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寒假作业((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5365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寒假作业((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5365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寒假作业((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5365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寒假作业((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展开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下列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
B.马口铁(镀锡铁)镀层破损后,首先是镀层被氧化
C.金属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D.常温下,置于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化学腐蚀
2.下列各容器中盛有海水,则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⑤>⑥ B.⑤>④>②>③>①>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⑥>③>⑤>②>④>①
3.国家文物局在辽宁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其舰体腐蚀严重,为了保护文物,考古队员采用“牺牲阳极法”对水下舰艇进行了处理,考古队员的做法可能是( )
A.在舰体上贴铝锌合金 B.在舰体上贴铅块
C.将舰体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将舰体与直流电源相连作阴极
4.研究发现铜锈的组成非常复杂,主要成分有。考古学家将铜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在文物保护中,无害锈一般不用除去,两种锈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锈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析氢腐蚀
B.铜锈形成过程中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C.将青铜器与低压电源正极相连后青铜器可受到保护
D.文物修复过程中可用稀盐酸酸浸法除去有害锈
5.一定条件下,某含碳钢腐蚀情况与溶液pH的关系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pH | 2 | 4 | 6 | 6.5 | 8 | 13.5 | 14 |
腐蚀快慢 | 较快 | 慢 | 较快 | ||||
主要产物 |
A.随pH的升高,碳钢腐蚀速率逐渐加快
B.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碳钢腐蚀速率会加快
C.pH为14,其负极反应为
D. pH<4,发生析氢腐蚀
6.某化学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电化学原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 连接 | 电极材料 | 分析 | |
a | b | |||
A | 石墨 | 铁 | 模拟铁的吸氧腐蚀 | |
B | 锌 | 铁 | 模拟钢铁防护中的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
C | 石墨 | 铁 | 模拟电解饱和食盐水 | |
D | 铁 | 石墨 | 模拟钢铁防护中的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
7.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图中,燃烧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
B.(b)图中,钢丝镀锌防腐采用的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C.(c)图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增大
D.(d)图中,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体现了锌的还原性
8.利用某种氧气传感器测定含量,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氧腐蚀。实验装置与数据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装置 | 实验编号 | 浸泡液 | pH | 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
① | 5 | |||
② | 5 | |||
③ | 7 | |||
④ | 7 |
A.向实验④中加入少量固体,吸氧腐蚀速率加快
B.在不同溶液中,是影响吸氧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C.上述正极反应均为
D.在300min内,铁钉的平均吸氧腐蚀速率酸性溶液小于中性溶液
9.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防腐蚀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Ⅰ.金属的腐蚀原理
(1)中性环境中多为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2)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均会导致体系中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不同酸性介质中,金属腐蚀原理并不相同。下图是密闭容器中,生铁在pH=2和pH=4的盐酸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图中代表pH=2的曲线是_________(填“a”或“b” )。
Ⅱ.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富锌涂料是使用广泛的防锈底漆,涂层中锌对钢铁保护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缓蚀剂是能明显减缓或阻止金属腐蚀的物质,钼酸钠和磷酸二氢锌是常用的自来水(pH范围为6.5~8.5)介质碳钢缓蚀剂。
①钼酸钠在电极表面被还原为形成保护膜,减缓腐蚀,该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同时,能与反应生成难溶的,沉积在碳钢表面减缓腐蚀。写出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电化学反应可使缓蚀剂成分中的转化为难溶性的,形成保护膜,减缓腐蚀。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发生转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
10.某小组同学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
装置 | 分别进行的操作 | 现象 |
i.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酚酞 |
| |
ii.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溶液 | 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 |
(1)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______。
②用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_________。
(2)查阅资料,具有氧化性。
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ⅱ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________。
②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下:
实验 | 滴管 | 试管 | 现象 |
溶液 | ⅲ.蒸馏水 | 无明显变化 | |
iv.溶液 | 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色沉淀 | ||
v.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a.以上实验表明:在________条件下,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b.为探究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ⅲ,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严谨。为进一步探究的氧化性对实验ⅱ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_______(填字母)。
实验 | 试剂 | 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
A | 酸洗后的铁片、溶液(已除) | 产生蓝色沉淀 |
B | 酸洗后的铁片、和NaCl混合溶液(未除) | 产生蓝色沉淀 |
C | 铁片、和NaCl混合溶液(已除) | 产生蓝色沉淀 |
D | 铁片、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 | 产生蓝色沉淀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为金属阳离子:,A项错误;马口铁的镀层破损后,Sn、Fe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铁先被腐蚀,B项错误;常温下,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中的吸氧腐蚀,C项正确,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④中铁作电解池的阳极,被腐蚀的速率最快;②、⑥中铁作原电池的负极铁被腐蚀,且两电极金属的活泼性相差越大,负极金属越容易被腐蚀,则铁被腐蚀的速率:⑥>②;①中铁发生化学腐蚀;⑤中铁作电解池的阴极,铁被保护,被腐蚀的速率最慢;③中铁作原电池的正极,铁被保护,但被腐蚀的速率大于⑤。综上所述,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④>⑥>②>①>③>⑤,C项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 “牺牲阳极法”是利用原电池原理来保护水下舰艇,所以舰体作正极、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则镶嵌金属块作原电池的负极,其活泼性需要大于Fe,可以是铝锌合金,故选A。
4.答案:D
解析:铜不能置换出氢气,所以铜锈形成过程中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故A错误;铜锈形成过程中,铜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与低压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才能被保护,故C错误;稀盐酸与能反应且不与Cu反应,所以文物修复过程中可用稀盐酸酸浸法除去有害锈,故D正确。
5.答案:D
解析:由题表可知,随pH的升高,碳钢腐蚀速率先减慢后逐渐加快,故A错误;碱性条件下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氧气浓度降低,碳钢腐蚀速率会减慢,故B错误;在pH=14的溶液中,碳钢发生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故C错误;当pH<4时,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故D正确。
6.答案:D
解析:A项,连接,则为原电池装置,饱和食盐水为中性电解质溶液,Fe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为模拟铁的吸氧腐蚀,正确;B项,连接,则为原电池装置,Zn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Fe作正极被保护,是模拟钢铁防护中的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C项,连接,则为电解装置,石墨电极连接电源正极,在石墨电极上失电子被氧化为,Fe电极连接电源负极,在Fe电极上被还原生成,故为模拟电解饱和食盐水,正确;D项,连接,则为电解装置,Fe电极连接电源正极,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腐蚀加速,错误。
7.答案:BC
解析:温度越高,铁越容易被氧化,所以铁越容易生锈,故A正确;钢丝镀锌防腐采用的是牺牲阳极保护法,故B错误;开关由M改置于N时,合金为正极,则Cu-Zn合金被保护,腐蚀速率减小,故C错误;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中Zn为负极,碳棒为正极,金属锌失电子,体现还原性,故D正确。
8.答案:BD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①②的反应速率接近,③④的反应速率接近,且①远大于③,②远大于④,阴离子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故B错误;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能导致钢铁的吸氧腐蚀速率加快,向实验④中加入少量固体,吸氧腐蚀速率加快,故A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实验装置中的氧气浓度是逐渐降低的,为吸氧腐蚀,正极反应均为,故C正确;①②溶液显酸性,③④显中性,根据题图可知,铁钉的平均吸氧腐蚀速率酸性溶液大于中性溶液,故D错误。
9.答案: Ⅰ.(1)
(2)增大
(3)a
Ⅱ.(1)形成原电池,锌失去电子作负极,铁为正极,被保护
(2)①;
②正极反应使增大,使平衡及正向移动,有利于发生反应
解析: Ⅰ.(1)中性环境中,溶液中浓度较小,金属发生的腐蚀为吸氧腐蚀,正极区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得电子,生成,电极反应式为。
(2)析氢腐蚀是在强酸性溶液中,溶液中较大,正极区的得电子生成逸出,使溶液中降低,因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温度不变,不变,降低,使溶液中增大;由(1)中分析得,吸氧腐蚀体系中增大。故无论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最终都导致溶液中增大。
(3)溶液的pH=2时是强酸性环境,金属发生析氢腐蚀,产生气体,使体系的压强增大。根据图示可知,曲线a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压强增大,说明反应产生了气体,发生的为析氢腐蚀;曲线b,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压强减小,说明发生吸氧腐蚀导致体系中的压强降低。
Ⅱ.(1)由于金属活动性Zn>Fe,所以Zn、Fe及周围的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Zn作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而Fe作原电池的正极,被保护。
(2)①在钼酸钠()中Mo元素化合价为+6价,在阴极上得电子生成,附着在电极上,在电极表面形成保护膜,电极反应式为;能与反应生成难溶的和,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在电化学反应中,在正极上反应产生的使溶液中增大,使及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中增大,有利于发生反应,形成沉淀。
10.答案:(1)①碳棒附近溶液变红;②
(2)①可能氧化Fe生成,会干扰由于电化学腐蚀负极生成的的检验;②a.存在;b.破坏铁片表面的氧化膜
(3)AC
解析:(1)①实验i中,发生吸氧腐蚀,碳棒为正极,正极上得电子生成,从而使碳棒附近溶液变红;②正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2)①有同学认为仅通过ⅱ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既然具有氧化性,能将Fe氧化为,影响实验结果。②a.对比试验ⅳ和v,溶液中的对铁的腐蚀无影响,使溶液易与Fe反应,实验表明在存在的条件下,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b.用稀硫酸酸洗后,铁片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坏,再进行实验ⅲ,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则的作用与稀硫酸相同,也是破坏铁片表面的氧化膜。
(3)已除的溶液中铁片不能发生吸氧腐蚀,只能是铁片、溶液反应,从而表明能与铁作用生成,故A符合题意;酸洗后的铁片、和NaCl混合溶液(未除),同时满足两个反应发生的条件,既可能是与铁作用生成,也可能是铁片发生了吸氧腐蚀,故B不合题意;铁片、和NaCl混合溶液(已除),不能发生吸氧腐蚀,只能是破坏氧化膜,然后与铁作用生成,故C符合题意;铁片、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可能是铁片与盐酸直接反应生成,也可能是与铁作用生成,故D不合题意;答案为A、C。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寒假作业(9)离子反应: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寒假作业(9)离子反应,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在25℃时,向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寒假作业(6)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寒假作业(6)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为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寒假作业(5)化学反应的速率: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寒假作业(5)化学反应的速率,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可逆反应,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