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八上第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优质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八上第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优质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维护秩序,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拓展帮,PART03方法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4.社会规则的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调节行为的规则。5.社会规则的形式与产生方式。6.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易失分点有了社会规则,就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2)如果社会成员能以遵守规则为荣,规则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3)反之,如果人们不以违反规则为耻,规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 自由和规则不可分。(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易失分点1.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1)没有不受约束的自由,自由是社会规则之内的自由。(2)自由的边界就是不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具体划定自由界限的就是各种规则。(3)无规则,失自由;守规则,得自由。
2.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自己的自由的权利。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不能随心所欲,每个人都应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个人的行为不应该有害于自己,不应该妨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不应该损害公共利益。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怎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怎样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从自己做起,自觉维护规则;另一方面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4.劝导他人遵守规则的技巧有哪些?5.为什么说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6.我们应怎样积极改进规则?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易失分点1.建立社会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会使我们无法享有自由。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2.维护规则只要自己自觉遵守就可以了。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需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2)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不仅需要自己自觉遵守,还需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3)面对不良现象,如果我们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最终会导致社会环境恶化,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4)坚定维护规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规则,大家共同维护规则,才能营造遵守规则、维护规则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1.尊重的含义和表现。(1)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2)表现: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尊重他人的劳动;对人有礼貌;等等。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2)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3)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4)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3.尊重他人的做法?
4.平等对待他人的原因和做法。(1)原因: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2)做法:①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摒除陈腐观念。对金钱、权力的庸俗崇拜,是等级社会遗留的陈腐观念。②要有发自内心地对他人人格的尊重,以平等、真诚、友善的方式对待他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③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易失分点人与人之间平等的表现。(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2)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3)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5.学会换位思考的做法。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6.学会欣赏他人的做法。 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1.礼的含义和主要表现。2.文明有礼的意义。 文明有礼展示个人素养,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3.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4.中学生参加社交活动的注意事项。(1)容貌整洁。男生头发要短而干净,不留胡须,修剪好指甲。女生头发要梳理有型、洁净美观,不能披头散发。无须化妆,如果化妆也要自然淡雅。(2)服装整洁、美观、大方。要符合民族习惯,不穿奇装异服;要与年龄、性格、气质相协调,适合社交场所。(3)举止规范。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与他人打闹;与人交谈时语调亲切温和;在交往中,注意站姿、坐相,举止得体,体现行为美。
易失分点有人说:文明礼貌是个人的私事,与他人无关。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否文明礼貌,绝不只是个人私事,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都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1.诚信的含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2.如何理解诚信无价?(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3)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4)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3.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易失分点1.诚实与隐私不能共存,讲诚实就没有隐私,保护隐私就做不到诚实。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2.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1)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2)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3)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3.如何对待承诺?(1)学会诚实做人,就要懂得承诺的重要性。(2)在没有把握时,不要轻易许下诺言。(3)一旦有所承诺,就应努力兑现。
4.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由于无法抗拒的因素,单方面失约或难以履行诺言的,应尽早向对方如实说明,郑重其事向对方道歉,并要赔偿一定的损失。当然,信守承诺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履行。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1.法律规范的社会作用。 (法律规范的重要性。)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一些人容易做出违法的事情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人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3.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4.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的行为。(3)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5.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的异同。
6.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易失分点违法行为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行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违法行为和犯罪是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行为,但二者有明确的界限。违法行为根据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就是犯罪。因此,违法不一定犯罪,而犯罪必定违法。
7.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8.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作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9.民事违法行为是指那些?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10.民法的作用。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11.民事权利的内容。 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1)财产权。含义: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内容:物权、债券、继承权等。(2)人身权。含义: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内容: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12.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13.从事民事活动的原则。(从事民事活动的指南。) 为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总则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1)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3)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4)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5)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刑法。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1)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3.刑罚的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4.刑罚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5.正确认识犯罪的危害。(1)犯罪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是侵害社会健康肌体的毒瘤。(2)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3)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严重危害。6.任何人违法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易失分点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
7.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1)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8.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分别有哪些?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
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易失分点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没必要大惊小怪。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严重不良行为一般都是违法行为,它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对社会也有一定危害,如果任其发展,严重不良行为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犯罪。(2)“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2.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的关系。(1)严重不良行为已经是违法行为。(2)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有不良行为而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做一些违法的事,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
1.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权益的途径和方式?(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2.诉讼含义、作用、类型。
3.青少年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易失分点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4.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1)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2)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3)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4)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5)保护好作案现场。5.做守法公民的要求。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1.道德、纪律、法律的比较。2.现实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给他人起外号;随地吐痰;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嘲笑别人的缺陷;歧视成绩较差的同学;等等。
3.尊重从我做起。在下列情况下,你该怎么做?4.关于尊重、礼貌的名句。(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引申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强调学会换位思考。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这句话出自《楚辞·卜居》,意思是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比喻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强调要学会欣赏他人。(3)不学礼,无以立。 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意思是:不学习礼,就无法立身处世。强调了礼的重要性。(4)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这句话出自《法言·问道》。意思是:人没有礼,就谈不上道德修养。强调了礼的重要性。5.请你就为如何做一名文明有礼的中学生,发出你的倡议。(1)在公众场合,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身份。(2)行路坐车时,要养成文明礼让的好习惯。(3)以礼待人,态度和善,尊重他人。6.中学生日常行为礼仪规范。(1)参加升国旗仪式时,衣着整齐,脱帽肃立,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准确、声音洪亮。(2)着装整洁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3)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
(4)使用好体态用语: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等。(5)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要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课上,发言先举手;课余,进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轻敲门,等允许后再进入;离校与老师、同学道别。(6)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或回家与家长打招呼。(7)对待客人或外宾,主动问候,微笑致意,起立欢迎,招手道别。(8)对待老、幼、孕、残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9)递送或接受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手。(10)参加集会守时、肃静,大会发言先向师长和听众致礼,发言结束道谢;观看演出、比赛,适时适度鼓掌致意;等等。7.如何理解“礼貌是尊重”? 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礼貌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礼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动物的行为完全是出于本能,其间不存在礼貌问题,更谈不上尊重。人的行为则体现社会性,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礼貌就是其中之一。客观上讲,以礼待人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一条纽带。
对人有礼貌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礼貌待人首先意味着平等待人,即每一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歧视他人,不中伤他人,不强求他人。从根本上讲,这就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礼貌待人也意味着宽容他人。对他人表现出来的行为能够悦纳、谦让,即理解他人,认可他人,珍视他人的个性,给他人的个性留下广阔的空间,这正是尊重他人的真正表现。 礼貌待人意味着与人友好相处。在与人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是友好待人的直接表现,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礼貌待人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表现了自身的美好,因此,礼貌也是对自身尊重的一种表现。8.当代社会中,诚信缺失的表现有哪些?(1)社会上:制假售假、虚假广告、拖欠工资等。(2)学生中: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借东西不还、不守时不守约等。9.不讲诚信的危害。(1)对个人: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会失信于人;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受损,事业难以成功,个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2)对国家和社会:会造成信任危机,败坏社会风气,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10.怎样加强社会诚信建设?11.如何加强校园诚信建设?(1)开展以“以诚立校,以信立人”为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等。(2)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张贴诚信标语。(3)开展“诚信中学生”评选活动,营造人人诚信的校园氛围。12.关于诚信的名句。(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这句话源于《论语·颜渊》,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常用在承诺之后,表示说话算数,强调坚守诚信的做法。(3)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这句话出自《中庸》,意思是真诚贯穿万事万物的始终,没有真诚就没有万事万物。所以,君子把真诚看作高贵的品德。强调诚信做人。13.犯罪危害的具体表现。(1)对社会: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等。(2)对他人:使受害人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等。(3)对家庭:使家庭成员身心受到极大打击,破坏了家庭的幸福和谐等。(4)对自己:受到法律制裁,荒废学业、事业,失去自由、影响自己的前途。14.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1)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缺失。(2)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抗诱惑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
15.列举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及其危害。
16.不良行为的矫正方法。(1)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正确对待家庭、学校的教育,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怀。(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治教育,及时发现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引导。(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17.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要从小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青少年要增强法治观念。青少年要克服“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错误思想,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使自己健康成长。
18.怎样预防和杜绝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1)个人①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②自觉遵纪守法,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2)国家和社会①制止家庭暴力。②净化文化市场和文化环境。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④加强法律教育,树立法治观念。19.教材纵横。(1)尊重相关知识点。
(2)法律相关知识点。
[2016安徽,15]【掌握规则 正确选择】 下面是强强生活中的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 强强向班级体育委员报名参加围棋兴趣班,体育委员说:“你没有我们城里人会玩,就别参加了吧!”(1)此时,强强的正确做法是 。 (2)体育委员要懂得 。
参考答案: (1)据理力争或向老师反映等(2)尊重他人或平等待人等
[2018安徽,13]【弘扬美德 提升素养】 请观察漫画并回答问题。(1)漫画中人物的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什么内容?(2)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个人行为是否文明,会影响周围其他人的日常生活。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个“中国好邻居”。
参考答案: (1)友善。(2)尊重他人;乐于助人;换位思考;待人宽容;等等。(答出三点即可)
1.[2017安徽,7]下列情境中,不符合基本交往礼仪的是( )A.与人交谈时:态度谦和,认真聆听B.接听电话时:不随意挂断对方的电话C.家中来客时:漫不经心,不予理睬D.与少数民族同学交往时:尊重其礼仪习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往礼仪的知识点。家中来客人时应该热情招待、礼貌待客,C中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不讲礼貌的表现。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故选C。
2.[2017安徽,8]记者于2016年7月18日获悉,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联合印发《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当代青年落实这一规划应做到( )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②树立诚信意识,提高信用水平③大事诚信,小节不拘④敢于承认错误,坚持诚信原则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诚信的知识点。①②④的做法都是符合诚信的要求的。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讲诚信,③错误。故答案为B。
3.[2018海南]2018年1月5日,罗某以等丈夫为由,阻拦高铁关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公安部门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并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对其处以2 000元罚款。这件事说明( )A.不遵守规则必然受到法律制裁B.执法严格会限制公民的权利C.阻拦高铁是小事,罚款即可解决问题D.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解析】 材料中的话强调了网络的两面性,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要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选D。
4.[2018湖南长沙]每当客人来访,鲁迅先生都会亲自为客人倒茶。客人告辞,如果是在晚上,先生总是要端着灯将客人送至门外,直到客人走远。先生的行动告诉我们( )①尊重他人要从小事做起②诚信是做人的准则③待人接物要谦和有礼④友善是中华传统美德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8湖北武汉]张某因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王某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处以罚金。张某和王某的行为分别是(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6.[2015安徽,13]【铸造品质 健康成长】 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一 图片二(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中学生应具备的品质是:图片一: 。图片二: 。
(2)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将如何培养这一品质。
参考答案 图片一: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尽心尽力,相互配合;发挥特长,乐于奉献;相互理解,善于沟通;等等。(答出三点即可)图片二:树立诚信意识;坚持诚信守则;对人守信,对事负责;从我做起,如不撒谎、考试不作弊;等等。(答出三点即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七上第4单元生命的思考优质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命可以永恒吗,敬畏生命,第八课探问生命,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第九课珍视生命,感受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拓展帮,PART03方法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七上第1单元成长的节拍优质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学时代,少年有梦,第一课中学时代,中学序曲,学习伴成长,享受学习,第二课学习新天地,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第三课发现自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八上第3单元责任与角色同在优质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做负责任的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拓展帮,PART03方法帮,PART04真题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