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3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三)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3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三)(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3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三)(解析版).docx
    专题03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三)(原卷版)第1页
    专题03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三)(原卷版)第2页
    专题03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三)(原卷版)第3页
    专题03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三)(解析版)第1页
    专题03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三)(解析版)第2页
    专题03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三)(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3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三)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三),文件包含专题03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三原卷版docx、专题03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模拟卷(三)
    (满分 :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30分)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班级开展“牛年话牛”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主持人撰写了本次活动的开场白。阅读后,完成小题。(4分)
    “在野情怀犹自重, 。”这副对联,是对牛的勤劳与艰苦奋斗品质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一个世纪以来,在党的带领下,亿万民众以“牛”的精神经千难、( )万险,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牛”的精神,拼搏进取、一路向前。今年,恰逢辛丑牛年,让我们一起开始“牛年话牛”。
    (1)文段括号处所填汉字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历 处(chù) B.历 处(chǔ) C.厉 处(chù) D.厉 处(chǔ)
    (2)结合语境,横线处所填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耕耘不离泥土香 B.闲时卧观稻花浪 C.至老事业未荒疏 D.归朝岁月已蹉跎
    【答案】(1)B (2)C
    【解析】(1)考查填汉字和给加点的字注音。厉:严格;严肃。 历:经历;经过。 历险,经历危险。注意“历”不能写成“厉”;chǔ 居住;跟别人一起生活;置身在。 chù 地方;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
    根据意思可以判断句中“处在”是立足于某种地位或状态。“处”应读作“chǔ”,故选B。
    (2)考查对对联。根据上联“在野情怀犹自重”,“情怀”是名词,可排除A、B;再根据内容“这副对联,是对牛的勤劳与艰苦奋斗品质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可知,是赞美牛勤劳与艰苦奋斗品质的,故选C。
    2.诗画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了文艺作品中“牛”的形象之后写了以下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小题。(6分)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通过对牧牛的描摹,营造出自然、清新、恬淡的美好意境,如王绩《野望》中的“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李涉《牧童词》中的“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杜牧《清明》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国古画中也有不少牧牛的名作,如赵佶的《风雨牧归图》、祁序的《江山放牧图》等。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也是画牛高手。他们的作品笔墨疏淡,灵动自然(甲)饱含诗意,又充满闲情雅趣。欧洲有悠久的畜牧业历史,自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位取景乡村风光的画家笔下都有牛的身影(乙)或憩,或食,或奔,或止……无不呈现出一派恬淡的田园风光。总之,在浓墨重彩之中,牛的形象融于自然,成为中国诗画家乐于表现的主题。
    (1)文段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甲)处可填顿号,因为“灵动自然”与下文形成并列关系。
    B.在(甲)处可填句号,因为“灵动自然”之后,此句语意已完结。
    C.在(乙)处可填分号,因为“有牛的身影”与下文形成并列关系。
    D.在(乙)处可填冒号,因为“有牛的身影”引起了对下文的分说。
    (2)文段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修改后的句子抄写下来。(4分)


    【答案】(1)D
    (2)示例:总之,在清新淡雅之中,牛的形象融于自然,成为中外诗画家乐于表现的主题。
    【解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甲处:从文中可知,“笔墨疏淡”“灵动自然”“饱含诗意”之间并列,“笔墨疏淡”与“灵动自然”之间使用了逗号,因此,“灵动自然”与“饱含诗意”之间也要使用逗号;乙处:“牛的身影”与后面的“或憩,或食,或奔,或止”构成解释说明的关系,故可命名用冒号;故选D。
    (2)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从文段中的“营造出自然、清新、恬淡的美好意境”“他们的作品笔墨疏淡,灵动自然”可知,“浓墨重彩”不对,应该改成:清新淡雅;属于不合逻辑。
    从文段“欧洲有悠久的畜牧业历史,自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位取景乡村风光的画家笔下都有牛的身影”可知,“中国诗画家”的说法不够全面,应改为:中外诗画家。也属于不合逻辑。
    3.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并整理的介绍“中国牛文化”的文字。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4分)
    我国先民对牛的崇拜早在史前就已存在。传说中,神农氏是“人身牛首”;蚩尤是“人身牛蹄,头有角”;①大禹每治好一处水,就要铸铁牛投入水中,以震水患。
    我国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牛, (甲) 历代刑律中多有禁止屠宰耕牛的规定。②在被视为“国之大事”的祭祀与战争中,牛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重要:在祭祀中,牛牲被视为上品,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在战争中,除了驮运军用物资,牛还常被当作武器乃至用于战术,战国时代齐将田单的“火牛阵” (乙) 军事用牛的典范。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有着极高的象征意义。③《周易》中有“坤为牛”的记载,将牛视为负载和生养万物的大地。④牛本善,性温讷,行任重,志笃远。
    忠诚、开拓、勤劳、奉献、淳朴、寡欲、担当、尽瘁,是牛精神的概括与凝练,也是牛文化之精髓。
    (1)对文中四个画线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说明牛在先民心中有“抑制”水患的功能,加点字“震”应改为“镇”。
    B.②中的冒号应改为句号,表示本句句意的结束,也表示本层层意的结束。
    C.③中的两个加点字“载”,前一个应读作“zǎi”,后一个应读作“zài”。
    D.④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牛的多种优秀品质,增强了赞美之情。
    (2)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因为 (乙)也是 B.(甲)所以 (乙)也是
    C.(甲)因为 (乙)就是 D.(甲)所以 (乙)就是
    【答案】(1)B (2)D
    【解析】(1)B.②中的冒号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不应改为句号。
    (2)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甲】处:前后分句是因果关系,“重视牛”是“禁止屠宰耕牛”的原因,故填“所以”。
    【乙】处:“就是”表示肯定,肯定田单的“火牛阵”是军事用牛的典范;“也是”表示分句间的并列关系,不符合语境。故填“就是”。故选D。
    4.一位同学对有关“牛”的成语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查阅《汉语成语大全》,发现古人对“牛为大物”的认识在有关“牛”的成语中多有体现。下列有关“牛”的成语,没有体现这种认识的一项是( )(2分)
    A.对牛弹琴 B.杀鸡焉用牛刀 C.牛高马大 D.九牛二虎之力
    【答案】A
    【解析】A.“对牛弹琴”这个成语讲述的是战国时期公明仪为牛弹奏乐曲的故事。“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牛”本义指牛,比喻愚蠢、木讷的形象。没有体现“牛为大物”这个意思。故选A。
    5.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主题活动总结大会准备的一段发言,他不能确定横线处该如何表述。请你结合上下文,帮其在下列选项中选出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就是要苦干实干。____________。一个个快递小哥风雨无阻地把包裹交到客户手上,织就了世界最大的物流运输网络;一支支科研尖兵埋头于枯燥的数据,创造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成就;一位位基层干部扑下身子和贫困群众一起“汗珠子摔八瓣”,书写下“最成功的扶贫故事”……
    (甲)老黄牛精神,让每一件小事、每一项任务、每一份职责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奇迹
    (乙)每一件小事、每一项任务、每一份职责,让老黄牛精神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奇迹
    (丙)惊天动地的奇迹,让每一件小事、每一项任务、每一份职责成就了老黄牛精神
    【答案】甲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根据上句“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就是要苦干实干”确定主语为“老黄牛精神”;再结合后面的具体事例“一个个快递小哥…织就了世界最大的物流运输网络”“一支支科研尖兵……创造……成就”“一位位基层干部……书写下‘最成功的扶贫故事’”可知,这些事例的共同点是“每一件小事、每一项任务、每一份职责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奇迹”。故选【甲】。
    6.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B.《迢迢牵牛星》记叙了古时候人们在七夕节望月的习俗。
    C.《寒食》描写了古代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的习俗,但权贵豪门得到皇帝赐火,可以例外,诗歌暗寓讽刺之意。
    D.《十五夜望月》分别写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这道题为选择题,需要学生看清题目,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一项。《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7.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牛能大量进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如同牛的“反刍”一样,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
    ①读书有精读与泛读
    ②读书也应当学会“反刍”,我们应当比牛更聪明,因为我们会思考
    ③读书要讲求智慧
    ④牛的雄健与善于反当很有关系
    ⑤它不断地咀嚼,以助消化吸收
    A.⑤④②③① B.④⑤②③① C.④⑤②①③ D.⑤④①②③
    【答案】A
    【详解】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阅读文段可知,此题有关“读书方法”的文段。⑤④句紧跟上句从牛的“反刍”,引出下文读书的精思,故置于首位。②句“也”是提示信息,此句是过渡句子,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读书精思的论述。③①两句的分析要结合下句“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分析,③句指出“读书的智慧”,这一智慧体现在根据“读书有精读与泛读”的不同要“深读精思,反复品味”。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⑤④②③①。
    8.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俗语、名句。(8分)
    (1)俗话说“ , ”,的确,腊月上旬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他写的文章常受人称赞,那是因为他肯下功夫,正所谓“ , ”。
    (3)陈林生长在乡村,对花鸟树木十分了解,可谓是“ , ”。
    (4)通过这次的合作探究,大家明白了“ ”这一深刻的道理。
    【答案】(1)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 (2)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 (3)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4)众人拾柴火焰高
    【解析】本题考查俗语、名句的积累和运用。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从北京老人们口中传下来的一句谚语,形容天气非常冷的时候。
    (2)“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3)“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4)“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二、名著阅读 (5分)
    9.阅读《水浒传》,根据原著情节,完成问题。
    ……见娘双眼都盲了,坐在床上念佛。他道:“娘,铁牛来家了!”……他应道:“铁牛如今做了官,上路特来取娘。”……娘道:“恁地却好也!只是你怎生和我去得?”他道:“铁牛背娘到前路……”当下背了娘,提了朴刀,出门望小路便走。
    (1)上文中的“铁牛”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铁牛为什么回家背母亲外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件事最终结局如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李逵
    (2)宋江把他的父亲接上梁山,公孙胜回家看望母亲,引起李逵的念母情思,李逵也想把母亲接到山上,因此他来家中接他的母亲到梁山“享福”。
    (3)母亲被老虎吃掉,李逵杀死老虎。
    【解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掌握。李逵的小名叫“铁牛”。(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概括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梁山事业逐渐稳定后,相继有人把亲人接上山来,或者回家探亲,这引起了李逵对母亲的思念,因此他也想把母亲接上山来享福。(3)本段故事是以悲剧结尾的。李逵背他的母亲到沂岭时,因母亲口渴,李逵把他的母亲放在松树边的一块大青石上,自己去取水。李逵取水回来后发现母亲已被老虎吃了,一气之下杀死了四只老虎。
    三、古诗文阅读 (1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4分)
    病 牛
    【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①千箱,力尽筋疲谁复②伤③?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释】①实:充实,满。②复:又,再。③伤:哀怜,同情。
    10.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中的牛终生辛劳,年老体衰。
    B.诗中的牛功绩大,却没有人同情哀怜它。
    C.诗中病牛的心愿是“众生皆得饱”。
    D.最后一句流露出病牛怨天尤人、消极沉沦的心理。
    11.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并非实指,主要是突出多。
    B.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借景抒情,形象生动,立意高远。
    C.最后一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
    D.作者吟咏病牛,笔墨重点不在绘其形,而在传其神。
    【答案】10.D 11.B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D.最后一句流露出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理。
    11.《病牛》是宋朝诗人李纲的诗作。诗人“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该诗以病牛自抒晚年的心志,表示忠心祖国、报效众生的信念决不动摇,体现了贵为宰相的博爱无私的仁者情怀。所以不是借景抒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0分)
    对牛弹琴
    公明仪①为牛弹清角之操②,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③之声,孤犊④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⑤而听。
    (选自《牟子理惑论》)
    【注释】①公明仪:人名。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虻:吸血的苍蝇。④孤犊:离开母牛的小牛。⑤蹀躞:迈小步来回走动。
    1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为牛弹清角之操 (2)伏食如故
    (3)非牛不闻 (4)掉尾奋耳
    13.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转为蚊蛀之声 B.水陆草木之花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孤犊之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15. 公明仪用什么方法吸引了牛的注意?(用原文回答)(2分)

    【答案】12.(1)给 (2)原来,从前 (3)听,听见 (4)摆动,摇
    13.C
    14.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朵)。
    15.转为蚊虹之声,孤犊之鸣。
    【解析】12.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1)句意:给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为:给。
    (2)句意:牛低头依旧吃草。故:原来,从前。
    (3)句意:不是牛没听见。闻:听见。
    (4)句意:摇摆尾巴,竖起耳朵。掉:摇动,摇。
    13.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
    A.助词,的;B. 助词,的;
    C.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D.助词,的。
    故选C。
    14.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非:不是。闻:听见。适:适合。”句意: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朵)。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牛就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草。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牛就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四、 现代文阅读 (21分)
    (一)短文阅读(6分)
    庖丁解牛
    有一个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把牛杀了后,就用刀剔牛骨头。只见他左手按着牛,双脚踩着地,膝盖顶着牛身,右手挥着牛刀,在牛身上划来划去。他那准确而又熟练的动作,好像古代的舞蹈;发出来的那种和谐的声音,宛如美妙的音乐。不一会儿的工夫,厨师就把牛分割完了,牛肉和牛骨也被收拾得井井有条。
    梁惠王在一旁惊奇地赞叹道:“太好了!你的技术高明到这种地步,是怎么练成的呢?”
    厨师放下牛刀,说:“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只见到一头头的整牛,不了解牛的内部结构,所以根本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下刀。宰了三年牛以后,我的眼睛再也看不到整头的牛,只是看到牛的各个组成部分,看到牛的关节和骨头之间的缝隙。这样,该在什么地方下刀,我就心中有数了。到了现在,我根本用不着拿眼看牛,只要手一按,我就知道该怎样下刀。我按照牛的结构,顺着筋骨间的缝隙,让牛刀在牛的体内自由自在地运行,碰不上一点儿阻碍。技术高的宰牛师傅,一年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筋肉,刀慢慢地就钝了;技术一般的师傅,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去砍骨头,刀自然就坏得更快。我现在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用它宰过几千头牛,可刀口仍然锋利无比,就像刚磨出来的一样。这是因为我能准确地把刀伸进筋骨的缝隙之间运行,牛的骨缝宽宽绰绰,刀子有很大的活动余地。所以,至今我这把刀还是那么锋利。”
    梁惠王听完了这番话,说:“好啊,今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16.厨师宰牛的技术是怎样练成的?根据提示来概括。(2分)
    刚开始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下刀→三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讲述这个故事的顺序是( )(2分)
    A.完美分解→解答疑问→提出疑问→明白道理
    B.完美分解→提出疑问→解答疑问→明白道理
    C.提出疑问→完美分解→解答疑问→明白道理
    18.梁惠王说“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学习一样技能,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一定会熟能生巧。
    B.只有对情况和问题有了深入了解,处理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C.牛身上的关节、骨头之间的缝隙非常大。
    【答案】16.看不到整头牛,只看到牛的各个组成部分、关节和骨头之间的缝隙 用不着拿眼看牛,只要手一按,就知道该怎样下刀
    17.B 18.C
    【解析】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厨师宰牛的技术是不断地练成的,这个过程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详读第三自然段,“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只见到一头头的整牛,不了解牛的内部结构,所以根本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下刀。”可知刚开始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下刀;“宰了三年牛以后,我的眼睛再也看不到整头的牛,只是看到牛的各个组成部分,看到牛的关节和骨头之间的缝隙。这样,该在什么地方下刀,我就心中有数了。”可知三年后看不到整头牛,只看到牛的各个组成部分、关节和骨头之间的缝隙;“到了现在,我根本用不着拿眼看牛,只要手一按,我就知道该怎样下刀。” 现在用不着拿眼看牛,只要手一按,就知道该怎样下刀。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17.本题考查写作顺序。第一自然段是厨师用精湛的技术演示宰牛;第二自然段是梁惠王提出自己的疑问;第三自然段是厨师向梁惠王讲述如何练成技术高明的地步;第四自然段是梁惠王的感悟。整个故事的讲述符合“完美分解→提出疑问→解答疑问→明白道理”的顺序。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我们可以通过“庖丁解牛、熟能生巧”去理解它背后的寓意。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熟能生巧,意思是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好办法。综上,A、B是正确的,C选项理解不正确。

    (二)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各题。(15分)
    放 牛
    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
    记得这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把它叫“老黑”。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
    父亲说,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
    父亲又说:“太阳离西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把一个六岁小孩交给一头牛,交给荒蛮的野山,父亲竟那样放心。
    我跟着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我追不上它我会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我看见老黑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
    听大人说牛生气的时候,会用蹄子踢人。我可千万不能让老黑生气,不然,在高山陡坡上,他轻轻一蹄子就把我踢下悬崖,踢进大人们说的“阴间”。
    可我觉得老黑待我似乎很忠厚,它的行动和神色慢悠悠的,倒好像生怕惹我生气,生怕吓着了我。
    我的小脑袋就想:大概牛也知道大小的,在人里面,我是小小的;在他面前,我更是小小的。它大约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的吧。
    在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它显然是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
    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我发现牛的鼻子最熟悉土地的气味。牛是跟着鼻子走的。
    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在一起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一个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很痛,我爬在地上,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我哭出了声。A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
    写到这里,我禁不住在心里又喊了一声:我的老黑,我童年的好伙伴!
    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阳缓缓落山,看月亮慢慢出来,慢慢走向我,我觉得月亮想贴近我,又怕吓着了牛和牛背上的我,月亮就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 。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B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 不时有一粒流星,从头顶滑落。前面的星星好像离我们很近,我担心会被牛角挑下几颗。
    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多时。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当晚,母亲给老黑特意喂了一些麸皮,表示对它的感激。
    秋天,我上了小学。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老黑又交给了别的人家。
    半年后,老黑死了。据说是在山上摔死的。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人们都觉得好笑。他们不理解一个小孩和一头牛的感情。
    前年初夏,我回到家乡。我找到了第一次拉着牛尾巴爬坡的那个大石阶,它已比当年踏平了许多,石阶上有两处深深凹下去,是两个牛蹄的形状,那是由无数头牛无数次地踩踏成的,肯定,在三十多年前,老黑也是踩着这两个凹处一次次领着我上坡下坡的。
    我凝望着这两个深深的牛蹄窝。我嗅着微微飘出的泥土的气息和牛的气息。我在记忆里仔细捕捉老黑的气息。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
    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
    有时,它驮着我,行走在夜的群山,飘游在稠密的星光里……
    19.阅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对老牛的情感变化。(3分)
    (   )—— 喜欢信任 ——(   )—— 悲痛 ——(    )
    20.第六段中说,“父亲竟那样放心”,读完全文,你觉得父亲为什么放心?(3分)

    21.请说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作用。(3分)
    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

    22.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按要求进行赏析。(4分)
    A.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动作描写)
    B.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修辞手法)


    23.文中的“老黑”令人感动,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动物? (2分)


    【答案】19.着急(或担心、害怕) 佩服 怀念
    20.老黑认识路;老黑很忠厚,对小孩是体贴的。
    21.这个词突出了老黑有敏锐的嗅觉,令人佩服。
    22.A.动作描写,用“走、站、低、嗅、弯”等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黑因心疼我想背我回家的情景,突出表现了老黑体贴、忠厚、关心小主人。
    B.比喻,把起伏的山比作波浪,把在牛背上的颠簸比作漂浮在星空里,生动形象地写出我骑在牛背上走在山路里的起伏颠簸情景,表达出“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3.我们应该关爱动物,和动物和谐共处。
    【解析】19.根据“我”对老牛的情感,找出关键性的词语。文中有“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从文章结尾可以看出对老牛的感情是怀念。
    20.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父亲放心的原因是:老黑认识路,老黑很忠厚,对小孩是体贴的。
    21.本题考查学生如何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此题目一定要结合上下句,读出字里行间表达出的情感来,才能得出正解。
    22.本题已告诉从“动作描写”“修辞方法”的角度去赏析。无论是从动作描写、修辞手法的角度去赏析,都要注意分析动作描写、修辞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A.(动作描写,用“走、站、低、嗅、弯”等词,细腻传神地写出了老黑体贴、忠厚、关心小主人。
    B.比喻,把起伏的山比作波浪,把在牛背上的颠簸比作漂浮在星空里,生动形象地写出我骑在牛背上走在山路里的起伏颠簸,表达出“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题时应注意答题思路要清晰,扣住“如何”二字答。 要有观点, 要有具体的做法。
    五、写作 (30分)
    24.按要求作文。

    图片中的雨伞和鞋子会勾起你怎样的回忆?又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或者又有了怎样的想象?请你把相关的故事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要求:①文题自拟;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范文】
    雨天的故事
    雨不停地下着,落在地上和屋檐上。当放学铃响时,一群学生跑出了学校。大多数学生被父母接走了,只留下一个小男孩独自站在门口。
    他双手紧握,脖子像猴子一样收缩。风轻轻地卷起一层白雾,径直吹进了小男孩的裤腿。他颤抖了一下,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他直视着他的同学。他们都有父母来接他们,然后把他们放下。他们拿着父母带来的大雨伞和外套,从自己面前闪过。
    他抿着冰冻的紫色嘴唇,低头看着自己又脏又破的鞋子。唉!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心想:爸爸妈妈在其他地方工作,通常会照顾好自己。如果妈妈在这里,就像今天一样,我肯定会被要求带把伞。唉!小男孩的眼睛立刻湿润了,悲伤的泪水在打转。
    一个可怕的声音在天空中骤响,一瞬间就传开了。骤雨突然变得很大,交织成一幅银色的画。小男孩仍然站在学校门口,但他更加颤抖,缩得更紧了。他接近一条蜷曲的蛇。他眼中的泪水似乎凝固了。突然,他感到了周围无与伦比的温暖。雨停了吗?小男孩想知道。
    然后他转过身,看见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成年人拿着一把雨伞,给了这个小男孩一个大方的微笑。小男孩的心温暖舒适,就像被熨过一样。年轻人笑着说:“小弟弟,你没事吧?你没有感冒,是吗?”小男孩哽咽了。不知怎么的,他一直低着头。年轻人轻轻地拍了拍小男孩的肩膀说:“我们走吧,我带你回家。”他抬起头。
    在路上,小男孩被一把大伞盖住了。他感到非常温暖。带着雨伞的年轻人被冰冷的雨水打湿了,但他仍然微笑着。“叔叔,请站进去。”“我没关系。”
    在雨中,在宽大的伞下阳光明媚,充满了温暖的爱。
    【详解】这是一则看图作文。
    1.审题与立意。图片中有两个事物:雨伞和鞋子。由这两个事物,你也许会回忆起关于雨天的故事,也许会联想到雨伞和鞋子的特点,也许会想象雨伞和鞋子之间有什么美妙的童话世界。可联想,可想象,可写实,可写虚,只要围绕这两个事物展开故事即可。
    2.选材与构思。文章适合于写成记叙文或童话故事。可以写生活中的与雨伞和鞋子有关的故事,如妈妈给我送伞和雨靴,自己却全身都湿了,但这个构思往往写不出新意与深意来。也可以从雨伞和鞋子的特性入手,如:雨伞说:你不为别人挡风遮雨,谁会把你举在头上;雨鞋说:人家把全部的重量托付给了我,我还计较什么泥里水里的。雨伞平日里默默地呆在一处,每当风雨来临之时,它会被人们高高地举过头顶,尊严的赢得总在付出后;雨鞋从来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只要你需要,它就托着你,风里来雨里去,默默地付出,用心地担当。编写童话故事或科幻小说,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立意则会显得深刻,有思想。









    相关试卷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一)(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一)(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与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六(传统文化篇):

    这是一份专题06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六(传统文化篇),文件包含专题06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模拟卷六传统文化篇原卷版docx、专题06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模拟卷六传统文化篇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五(家国情怀篇):

    这是一份专题05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五(家国情怀篇),文件包含专题05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模拟卷五家国情怀篇原卷版docx、专题05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模拟卷五家国情怀篇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