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修辞手法作用 讲义-2021年暑假小升初语文衔接课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416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讲 修辞手法作用 讲义-2021年暑假小升初语文衔接课程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416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讲 修辞手法作用 讲义-2021年暑假小升初语文衔接课程
展开第二讲 修辞手法作用赏析
重点难点
1.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文章中的运用;
2.掌握常见修辞手法赏析题的答题方法
常出现的提问形式
1.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2.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判断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赏析下列句子.
一、课内同步
1.判断修辞
比喻(生动形象)、拟人(生动形象)、夸张(突出强调)、排比(强调)
注意:有时会出现一段文字有许多修辞手法的现象,要考虑全面
2.分析
(1)内容上的作用
- 写出了被修辞对象……的特点;
- 表达了作者……情感/表现人物……品质/突出文章……中心;
(2)结构上的作用
一般为“为下文……作铺垫/照应上文……内容”
二、随堂练习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 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 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 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 淡淡地插了一句: “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 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 我大吃一惊, 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 你生在新疆, 长在北京。 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 你就嫌烦, 说知道啦, 别再-罗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 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 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 突然意识到, 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 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 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 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 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 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 寻找自我的价值。 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
评论, 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 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 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 恰恰忘了, 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 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 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 母亲默默地关注, 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 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 于是我们厌烦了, 不客气地说, 老提那些过去的事, 烦不烦呀?从此, 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 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 我们幼年的顽皮、 成长的艰辛、 与生俱来的弱点、 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 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 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 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 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 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 我们还未曾读懂, 著者
已撒手而去。 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 无以破译。 我们流落世间, 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 让我们赶快跑回家, 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 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 时间只是窄
窄的台阶。 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 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 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 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 给儿女一个机会, 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
的记忆。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1 分),把母亲关注我们比喻成老艺人打磨描绘精品(把“母亲” 比喻成“老艺人”,把“我们” 比喻成“精品” )(1 分),生动形象地(1 分) 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耐心培育(1 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草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来一眼,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hāo)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记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容。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伤感。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听说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惟妙惟肖……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保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然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⑥【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听得见阳光掉落的声音。
⑦生活中,我们习惯地将目光聚焦到那些姹紫嫣红的花上,但这个学生却以他的经历告诉我,有些生命,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虽不醒目,但也有自己的花期。哪怕是一株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
1.请从修辞的角度,对A.B两句中的任意一句进行赏析。
2.阅读文章第④段的画线句,展开想象,描写一个泥娃娃的情态,请恰当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A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
B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解密了小男孩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三、家庭作业
1.下列括号里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慨)(kǎi) (窠)巢(kē) 憔(悴)(zùi) 仿(膳)(shàn)
B.一(霎)时(shà) 脸(颊)(jiá) ( 匿)笑(nì) 菡(萏)(dàn)
C.搓(捻)(niǎn) ( 讽)刺(fěng) 难(堪)(kàn) 确(凿)(zuó)
D. 优(雅)(yǎ) ( 酝)酿(yùn) 黄(晕)(yùn) 应(和)(h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花枝招展 威风凛凛 花团紧簇 B.咄咄逼人 人声鼎沸 若无其是
C.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饥肠辘辘 D.恍然大悟 各得其所 由然而生
3.下列句子中黑体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哪怕是儿子的一点点进步,都让爸爸妈妈喜出望外。
B. 母亲节那天,张涵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C. 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D. 你的数学基础好就参加数学竞赛,我喜欢英语就参加英语竞赛,咱们各得其所。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王宇璇明白了事情真相以后,就一直被浓浓的暖意包裹着,促使她不断反思着自己 的错误。
B.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C.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D.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5.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野花遍地是:杂拌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 眨的。
B.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C.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
答案:BCBDD
知母,知母
①知母,是草。也是药,中药。
②所有的中药都具有母性,所有的草都是谦卑的。
③五月里,我到亳州去,是中国著名的药都,华佗的故里。人在高速上,远远看见平坦的黄土地上一片片低矮的绿色,细长的叶子微微摇曳,比菖蒲要瘦。忽然想,那是知母吗?
④在亳州的中药大厅里见到知母,是知母的根,苍老的根,黄棕色。我拈出一根来嚼,微微的草木气和泥土气之 后,是微微的甜,和微微的苦。这是年老的知母。
⑤年轻的知母呢?抬头,年轻的知母在高挂的照片里。一丛无邪生长的葱碧知母,叶片纤瘦呈披针形,叶由基部 丛生,欢喜披拂于风日里。像一群十七八岁的乡下姑娘,还没有出嫁,还没有经历浆纱缝补的艰辛日子,她们相约着 去垄上看花。我想,年轻的妈妈当年一定也是这样,紫衣翠袄,像绿叶丛中亭亭探出的一枝知母的花。
⑥想象秋风浩荡时,百草凋零,亳州的那片古老土地上,知母们从泥土里起身。药农们挖出知母的根,一节节 棕黄附有毛须的新根,在秋阳里翻晒,空气里飘散着隐约的草香,像植物们在抒情。三五个太阳之后,知母们拍拍身 上的残泥,簇拥着走进了中药房棕黑色的抽屉里,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神农本草经》上说知母“味甘,性寒。主治 消渴,消除热邪;治疗肢体浮肿,通利水道;补益不足,增添气力。”这就是知母,不论自己是甘是寒,还是如此普 通平凡,惟知自己的使命便是救病体于水深火热中。这便是一味草药的母性。
⑦闲来乱翻书,原来知母这名字是有来历的。从前有一采药老太太,无儿女,给穷人治病也不收钱。眼看年老,后继无人,于是想出认子授艺的法子,但一连认了两个儿子,都是势利之徒,识药的本事就没传。后来在一次乞讨饿 晕中被一樵夫所救,并认作母亲,当作亲母一般奉养。老太太临死前央樵夫背她上山,一一指他认药。老太太问樵夫她为什么会选他传艺,樵夫说,妈妈一定是想找一个厚道之人来传,不想居心不良之人识药行医来发财、来坑害百 姓。老太太笑了说,你真懂得我的心!于是指着脚边那一丛还没有名字的草药说,就叫它“知母”吧!
⑧想来,懂得心意才最可贵。想起自己的少年,想起在母亲身边的那些旧事,不禁羞惭。那时,家境窘迫,母亲 虽爱打扮,但也只能常常衣衫粗陋。有一年冬天,临近过年,我看见母亲站在镜子前,一个人悄悄试穿一件秋香色上衣——但我没有看见我的新衣。我愤怒至极,当着母亲面,抽出剪刀来剪碎了它……如今,我也做了母亲,也到了母 亲当年试新衣的年龄,我也爱美爱置新衣,想起当年的那一剪刀,一定伤得母亲流了许多泪。
⑨在岁月的路上绕了一大圈之后,终于开始懂得母亲的心意。以一个年轻母亲的心抵达当年另一个母亲的心。是啊,知母,知母。照片上,一丛知母青叶婆娑……而我,在一味中药面前,想起往事,想起……
1.作者围绕“知母”展开了一系列故事。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梳理文章脉路。
高速路上,“我”远望植物,想到知母一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挂的照片里,“我”见到年轻的 知母一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翻阅书籍,“我”符得知知母名字的来历—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三五个太阳之后,知母们拍拍身上的残泥,簇拥着走进了中药房棕黑色的抽屉里,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3.联系全文,说说“知母”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1)毫州的中药大厅,“我”见到年老的知母;“我”想象,毫州的古老土地上,知母从泥土里走进中药房的过程;“我”想起少年时,在母亲身边那些令人羞惭的旧事(剪母亲新衣服)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知母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论自己是甘是寒,还是普通平凡,惟知自己的使命是救病体于水深火热中,表达了作者对知母的敬佩之情。
(3)知母象征着母亲,无怨无悔,甘愿奉献,年轻时紫衣翠袄,爱美爱置新衣,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终究变得不再年轻;象征着子女对母亲心意的理解,为人父母后的子女才能更加感同身受,更真切地懂得母亲的心意。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