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全册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 8* 红楼春趣【说课稿】
展开8* 红楼春趣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本课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对于本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红楼梦》不是很熟悉,因此本课在教学时,要多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相关资料。(二)教学目标。 1.认识“屉、鬟”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读记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3.了解文中各人放风筝的过程。(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难点:了解文中各人放风筝的过程。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法本课篇幅比较长,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默读。通过默读,让学生学会快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2.拓展阅读与点拨法课文节选自《红楼梦》,课文的语言属于古白话,学生读起来不容易理解。可以先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红楼梦》,教师讲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让学生先了解小说的背景,再了解课文内容。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红楼梦》以及作者施耐庵简介,还包括课文生字、词语等内容,辅助教学。三、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尝试读一读《红楼梦》前五回,查找资料,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梗概。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四、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了其中四大名著中三部名著的片段故事,今天就来看看《红楼梦》中的一段故事,请大家翻开书,齐读课题,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板书)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齐读阅读要求,明确学习要点。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和词语。生字:恰 屉 嫣 讳 晦 墩 钗 敞 雯 袭 指导读音,提示易错:“讳”读huì,不读wěi;“钗”读chāi,不读chā。3.梳理层次:第一部分(1)放风筝的起因;第二部分(2-4)众人放风筝;第三部分(5)剪断风筝。三、合作交流,学习感悟1.默读课文,归纳大意。课文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内一起放风筝的开心热闹场面。2.自由提问,互相解答,教师点拨。(对不解的词语引导归类,对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具体来说)3.印象深刻的情节。(插叙、语言描写)4.说说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关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具体分析)5.总结方法:经典的文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的人物刻画精细,我们熟知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在一本经典著作中都是运用自如的,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做到抓大,就是抓住大概内容,了解故事大意,不要被一些拗口的生僻的字词堵住,然后寻细,这个细就是关注人物的细节,譬如我们在分析感受人物时,老师总要求大家结合内容,具体分析,通过人物细节发现人物性格。6.自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放风筝的趣事【课文小结】课文写了大观园的里的人们一起放风筝的开心热闹场面,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板书设计】 风筝掉落 → 激起兴趣 红楼春趣 齐放风筝 → 宝黛 剪断风筝 → 寄托美好【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红楼梦》中这个片段也并不突出,因此在教学时我采取学生自读理解、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把握课堂,教师引导。我首先让学生读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白不要拘泥文章中不理解的词,先明白课文内容是什么,再由学生讲述自己理解的或不理解的地方,从而引出对人物的分享。在教学中我并没有固定顺序,而是让学生凭兴趣引导去发现,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培养兴趣。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自在,也对名著产生了很大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