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表里的生物》说课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361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表里的生物》说课稿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361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表里的生物》说课稿
展开《表里的生物》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主要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从而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本文不仅语言生动有趣,而且内容前后衔接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对父亲的表的“认识”展示出来。2.重点:指导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渴望知识,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3.难点:学习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心里等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二、说教法: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法:结合自己实际导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体会表里的世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延伸,从而体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授课中以“读促思”教学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使学生愉快融入教学内容,更易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三、说学法:中国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所以要培养学生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教学文本时要求学生以下方法逐步领悟课文内容。(1)带问题,自行阅读(如:本文在阅读中可以抓住人物的对话及心里活动描写,自我勾画,自我评注,这样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阅读认真仔细的好习惯)(2)带问题,开展讨论;(3)进行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对文本知识的了解反馈做肯定与引导)。四、说教学过程:我的授课结构是:1.出示图片,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在读课文,体会个性 4.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同学们,小时候,你一定会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吧。你们看看这个是什么(出示图片)?你见过它里面有什么东西吗?(过度自然,引起学生阅读欲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谁?(让这个问题带动全文,激起学生做进文本)2.接着,以学生自读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脉络:第一(1);第二(2-10);第三(11-19);第四(20、21)。(三)细读课文,体会个性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根据高年级的阅读特点,要理解文本,必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本。<一>学习第一部分1.读第1自然段,思考:(1)课文的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2)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3)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这是什么句?把它改为陈述句。2.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十分感兴趣、充满好奇?找一找用“—”画出来。<二>学习第二、三部分二、三部分的学习更多的是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例如:1、父亲终于要把表打开给“我”看了,表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让学生从11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2.父亲再三禁止“我”不许动表,读读课文,找一找这样的话,用“﹏”画出来。3.结合课文,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印证你的观点。从而引导出:“我”是一个天真幼稚、富有幻想、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孩子。4.课文最后,“我”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不说了。”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联系生说实际,让语文回归生活,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四)拓展延伸:作者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你能举出一些事例反驳他吗?(既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小结。(六)作业布置:试着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你的童年趣事写一写。(引发学生的回忆,让其充分总结自己小学阶段有趣的事,引起共鸣,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