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4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5354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4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5354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4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5354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41)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41),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一填.,判断.,选择.,画一画.,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试卷
一、填一填.
1.(3 分) 、 、 等都是常见的四边形.
2.(3 分)聪聪吃了一块饼的,明明吃了这块饼的, 吃的多一些.
3.(3 分)2013 年 11 月 8 日晚 8:00 少儿频道开始播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节目开始后 15 分钟黄凤出现在了现场,这时的时刻是晚 .
4.(3 分)把一根木料平均分成 10 段,其中三段是这根木料的 ,在这个分数中是分子, 是分母.
5.(3 分)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例如 .
6.(3 分)一根长 36 厘米的铁丝围正方形,有 种围法,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7.(3 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20 分米 1 米 1 时 60 秒
4 吨 400 千克 6000 米 6 千米 152 秒 2 分
二、判断.
8.(3 分)正常人的脉搏 1 分钟约跳动 150 下. .(判断对错)
9.(3 分)1 吨石头肯定比 1000 千克纸重. (判断对错)
10.(3 分)1 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判断对错)
11.(3 分)一道减法算式中,减数和差都是 66,被减数是 132. .(判断对错)
12.(3 分)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 .(判断对错)
13.(3 分)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70 毫米. .(判断对错)
14.(3 分)可以用加法来验算减法的计算结果. .(判断对错)
15.(3 分)把一个正方形分成 4 份,每份是. .(判断对错)
16.(3 分)上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是 40 秒. .(判断对错)
17.(3 分)三位数加三位数,和一定是三位数. .(判断对错)
18.(3 分)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判断对错)
19.(3 分)用 16 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 .(判断
对错)
三、选择.
20.(3 分)这个分数读作( )
A. B.五分之三 C.三分之五
21.(3 分)小华早上起床洗脸刷牙结束,钟表上的分针刚好走了两个大格,小华洗脸涮牙用了( )分钟.
A.5 B.10 C.2
22.(3 分)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 3 分米,求它的周长正确列式是( ) A.3+3×2 B.3+2+3 C.3×4
23.(3 分)如图中一共有( )个平行四边形.
A.2 B.3 C.9
24.(3 分)把一根 2 米长的线,平均分成四段,每段长( )
A.5 分米 B.5 厘米 C.5 米
25.(3 分)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经过了( )
A.30 分钟 B.30 秒 C.30 小时
26.(3 分)用两根 16 厘米长的铁丝,一根围成长方形,一根围成正方形,他们的周长相比
( )
A.正方形周长长 B.长方形周长长 C.一样长
27.(3 分)180×□的积是一个四位数,□里最小填( )
A.6 B.5 C.7
28.(3 分)你认为一分钟最有可能完成下列哪件事?( ) A.只眨一下眼睛 B.步行一千米 C.计算 10 道口算
29.(3 分)在 50 米决赛时,小丽用了 11 秒,小玉比她快 1 秒,小玉用了( )秒.
A.10 秒 B.11 秒 C.12 秒
四、画一画.
30. 画一条长比 4 厘米短 3 毫米的线段.
31. 在方格纸上各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32. 下面的每个小方格长和宽都是 1 厘米,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两个周长是 14 厘米, 且形状不相同的长方形.
五、解决问题.
33. 李老师要在一张长 18 厘米,宽 12 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4. 学校图书馆有科技书 205 本,连环画的本数比科技书本数的 2 倍多 16 本,连环画有多少本?
35. 一根长 250 米的绳子,围着一块长 60 米、宽 40 米的菜地绕一周,还剩下多少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一填.
1.(3 分) 长方形 、 正方形 、 平行四边形 等都是常见的四边形.
【分析】四边形的特点:四边形就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有四条边,四个角,且内角和是360°.常见的四边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据此解答.
【解答】解: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都是常见的四 边形,
故答案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点评】此题属于基础知识,掌握四边形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2.(3 分)聪聪吃了一块饼的,明明吃了这块饼的, 聪聪 吃的多一些.
【分析】根据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分子相同,则分母小的分数大,解答即可.
【解答】解:
所以聪聪吃的多一些. 故答案为:聪聪.
【点评】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3 分)2013 年 11 月 8 日晚 8:00 少儿频道开始播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节目开始后 15 分钟黄凤出现在了现场,这时的时刻是晚 8 时 15 分 .
【分析】求黄凤出现在现场的时刻,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解答即可.
【解答】解:8 时+15 分钟=8 时 15 分; 答:这时的时刻是晚 8 时 15 分.
故答案为:8 时 15 分.
【点评】本题是考查时间的推算,注意:结束时刻﹣起始时刻=经过时间,起始时刻+经过时 间=结束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起始时刻.
4.(3 分)把一根木料平均分成 10 段,其中三段是这根木料的 ,在这个分数中 3
是分子, 10 是分母.
【分析】(1)把这根木料的长度平均分 10 段,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木料的全
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为 10 份,求除法求出一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然后乘 3 即可;
(2)在分数中,分数线上面的数字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
【解答】解:把一根木料平均分成 10 段,其中三段是这根木料的:×3= ,在这个分数中 3 是分子,10 是分母.
故答案为: ,3,1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注意找准单位“1”,分析平均分为几份,以谁为标准.
5.(3 分)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例如 5×0=0 .
【分析】根据有关 0 的乘法可知,0 乘任何数都得 0;据此解答.
【解答】解:0 和任何数相乘得 0,例如:5×0=0; 故答案为:0,5×0=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 0 的乘法,根据 0 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
6.(3 分)一根长 36 厘米的铁丝围正方形,有 1 种围法,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9 厘米.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 4 条边的长度都相等,4 个角都是直角.由此可知: 一根长 36 厘米的铁丝围正方形,只有一种围法,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那么 a=C
÷4,据此解答.
【解答】解:36÷4=9(厘米),
答:一根长 36 厘米的铁丝围正方形,只有一种围法.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9 厘米. 故答案为:1、9.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及应用.
7.(3 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20 分米 > 1 米 < 1 时 > 60 秒
4 吨 > 400 千克 6000 米 = 6 千米 152 秒 > 2 分
【分析】根据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即可求解,注意单位不一致的先统一单位再比较 大小.
【解答】解:
20 分米>1 米 < 1 时>60 秒
4 吨>400 千克 6000 米=6 千米 152 秒>2 分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 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二、判断.
8.(3 分)正常人的脉搏 1 分钟约跳动 150 下. × .(判断对错)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正常人的脉搏 1 分钟约跳动
70 下.
【解答】解:正常人的脉搏 1 分钟约跳动 70 下;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9.(3 分)1 吨石头肯定比 1000 千克纸重. × (判断对错)
【分析】把 1 吨乘进率 1000 化成 1000 千克或把 1000 千克除以进率 1000 化成 1 吨,名数都相同,一样重.
【解答】解:1 吨=1000 千克,
因此,1 吨石头与 1000 千克纸一样重. 故答案为:×.
【点评】石头和纸的名数相同,就是质量相同.注意,由于石头和纸的密度不同,相同质量 的石头和纸体积不同,不要被这一表象所迷惑.
10.(3 分)1 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 .(判断对错)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 1 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解答】解:1 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11.(3 分)一道减法算式中,减数和差都是 66,被减数是 132. √ .(判断对错)
【分析】求被减数,根据被减数=差+减数,用差 66 加上减数 66,据此进一步解答即可.
【解答】解:66+66=132 答:被减数是 132.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差+减数.
12.(3 分)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 √ .(判断对错)
【分析】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四边形.它有 四条线段,所以有四条边,四条边首尾相接,也组成了四个角.据此解答.
【解答】解: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四边形的定义及四边形的特点.
13.(3 分)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70 毫米. × .(判断对错)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课桌的高度用“厘米”做 单位.
【解答】解: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70 厘米;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14.(3 分)可以用加法来验算减法的计算结果. √ .(判断对错)
【分析】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可知减法的验算除了减法,还可以用加法.
【解答】解:根据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在计算减法时, 减法可以用加法来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
15.(3 分)把一个正方形分成 4 份,每份是. × .(判断对错)
【分析】判断每份是否是这个正方形的 ,要明确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定义.
【解答】解:把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
根据题意:“把一个正方形分成 4 份”,没有说是平均分成 4 份,
所以每一份不一定是这个正方形的 ;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要明确必须在“平均分”的前提下,每一份才是单位“1”的 .
16.(3 分)上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是 40 秒. × .(判断对错)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上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是 40 分钟.
【解答】解:上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是 40 秒是错误的,应是 40 分钟.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17.(3 分)三位数加三位数,和一定是三位数. × .(判断对错)
【分析】根据题意,假设这两个三位数分别是 400 和 600,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假设这两个三位数分别是 400 和 600; 400+600=1000;
1000 是四位数;
所以,三位数加三位数,和一定也是三位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根据题意,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18.(3 分)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 .(判断对错)
【分析】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走过了 12 大格.每一大格是 5 秒,所以共走过 5×12=60(秒),
即 1 分钟.
【解答】解: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 1 分钟”这一知识.
19.(3 分)用 16 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 √ .(判断对错)
【分析】根据周长的定义知道,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所以用同样 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时,铁丝的长度就是两个图形的周长,由此做出 选择.
【解答】解:因为,用铁丝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时,铁丝的长度就是所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周长,
而两根铁丝的长度相等,
所以,所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就相等;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铁丝围成图形时铁丝的长度就是所围成的图形的长度.
三、选择.
20.(3 分)这个分数读作( )
A. B.五分之三 C.三分之五
【分析】分数的读法为:先读分母,中间的分数线读作“分之”,最后读分子.
【解答】解: 这个分数读作五分之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数的结构及读法基础知识.
21.(3 分)小华早上起床洗脸刷牙结束,钟表上的分针刚好走了两个大格,小华洗脸涮牙用了( )分钟.
A.5 B.10 C.2
【分析】分针走一个大格是 5 分钟,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和数据的大小认识,可知小
华早上起床洗脸刷牙结束,钟表上的分针刚好走了两个大格,小华洗脸涮牙用了 10 分钟; 据此得解.
【解答】解:2×5=10(分钟)
答:小华早上起床洗脸刷牙结束,钟表上的分针刚好走了两个大格,小华洗脸涮牙用了 10 分钟.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钟面的特点,掌握时针走过一个大格用的时间即可解答.
22.(3 分)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 3 分米,求它的周长正确列式是( ) A.3+3×2 B.3+2+3 C.3×4
【分析】求它的周长,就是求这个边长为 3 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即可解答.
【解答】解:3×4=12(分米)
答:它的周长是 12 分米,求它的周长正确列式是 3×4.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计算应用.
23.(3 分)如图中一共有( )个平行四边形.
A.2 B.3 C.9
【分析】2 个图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是 2 个,4 个图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是 1 个,据此加起来即可解答.
【解答】解:2 个图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是 2 个, 4 个图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是 1 个,
2+1=3(个)
答:图中一共有 3 个平行四边形. 故选:B.
【点评】有次序地来数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既不能重复,又不能遗漏.所以关键在于寻找计 数的规律.
24.(3 分)把一根 2 米长的线,平均分成四段,每段长( )
A.5 分米 B.5 厘米 C.5 米
【分析】把 2 米的线平均分成四段,根据除法的意义,用总长除以段数,即得每段长度.
【解答】解:2 米=20 分米20÷4=5(分米)
即每段长 5 分米.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平均分问题,易错点是单位不统一,容易混淆.
25.(3 分)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经过了( )
A.30 分钟 B.30 秒 C.30 小时
【分析】秒针走一个小格是 1 秒,从 12 到 6 一共有:6 个大格,每个大格有 5 个小格,一
共有 5×6=30 个小格,是 30 秒.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秒针从 12 走到数字 6,走了 6 大格,是:6×5=30 秒.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认识钟面问题,需要记住上面的这些基础知识.
26.(3 分)用两根 16 厘米长的铁丝,一根围成长方形,一根围成正方形,他们的周长相比
( )
A.正方形周长长 B.长方形周长长 C.一样长
【分析】因为用两根 16 厘米长的铁丝,一根围成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铁丝的长度; 一根围成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于铁丝的长度,所以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相等.
【解答】解:因为一根铁丝围成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铁丝的长度; 一根铁丝围成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于铁丝的长度,
而两根铁丝的长度相等,
所以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相等;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周长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7.(3 分)180×□的积是一个四位数,□里最小填( )
A.6 B.5 C.7
【分析】180×5=900,180×6=1080,因为 900 是三位数,而 1000 是四位数,所以 180×□ 要使积是一个四位数,□里最小应填 6,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依据分析可得: 180×6=1080,
答:□里最小填 6. 故选:A.
【点评】解决此题先用 180×5 进行验证,得出积不是三位数,再乘 6 验证即可得解.
28.(3 分)你认为一分钟最有可能完成下列哪件事?( ) A.只眨一下眼睛 B.步行一千米 C.计算 10 道口算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和数据的大小认识,可知 1 分钟最有可能完成计算 10 道口算题;据此得解.
【解答】解:我认为 1 分钟最有可能完成计算 10 道口算题;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29.(3 分)在 50 米决赛时,小丽用了 11 秒,小玉比她快 1 秒,小玉用了( )秒.
A.10 秒 B.11 秒 C.12 秒
【分析】在 50 米决赛时,跑的快的用的时间少,根据小丽用了 11 秒,小玉比她快 1 秒,要求小玉用了多少秒,用 11﹣1 解答即可.
【解答】解:11﹣1=10(秒) 答:小玉用了 10 秒.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属于基础题,注意细心运算避免出错.
四、画一画.
30. 画一条长比 4 厘米短 3 毫米的线段.
【分析】根据线段的含义: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然后画出长 3 厘米 7 毫米的线段即可.
【解答】解:如图所示,先画一个点 A,用直尺的“0”刻度和这点重合, 4 厘米﹣3 毫米=3 厘米 7 毫米
然后在直尺上找出 3 厘米 7 毫米的刻度,点上点 B,然后过这两点画线段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画线段的能力.
31. 在方格纸上各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进行作图即可;根据长方形的性质,对边 平行且相等,然后画一个长方形即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4 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画图即可,题目没有给出这几个图形的具体面积,所以只要是这几种图形即可.
【解答】解:如图就是要画的图形(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画法,注意要沿着格子画.
32. 下面的每个小方格长和宽都是 1 厘米,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两个周长是 14 厘米, 且形状不相同的长方形.
【分析】根据所给条件,周长为 14 厘米,可以画一个长为 4 厘米(4 个格),宽为 3 厘米(3 个格)的长方形,还可以画一个长为 5 厘米(5 个格),宽为 2 厘米(2 个格)的长方形,这两个长方形都符合所给条件.
【解答】解:14÷2=7(厘米) 7=4+3=5+2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指定周长画长方形,指定周长画长方形先要计算出长方形的长、宽 再画,只要符合条件即可.
五、解决问题.
33. 李老师要在一张长 18 厘米,宽 12 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
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这个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是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根 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解答】解:12×4=48(厘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48 厘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34. 学校图书馆有科技书 205 本,连环画的本数比科技书本数的 2 倍多 16 本,连环画有多少本?
【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先求出科技书本数的 2 倍是多少,再加上 16 即可解答.
【解答】解:205×2+16
=410+16
=426(本);
答:连环画有 426 本.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乘法、加法的意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科技书本数.
35. 一根长 250 米的绳子,围着一块长 60 米、宽 40 米的菜地绕一周,还剩下多少米?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C=(a+b)×2,先求出菜地一周的长度,再用绳子的总长减去菜地的周长得解.
【解答】解:(60+40)×2
=100×2
=200( 米 ) 250﹣200=50(米) 答:还剩下 50 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C=(a+b)×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41),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直接写得数,填空,在里填上+,数一数,填一填,选一选,想一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41),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谁说的对?在括号里画“√”,想一想,填一填,判断,做一做,积木的造型有多高?,解决问题,比一比,谁跑得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41),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在○里填上“>”“<”或“=”,数学诊所,填一填,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