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6.2《五石之瓠》课件2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2《五石之瓠》课件2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页
    6.2《五石之瓠》课件2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页
    6.2《五石之瓠》课件2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页
    6.2《五石之瓠》课件2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4页
    6.2《五石之瓠》课件2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页
    6.2《五石之瓠》课件2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6页
    6.2《五石之瓠》课件2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7页
    6.2《五石之瓠》课件2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8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说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揭题导入,活动一,活动二,作者介绍,人物生平,作品简介,人物介绍,活动三,活动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庄子的生平经历,《庄子》的文学地位。3.通过小组合作,梳理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疏通文意。4.理解该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初步感知庄子的“无用之用”。
    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活动要求: 小组派代表展示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从音量大小、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是否饱含感情等方面进行点评。
    五石(shí) 瓠(hù) 瓠落(huò) 呺然(xiā) 掊之(pǒu) 不龟手(jūn) 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 鬻(yù) 越有难(nàn)
    活动要求: 小组派代表讲述庄子、惠子的生平经历,《庄子》的文学地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补充。
    名周,战国时宋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和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
    出身宋国 周烈王七年(约公元前369年),庄子出生于宋国蒙邑。漆园为吏(公元前344年——公元前310年)课徒著书(公元前309年——公元前298年)因病辞世(公元前286年) 庄子因病辞世,享年八十四岁。是年,齐灭宋,宋王偃死于魏地温。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主张天道观念、自由思想、平等思想、辨证思想、相对主义、游世思想。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道家经典之一
    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他是合纵抗秦的主要倡导者,魏齐楚对抗秦国。
    惠子(约前369一前286)
    活动要求: 比对小组代表课前在黑板上书写的表格,小组合作,查缺补漏,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合力疏通文章。
    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思考下列问题:1.惠子和宋人有什么相同点?庄子和客有什么相同点?2.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有什么用意?3.文中塑造了庄子、惠子什么样的形象?4.这篇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1.惠子和宋人有什么相同点?庄子和客有什么相同点?
    2.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惠子用“五石之瓠”的故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1)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完全不同。(2)批评惠子见识不通达,只看到无用,看不到无用之用。(3)讥讽惠子做法本质与宋人做法一样,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与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
    3.文中塑造了庄子、惠子什么样的形象?
    4.这篇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用VS无用”,五石之瓠,本文讲述了几个故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背景图ppt课件,共26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备课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五石之瓠,学习目标,《庄子》,庄子的作品,惠子其人,了解《逍遥游》,初读文本,理解内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