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2课 《卖油翁》-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练习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12课 《卖油翁》(原卷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
    • 第12课 《卖油翁》(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
    第12课 《卖油翁》(原卷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第1页
    第12课 《卖油翁》(原卷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第2页
    第12课 《卖油翁》(原卷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第3页
    第12课 《卖油翁》(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第1页
    第12课 《卖油翁》(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第2页
    第12课 《卖油翁》(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13 卖油翁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3 卖油翁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第12课《卖油翁》原卷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第12课《卖油翁》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无他,但手熟尔
    (2)尔安敢轻吾射
    2.翻译下面句子。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此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这两篇短文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
    1.(1)只是 (2)怎么
    2.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艺不是很精湛吗?
    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4.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
    【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为: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但:只是。
    (2)句意为: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汝:你。亦:也。乎:吗,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精:精湛”的翻译要正确。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筛选。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都可以看出陈尧咨的傲慢;“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是卖油翁的观点;“生不识水”和“不学而务求道”是此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
    4.本题考查道理探究。
    从甲文卖油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熟能生巧的道理;从乙文“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可知,南方人会潜水,是因为他们精于此道,每天都在水中练习,因此也可以得出熟能生巧的道理。因此,答案可概括为:我们要懂得熟能生巧的道理,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天天都生活在水边,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里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才能做到。天天生活在水边,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会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人一样。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①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②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①捽(zuò):揪;②起居:问安。
    5.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
    ②但微颔之(_______)
    ③詈且殴(_______)
    ④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7.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B.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C.“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中“睨”之所以不能换成“看”“望”“观”等词是因为其他的词不能表现出卖油翁站在一边观看陈尧咨射箭时的动作。
    D.文章通过对卖油翁酌油动作的描写“取”“置”“覆”“酌”“沥”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结果,突出其高超的酌油本领。
    8.通过(甲)文的卖油翁,你知道什么道理?对于现在的我们还有指导意义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
    9.结合(乙)文,请对汤敦甫作出简要评价。
    【答案】
    5. 放下 点头 骂 恰逢
    6.把铜钱放在葫芦的口上,慢慢地用勺子倒油注入到葫芦里。
    7.C
    8.卖油翁知道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但手熟尔”或“惟手熟尔”),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深巧妙的地步.对于现在的我们仍然有指导意义,(联系自己的经历,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9.本文通过汤敦甫借钱赔偿菜翁的事,表现了汤敦甫为官爱民,为人厚道,宽容仁爱的品质。
    【分析】
    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释,放下。
    (2)但微颔之:只是微微点点头。颔,点头。
    (3)詈且殴:责骂并且殴打驾马的人。詈,骂。
    (4)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适,恰逢。
    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以,用。覆,盖。徐,慢慢地。杓,同“勺”。酌,舀。沥,滴。
    7.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睨”的意思是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这是一个描写神态的词语,故这个词表现出卖油翁站在一边观看陈尧咨射箭时不在意的神态,C错误,故选C。
    8.本题考查主题。
    (1)结合甲文“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等句子可知,卖油翁无论是评价陈尧咨高超的射箭本领,还是解说自己高超酌油技巧,都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故告诉人们的道理:熟能生巧,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深巧妙的地步。
    (2)答题思路:指出对于现在的我们仍然有指导意义,联系自己的经历来谈。示例:我认为这个道理对于我们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我们今天的学习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基础知识,只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就会打好基础,为更深入的学习蓄力。
    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1)结合乙文“翁捽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可知,面对比较粗暴的卖菜老翁,汤敦甫态度温和,主动赔偿,看出他为人厚道。
    (2)结合乙文“‘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可知,汤敦甫拒绝了同僚的帮助,并且特意和同僚多聊一会,让老翁走远一些,怕同僚找老翁的麻烦,看到汤敦甫的为官爱民,为人厚道,宽容仁爱的品质。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路旁,驾马的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在地上。老翁抓住驾马的人不放,责骂并且殴打驾马的人,索要赔偿菜钱。汤敦甫掀开帘子问:“值多少钱?我赔你。”老翁要一贯钱,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老翁不肯,说:“要赔就在这儿赔。”这弄得汤敦甫很是尴尬。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相互行完了礼,就说:“这纯属小人,让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老翁才害怕起来,磕着头哀声乞求。汤敦甫对指挥说:“不用,借我一贯钱就行了。”指挥把钱给了他。老翁磕头道谢就走了。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这才告别指挥,叫车子离开。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③,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④,卧则读小说⑤,上厕则阅小辞⑥,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⑦亦言:宋公垂⑧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⑨尔。
    (《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②〔西洛〕西京洛阳。③〔僚属〕官府的佐助官。欧阳修、谢绛等都曾是钱惟演的僚属。④〔经史〕经书和史书。⑤〔小说〕杂记类书籍。⑥〔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⑦〔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⑧〔宋公垂〕即宋绶(shòu),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⑨〔属思〕构思。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同“勺”
    B.而少所嗜好 少:很少
    C.尝语僚属 语:告诉
    D.但微颔之 颔:下巴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尔安敢轻吾射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每走厕必挟书以往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他,但手熟尔。
    (2)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13.对甲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借事说理。既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又告诉我们即使有本领也不能自傲。
    B.文章描写手法多样。采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使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C.文章人物形象鲜明。陈尧咨箭术高超,自命不凡;卖油翁技艺娴熟,从容不迫。
    D.文章内容详略得当。详写陈尧咨在家圃射箭的情形,略写卖油翁演示沥油的过程。
    14.乙文中,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答案】
    10.D
    11.B
    12.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⑵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远的地方都能听到,他也是如此的好学。
    13.D
    14.好学勤奋,利用闲余时间充实自己。
    【分析】
    10.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D.颔,点头。
    11.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吧/你;
    B.只/只;
    C.凭着/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与“往”;
    D.自己/从;
    故选B。
    12.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无他:没有别的(奥妙);但,只,不过;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2)讽诵之声,诵读的声音;琅然,声音清朗;亦,也;笃学,专心好学。
    13.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分析。D错误。“尝射于家圃”,用极简洁的语言交代了陈尧咨在家圃射箭的情形。第二自然段“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所以陈尧咨在家圃射箭的情形是略写,卖油翁演示沥油的过程是详写。故选D。
    14.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启示。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谈启示。乙文中,钱思公“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宋公垂“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自己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这三个人物都是善于利用闲暇的零碎时间去读书学习,由此得出启示,我们要善于利用闲余时间,刻苦努力,勤奋好学,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参考译文】:
    【甲】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
    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么不良的爱好。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告诉同僚部署,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词典、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离开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这样才可以集中思想写作吧。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 蒜 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日:“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日:“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日:“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日:“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5.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旁睨而揶揄之 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不肯告人姓氏 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17.选文塑造了两个人物:杨二相公和卖蒜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18.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读了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答案】
    15.(1)斜着眼睛看 (2)最终
    16.(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17.杨二相公:骄傲自大,仗着自己精于拳术,晔众取宠,炫耀于世。卖蒜叟:武艺超群,深藏不露。
    18.(1)道理: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吃亏。
    (2)启示: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苦心研习,做一个德艺双馨的大家。(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句意: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睨:斜着眼睛看。
    (2)句意:最终不肯告诉人们他的姓名。卒:最终。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良久”,很久;“纵”,放开。句意为: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1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作答时,需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分析。根据文本中“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可以看出杨二精于拳术;从文中“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可以看出杨二骄傲自大,看不起老人;从文中“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可知他是一个仗着自己精于拳术,哗众取宠,炫耀于世,知错能改的人。从文中“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可以看出老人用高强的武功制服了杨二,可见他是一个深藏不露,武艺超群的人。
    18.(1)本题考查分析文本主旨。作答时,需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阅读体悟分析。文本当中杨二以为自己武艺高强,就看不起别人,但没想到被一个不起眼的老人给收拾了,可见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这个故事还告诉人们不要骄傲自满,否则就会吃亏的道理。
    (2)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作答时,需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阅读体悟分析。围绕本文所说明的道理“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满”来谈启示即可。示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技艺无止境,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参考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憾。”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①。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②,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注释】①支左屈右:伸直左臂持弓,弯曲右臂引弓持箭,是种正确射箭法。②弓拨矢钩:弓拉不正,箭射不直。拨:不正。钩:弯曲。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释担而立(放下)B.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离开)
    C.笑而遣之(打发)D.前功尽矣(完)
    2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
    B.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
    C.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
    D.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22.陈尧咨和养由基二人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说说两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
    19.B
    20.A
    21.(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人们都说好,你竟然说可以教我射箭,你怎么不代替我射箭呢?
    22.两人特点:善射,自以为是,为人傲慢无礼。道理:学无止境。在我们取得小小成就时,不可得意忘形,满足于现状,而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进取。或:熟能生巧。学习一项本领需不断练习,反复实践,才能达到较高水平。
    【分析】
    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意思是: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由此可判断:去,距离;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的意思是:你射柳叶,百发百中,却不善于调理气息,等一会儿疲倦了,“夫射柳叶者”是陈述事实,“百发百中”是做出评论,“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是指出不足,均句意完整,应停顿为: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故选A。
    2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句(1)重点词语:矢,箭;但,只;微,微微;颔,点头。
    句(2)重点词语:皆,都;乃,竟然;何,为何;代,代替。
    2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甲文“当世无双”和乙文“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可看出两人都有很高的射箭本领;从甲文“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和乙文“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可看出两人都因自己的本领而自以为是、傲慢无礼。
    从“但手熟尔”可概括出“不断练习反复实践就能有比较高的本领”的道理;从“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可概括出“即使有本领也不能得意忘形对人无礼”的道理;从“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可概括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有更大的进步”的道理。
    【参考译文】:
    【甲】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
    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擅长射箭;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我)擅长射箭,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养由基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然说可以教我射箭,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伸左臂屈右臂的正确射箭方法。你射柳叶,百发百中,却不善于调理气息,等一会儿疲倦了,弓拉不正,箭放得弯曲,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一课一练,文件包含第11课《台阶》原卷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第11课《台阶》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精练,文件包含第17课《爱莲说》原卷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第17课《爱莲说》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5 黄河颂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5 黄河颂巩固练习,文件包含第5课《黄河颂》原卷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第5课《黄河颂》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