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春季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
- 第01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人教部编版】202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部编版) 其他 5 次下载
- 第03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人教部编版】202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部编版) 其他 3 次下载
- 第04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人教部编版】202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部编版) 其他 3 次下载
- 第05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人教部编版】202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部编版) 其他 3 次下载
- 第06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人教部编版】202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部编版) 其他 3 次下载
第02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人教部编版】202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部编版)
展开第02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解析版) 班级 姓名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的历程中,人们往往丢掉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丢弃时毫无________;等到时光逐渐流去,失去的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________,在回忆里逐渐被放大。________,等到有一天你终于________,光阴却已永不回头,失去的永远不可能再拥有。A.怜惜 闪烁 然而 醒悟B.惋惜 闪烁 然而 醒悟 C.怜惜 闪耀 所以 悔恨D.惋惜 闪耀 所以 悔恨【答案】B 【解析】“怜惜”,同情爱护;“惋惜”,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人意的变化表示同情、可惜。“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说话)稍微露出一点儿想法,但不肯说明确,吞吞吐吐。“闪耀”,光彩耀眼。“然而”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所以”用在下半句表示结果。“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悔恨”,懊悔。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在第三次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三位学生的家长最后发言,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C.大气污染严重,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而且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D.通过《梦游非洲》这部电影,使我从服装、道具、场景、语言、仪式等方面全方位地感受了非洲文化。【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B.表意不明;D.成分残缺。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钢铁不淬火就难以成真钢,红梅不傲立风雪就难以成品性,人不勇于吃苦就难以成良才。②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卓越的成就无法在舒适中取得。③巴尔扎克说,吃苦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最好的大学。人生最有营养的东西,往往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取的。④成功胜在能吃苦。⑤只有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才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⑥吃苦的过程,就是吃补的过程,就是思想成熟的过程、内心丰盈的过程、灵魂升华的过程,也是走向成功的过程。A.④①③②⑤⑥ B.④②⑤①③⑥C.⑥①②④③⑤ D.⑥⑤①③②④【答案】A 【解析】本文段是议论文,论述的是吃苦的重要性。④句是本段的论点,⑥句是本段的总结。①③②⑤句运用了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对论点进行说明,所以排序应为④①③②⑤⑥。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零碎的时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里迅速流失。除了在手机上打游戏,刷微信、微博,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和这些时间相处。B. 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对于前者,似乎并无异议;对于后者,却是众说不一。大概是因为“客观实际”这个概念,不但包括客观事实,而且包括客观规律。C. 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美好了:给他人造成损失后留言留钱,是诚信;被诚信感动而不索赔,是仁义;不仅不索赔,还给万元资助,是良善。D. 读书讲究一个“博”字,而评书讲究一个“透”字。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之透,便有一孔之得、一己之见,足以为己、为人镜鉴,也不枉了这个“评”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B项的标点使用不正确,应该把“客观实际”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狼》《鸽异》都出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B.韩愈、柳宗元、李白、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C.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有吃月饼、赏明月、家人团聚等习俗。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是指汉水南岸,由此可知,“益阳”原指益水北岸。【答案】B【解析】B项,李白不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针对散文创作而言的,应把“李白”改为“欧阳修”。 难忘的体罚[美]兰妮•麦克穆林①也许,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同样也有威信极高而能使所有学生都敬畏如神的老师,但肯定不会有哪位老师会像在我们镇上待了30多年的弗洛斯特女士那样,差不多成了全镇老少的严师。②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心底的,至于我,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③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比试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这既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浪费我的时间。而我早已年纪不轻了,陪不起——好吧,下面就开始考试。”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下,拿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④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顾不得弗洛斯特女士的禁令,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了招呼。果然伊丽莎白传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赶紧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她正读书入神,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我赶紧把答案抄上了试卷。⑤这次作弊的代价,首先是一个漫长难熬的周末。晚上,又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才迷糊过去,又被噩梦惊醒,连卧室墙上那些歌星舞星们的画像似乎都变成了弗洛斯特女士,真让我心惊肉跳!早就听人说过,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也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睛,这么说,她现在只是故意装聋作哑罢了。思前想后,我打定主意,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⑥周一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到了老师的身边:“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永远不做这种事了,就是……”(没说出口的是“请您宽恕!”)⑦“姑娘们,你们能主动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你们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特女士拿起我们的试卷,撕了,扔进废纸篓。“考试作零分计,而且——”⑧看到她拿起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得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囫囵了。⑨她吩咐我们分别站在大办公桌的两头,我们面面相觑,从对方的脸上看到自己的窘态。“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她说。⑩我________(A哆哆嗦嗦 B慢吞吞)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听人说,人越是紧张就越会感受到痛苦,老师会先惩罚谁呢?⑪“啪”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看,老师决定先对付伊丽莎白了。我尽管自己没挨打,眼泪却上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莎白的呜咽。⑫“啪!”打的又是伊丽莎白,我不敢睁眼睛,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⑬“啪!”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我终于鼓起勇气,说:“请您别打了,别打伊丽莎白了!您还是打我吧,是我的错!——伊丽莎白,你怎么样了?”⑭几乎在同时,我们都睁开了眼睛,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竟红着脸说:“你说什么?是你在挨打呀!”⑮什么?疑惑,我们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啪!”哦,原来如此!⑯——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在弗洛斯特女士任教的几十年,这样的体罚究竟发生了多少回,我无从得知。因为有幸受过这种板子的学生大约多半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弗洛斯特女士的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情。 【答案】“我”和伊丽莎白考试作弊,害怕老师惩罚,向老师认错,结果被老师“体罚”,却明白了老师的爱。【解析】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通读全文,用“谁+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来概括。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弗洛斯特女士目光的锐利。【解析】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3.根据上下文,为第10段的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结合语境说说理由。 【答案】示例一:选A,“哆哆嗦嗦”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接受老师处罚时的害怕,与第八段中老师的表现相应。示例二:选B,“慢吞吞”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当时的不情愿。(选A,言之有理;给2分;选B,言之有理,给1分)【解析】考查学生对选词运用的能力,会区别近义词的含义,根据语段内容及语境,选出最恰当的词。4.文章最后揭示了弗洛斯特女士并没有真正体罚“我们”,这在前文中有伏笔,请找出来。 【答案】①“她吩咐我们分别站在大办公桌的两头”(1分);②“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1分);③“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会伏笔的能力。后文的照应解释了前文的伏笔“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根据这一点来寻找答案。5.弗洛斯特女士对“我们”“体罚”为什么会令“我们”难忘?(3分) 【答案】弗洛斯特女士并未真正“体罚”“我们”,“我们”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她对“我们”的爱,感受到了她高超的教育艺术。【解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昨天中午,他和大家一起,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向波兰白军发起了反冲锋。就在昨天的这场战斗中,他第一次跟一个没有胡子的波兰兵拼刺刀。那个家伙端着步枪,枪上插着像马刀一样长的法国刺刀,一边莫名其妙地喊着什么,一边像兔子那样跳着,向谢廖沙直扑过来。一刹那间,谢廖沙看到了对手那双睁圆了的、杀气腾腾的眼睛,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摆步枪,用刺刀尖把波兰兵那把明晃晃的法国刺刀拨到了一边。波兰兵倒下去了……谢廖沙并没有手软。他知道自己以后还要杀人。就是他,谢廖沙,这个能够那样温柔地爱,能够那样珍惜友谊的人,今后还要杀人。1.上文选自哪本小说?文中的谢廖沙上战场是为了什么? 【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为了保卫祖国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积累能力。由“谢廖沙”“波兰白军”“能够那样温柔地爱,能够那样珍惜友谊”可知选段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谢廖沙是主人公保尔的好友,曾和保尔一起在神父面团上放烟末。后来参加红军,最后在一次攻击白匪军的战斗中牺牲。由选段中的“他和大家一起,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向波兰白军发起了反冲锋”及名著中的“但是他知道,那些被世界上的寄生阶级欺骗、毒害和驱使的士兵,都是怀着野兽般的仇恨来进攻他亲爱的祖国——苏维埃 共和国的”可知,谢廖沙是为了保卫祖国上战场。2.作为红军战士,谢廖沙具有怎样的意志和精神? 【答案】谢廖沙具有顽强不屈的意志,高昂的革命热情和不畏牺牲的精神。(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谢廖沙童年时像普通的男孩子一样,他也会淘气、会倔强,甚至有点反叛。但在之后与敌军的抗争中,他充分显示自己令人敬佩的一面。由“第一次跟一个没有胡子的波兰兵拼刺刀”“并没有手软”“以后还要杀人”可见他对自己的使命(保卫祖国)有坚定的认同;他虽然温柔友善,但仅止于对亲人朋友,只要是敌人,他就没有怜悯,毫不手软地杀人,继续杀人,有着顽强的意志;他勇敢地反冲锋,正体现了他高昂的革命热情和不惧牺牲的精神。 (一)谓秦王①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主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诗》②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③残范、中行④,围逼晋阳,卒为三家⑤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君⑥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齐。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注释】①秦王:指秦武王。②《诗》:即《诗经》。③智伯瑶:又称智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④范、中行:指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⑤三家:指赵、韩、魏三国。⑥梁君:指梁惠王。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鲜克有终( ) (2)卒为三家笑( )【答案】(1)能够 (2)最终 【解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克”:能够。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翻译下面句子。(1)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 (2)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答案】(1)臣私下疑惑大王轻视齐国、楚国,蔑视韩国(的原因)。(2)这三人并非没有功绩,只是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解析】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3.选文中,进谏者向秦王提出了哪两条忠告? 【答案】(1)君主处理国家间关系时要做到不骄不忿。(2)君主行事有始有终才能使国家长盛不衰。 【解析】如进谏者向秦王提出的两条忠告可分析“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等句,即可整理出答案。4.从个人成长角度,谈谈读文后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示例:成长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作风,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个人的持续发展。【解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同时注意题干要求,即“从个人成长角度”谈启示。这位无名说客指责秦王外交政策失误,并指出秦王在个性上的缺陷,要求其应该“胜而不骄、败而不忿”,并且指出谦虚谨慎、贯彻始终尤其是坚持住后半段、坚持到底才是真正的胜者本色、英雄本色。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作风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良好品质。 译文:有人对秦武王说:“臣私下十分疑惑大王何故轻视齐、楚,而且待韩国就像对待奴仆,极不礼貌。臣听过这样的话,胜而不骄是王者作为,败而不忿是霸主胸襟。胜而不骄,故能服众;败而不忿,才能与周围和睦共处。现在大王很看重和魏、赵两国的关系,不惜广施恩德,可却淡薄与齐国的交往,这可是骄傲的表现;取得宜阳大捷,就疏远楚国,这是忿怒的原因。骄忿难以成就霸业,臣私下认为大王应当加以深思,不该这样做。《诗经》上说:‘做任何事情总有个开头,但是很少能做到善始善终。’因此先王要特别注重善始善终。过去智伯灭掉范、中行氏,又围攻晋阳以求灭赵,结果为韩、赵、魏三家所灭;吴王夫差把越王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又在艾陵一役中大败齐国,后来在黄池(地名)主持诸侯会盟,对宋无礼最后为勾践所擒,死在干隧这个地方;魏惠王当年更是盛极一时,伐楚胜齐,使韩、赵屈服,还邀集十二家诸侯朝天子于孟津(地名),最后太子死于马陵(地名)一役,自己为形势所迫,素衣布冠为秦所囚。这三人当初都建有赫赫战功,只因不能将谨慎贯彻于始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重访西湖旧游 (宋)武衍西风吹晓凤城开,桂子香中信马来。十载不行湖上路,知它添了几楼台。西湖感旧 (宋)陈居仁苏公堤畔采莲船,蘸碧楼台动管弦。山色湖光宛如昔,心情不似十年前。1.由诗中的写景内容可知,两位诗人重游西湖的季节不同,《重访西湖旧游》是______季,《西湖感旧》是______季。【答案】秋 夏 【解析】考查对诗歌描绘的季节的把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西风吹”“桂子香”,桂子即是桂花,秋天成熟,自然是秋天的景象。莲专产于江南,各个地区的成熟季节略有差异,采莲季节一般为夏季,自然是夏季的活动。2.同是重游西湖,两位诗人的心情却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案】《重访西湖旧游》中说十年没有在西湖边行走,不知道它添了几座楼台,看出诗人对西湖的变化充满了期待,因而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而《西湖感旧》中说山色湖光依旧和从前一样,自己的心情却不像十年前一样,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色可以看出西湖景色依然美丽,那么诗人的心情应该不是快乐而是悲伤的。【解析】考查对诗歌的比较与分析。比较阅读。考查对两首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读懂诗句,也可联系写作背景。分析“十载不行湖上路,知它添了几楼台”一句中“添了几楼台”,就是说西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明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充满了对西湖的变化的期待。而“山色湖光宛如昔,心情不似十年前”重游西湖山色湖光和过去一样,但是心情却与十年前大不相同,说明诗人当时心中持有的是悲伤的心情。一般诗歌的结尾都是直抒胸臆,从结尾的诗句中即可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瞄准自己的靶心倘若你是一名狙击手,那么你的目标即是靶心。你将付出终生的心血去设法射中它——但你手中的子弹是有限的。一旦你的枪口偏离了靶心的方向,那么你的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所以请瞄准自己的靶心。请瞄准自己的靶心,并为此奋斗终生。并非每个人都是位出色的狙击手,起初就可找到正确的方向。但试发几次后定会有所了解,找清自己的靶心。鲁迅起初学医,希望用高超的医术治好国人之身体,但他发现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达到他想要的医治效果——唤醒国人的头脑,让他们真正痊愈!于是他调整手中的枪,将用好每一发子弹去射击它——他开展新文化运动,用富有号召力、发人深省的文字唤醒沉睡中的国民……由于瞄准了靶心,他最终成功了!请瞄准自己的靶心,不轻易为现实所改变。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但他的创作生涯并不是一步登天,一帆风顺的,他在中年时期遭到过迫害,甚至危急到生命。但他并未屈服;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并且会坚定不移地继续用笔抒写他的人生!巴金面对残酷的现实依然握紧手中的枪,瞄准着自己的靶心,一步步向自己的人生理想迈进!请瞄准自己的靶心,时刻保持理智的头脑。近期美国特勤局的丑闻闹得沸沸扬扬。这些总统身边护卫的特工是经过千锤百炼选拔出来的。为了当选特工,他们定是进行了上千次艰苦的实战,上万次射击练习才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而在哥伦比亚犯了逆天大错,也仅是因为一时失去了理智!坚持了半辈子正确方向的枪口,一下瞄准了自己,亲手断送了自己的后半生!朋友,我们都是一名狙击手,都会遇到种种变故、诱惑、波折——但我们要牢记,手中握的是枪,请瞄准自己的靶心,否则子弹射出不仅象征着你的失败,还有可能断送自己。佳作点评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一、分析题目。“瞄准自己的靶心”,这是一个比喻性的命题,我们只要把比喻类题目中所表达的本体、象征类题目中所赞颂的象征意义给揭示出来,然后从它的本体或象征意义出发进行构思写作,就可以了。“靶心”可以喻目标,“瞄准自己的靶心”,可以理解为坚定自己的目标。对于考生来说,他们经历了很多的人和事,成长之中一定思考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二、选材和立意。人首先要立志,也就是竖起自己的“靶心”。立志不可盲目,首先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人生定位。树立符合个人情况的志向,并坚定地做下去。“瞄准自己的靶心”,那就是要坚定的行动了。每个人都有短期的或长期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才会有动力。考生既可以具体写自己做某件事时如何坚定自己的志向,也可以把目光放长远,讲述自己的人生目标;既可以写自己的体验,也可以写其他名人的成功经历。写成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作时,可以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并借助生动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的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展示丰盈的内心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