产物为N2(g)和H2O,无污染。
(4)已知:①N2(g)+2O2(g)=2NO2(g) ΔH=+67.7 kJ·mol-1
②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①×1/2即得到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NO2(g)=3/2N2(g)+2H2O(g) ΔH=-567.85 kJ·mol-1。
20.等于 ΔH1=ΔH2+(ΔH3+ΔH4) 小于 吸收 加热 CO(g)+FeO(s)===Fe(s)+CO2(g) ΔH=-11kJ/mol 燃料燃烧充分,利用率高,放热多,污染小等
【解析】(1)通过观察可知途径Ⅰ和途径Ⅱ是等效的,途径Ⅰ和途径Ⅱ等量的煤燃烧消耗的氧气相等,两途径最终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所以途径Ⅰ放出的热量等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故答案为:等于;
(2)途径Ⅱ:
先制水煤气:C(s)+H2O(g)===CO(g)+H2(g) ΔH2>0 ①
再燃烧水煤气:
2CO(g)+O2(g)===2CO2(g) ΔH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 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测试·考点卷】.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测试·考点卷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测试·考点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 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测试·提升卷】.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测试·提升卷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测试·提升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 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测试·考点卷】.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测试·考点卷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测试·考点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