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学案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学案新人教版第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学案新人教版第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学案新人教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导学案及答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1)主要表现: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2)典例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1)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很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不高,如孟加拉国。
    (2)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却发展得很好,如日本。
    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1)原则: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2)案例
    将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与其对应河流连线。
    [特别提醒] 日本是自然条件较差的国家,但其具有优越的海运条件,加上采取开放的政策,该国可从其他区域输入资源,利用自身先进的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输出产品,使该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人类改造自然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2)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金沙江上。(×)
    (3)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主要功能是发电。(×)
    (4)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土壤是黑土。(√)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①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②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1)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断变化的。(√)
    (2)在工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3)自然资源越丰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4)沙特阿拉伯因盛产石油使得其由贫穷到富裕。(√)
    [特别提醒]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矿产资源,其矿产资源的生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因此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据载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这里水资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变化多端,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元阳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呈现着以下特点:每一个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用材、薪炭资源;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而成,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
    问题1 (区域认知)历史上红河地区的哈尼族发展农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不利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提示:发展农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气候适宜,水热充足;不利自然条件是山地多、平地少,地表崎岖。
    问题2 (综合思维)哈尼梯田景观的形成,说明了哈尼族为发展农业对哪种自然要素进行了改造?其影响如何?
    提示:对不利的地形条件进行了改造。在对不利地形条件的改造过程中,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合理的布局,形成了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1.地理位置与区域发展
    2.自然要素与区域发展
    3.人类活动对区域自然条件的改造及对区域的影响
    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最明显优势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降水充足 D.光照充足
    (2)该区域农业发展最需要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1)C (2)C [第(1)题,结合图中经纬度及等高线数值判断,图示区域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该区域地形坡度较大,土壤为红壤,较贫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晴天少,光照较弱。故C项正确。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的土壤为酸性红壤,较贫瘠,需要改良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2.为了节约耕地和抵御外敌,历史上贵州省的村落常依山而建。下图示意该省1949年前洋溪村(今已废弃)和现在洋溪村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1949年前洋溪村区位选择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2)改革开放后,洋溪村开始“下山”。到21世纪初,原来的洋溪村彻底遭废弃,是因为山下( )
    A.灾害更为稀少 B.交通日益便利
    C.水源更为充足 D.耕地日益肥沃
    (1)B (2)B [第(1)题,材料表明,为了节约耕地和抵御外敌,历史上贵州省的村落常依山而建。故1949年前洋溪村区位选择考虑的主要是地形因素。避开平坦的耕地,依山而建,还可以抵御外敌。故选B。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现在的洋溪村沿公路而建,主要是因为交通日益便利。故选B。]
    2021年1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及“十三五”期间,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煤炭和稀土等产业链,煤电铝一体化达到65%。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到70%。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建成了高标准农田4 125万亩,改良盐碱化耕地157.2万亩,形成2个千亿级,9个百亿级农牧业主导产业,超额完成“十三五”去产能任务,资源利用率持续提升。
    内蒙古矿产资源富集,目前,世界上已查明的 140 多种矿产中,已发现矿产种类 128 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 56 种,探明储量的有78种,22种列前3位,7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煤炭处于我国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极其丰富。
    问题1 (区域认知)内蒙古是我国传统的牧业地区,但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内蒙古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近年来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问题2 (综合思维)如果内蒙古自治区持续依赖矿产资源开发而发展经济,则其经济会持续发展吗?为什么?
    提示:不会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人类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
    1.常见资源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2.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合理利用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利用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时,要对其进行保护和促进再生,使后续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至少达到目前的水平;二是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在实现合理开发的同时,要找到能够代替它们的新资源。具体途径和要求如下表:
    3.“资源诅咒”(Resurce Curse)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下表为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读表,完成(1)~(3)题。
    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
    (1)四大资源丰度都多于全国平均值而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是( )
    A.黑龙江省 B.云南省
    C.四川省 D.西藏自治区
    (2)上表中对经济发展的“诅咒”最明显的资源是( )
    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能源资源 D.森林资源
    (3)我国“资源诅咒”最不明显的区域是( )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1)B (2)D (3)A [第(1)题,根据表中主要分布省区,四大资源丰度都多于全国平均值而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是云南省,B对。黑龙江省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不符合,A错。四川省耕地资源不符合,C错。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不符合,D错。第(2)题,对经济发展的“诅咒”最明显的必须是GDP增速低、平均资源丰度高的资源类型。综合考虑,森林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诅咒”最明显,D对。第(3)题,选项中四个地区,东南地区资源最不丰富,而经济最发达,“资源诅咒”最不明显。A对。]
    人地协调观——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就“天府之国”
    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如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到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位置及工程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历史上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主导因素是( )
    A.农业 B.政策 C.地势 D.气温
    (2)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推测鱼嘴的首要功能是( )
    A.净水 B.蓄水 C.拦水 D.分水
    (3)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其真实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全面硬化渠岸,减少侵蚀
    B.种植热带树种,涵养水源
    C.定期内江截流,淘滩清淤
    D.上游梯级建坝,蓄水发电
    (1)C (2)D (3)C [第(1)题,成都平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上游支流汇水量大,加上河道淤积严重,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容易出现洪涝。季风区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频繁,故与地势关系最大,C正确。水旱灾害与政府政策、农业和气温关系不大,排除A、B、D。第(2)题,鱼嘴主要由石块建成,无净水功能,A错误;鱼嘴位于江中,是整片石块构成的,没有蓄水功能,B错误;由于鱼嘴只位于江中,没有占据整条河道,所以拦水功能有限,C错误;鱼嘴位于江中,将岷江水流一分为二,所以鱼嘴的首要功能是分水,D正确。第(3)题,全面硬化都江堰渠岸,使都江堰附近植被覆盖率减少,不利于都江堰的保护,A错误;都江堰位于亚热带地区,引种热带树种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做法不现实,B错误;河道泥沙淤积,加重洪涝风险,定期截流清淤,疏通河道,可保障都江堰的正常运转,C正确;上游建坝拦截水流,与都江堰关系不大,D错误。]
    本题组借助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布局结构示意图,从对该水利设施的主要作用的分析入手,系统考查了人类对区域自然条件的合理改造,谋求人地和谐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要求。都江堰工程巧妙的布局设计,做到了旱季时引水灌溉、涝季时分水泄洪,成就了成都平原这个“天府之国”。
    题组1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图中M、N两地≥10 ℃等积温线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凸向河流上游,因为位于河谷地带
    B.都凸向河流下游,因为位于山地地带
    C.M凸向河流下游,因为位于河谷地带
    D.N凸向河流上游,因为位于山地地带
    2.B城市周边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其发展种植业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A.多晴天,光照充足 B.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
    C.积温高,一年三熟 D.多河流,水源充足
    1.A 2.D [第1题,图中M、N两地均有河流发育,地形为河谷地带,地势比两侧山地地势低,热量较两侧山地丰富,因而两地≥10 ℃等积温线都凸向河流上游,故答案选A。第2题,图中B城市为成都市,所处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内部的成都平原,盆地地形,多云雾天气,光照不足;地处亚热带地区,热量丰富,冬季温暖,夏季高温;积温高,一年两熟到三熟;该地区多河流,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种植业,物产富饶,被誉为“天府之国”, 故答案选D。]
    题组2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下图为世界及我国某矿产资源产量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矿产资源最有可能是( )
    A.铝土 B.铁矿 C.石油 D.煤
    4.以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工业,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丰富的动力 B.廉价的劳动力
    C.发达的科技 D.广阔的消费市场
    3.A 4.A [第3题,读图可知,根据该资源在世界的分布,印度、牙买加没有石油资源,C错;桂是广西,缺少煤、铁资源,B、D错。只有A对。第4题,铝土为原料的工业,属于有色金属冶炼,是动力指向型工业,主导因素是丰富的动力,A对;劳动力、科技、市场不是主导因素,B、C、D错。]
    教材P18节首问题
    提示:衡量指标不同,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均财富排名不一样。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矿产资源,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因此,在世界银行对人均财富的统计中,澳大利亚因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大幅度提高了人均财富量。
    教材P21~22活动
    提示:1.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促进了其经济发展,但长期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形成了单一的经济结构,在现阶段随其煤炭产量下降,经济增速较为缓慢。
    2.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山西煤炭资源的产量会进一步下降;同时国家节能减排方案的实施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会导致煤炭资源消费量下降,山西的煤炭消费市场萎缩;加之长期的煤炭开采,使开采成本上升;山西的水资源短缺,都会导致山西煤炭资源的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工业发展受阻,进一步影响经济发展。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举例说明区域自然条件的组成及特点。(综合思维)
    2.结合资料分析,理解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影响。(区域认知)
    4.对比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
    1.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2.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表现在哪些方面?
    3.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案例
    评价
    水利工程都江堰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
    破坏了草原植被,土壤遭受风蚀,出现“黑风暴”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自然条件
    改造方式
    对区的域影响
    气候条件
    发展温室大棚,改造热量条件
    提高区域耕地利用效率
    人工降雨
    缓解区域旱情
    地形条件
    山区发展梯田,进行立体种植
    发展农业、保护生态
    水文条件
    建设水利工程
    防洪、排涝、灌溉
    过度开发
    导致湖泊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
    生物条件
    过度捕捞、引进外来物种
    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入侵
    破坏植被
    区域生态问题严重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自然资源
    分析内容
    土地资源
    面积大小、土壤类型及肥力高低、可开垦土地、区位条件等
    气候资源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特点及组合状况等
    矿产资源
    主要矿产资源的类型、富集程度、埋藏条件等
    生物资源
    主要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特色及分布等
    水资源
    水资源的储量、时空分布、水质状况等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水资源
    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
    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土地资源
    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地区多草地,东北、西南地区多林地
    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森林资源
    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洲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矿产资源
    煤炭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地区;石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四川等地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
    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不浪费;针对地区分布不均,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途径
    要求
    适度开发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利益兼顾
    人类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环境保护
    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的生存环境的目标
    公众参与
    应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资源类型
    主要分布省区
    GDP平均增速比全国平均少/%
    平均资源丰度比全国平均多/%
    耕地资源
    黑龙江、吉林、宁夏、云南、西藏、甘肃、青海
    0.56
    66.24
    矿产资源
    辽宁、四川、湖北、山西、云南、安徽、贵州、湖南、江西
    0.02
    4
    能源资源
    山西、云南、四川、陕西、贵州、西藏
    0.11
    5.68
    森林资源
    西藏、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
    0.27
    1 496.59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2.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3.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或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则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4.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相关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导学案,共15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学案,共15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