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5.宇宙航行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5.宇宙航行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课外作业,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进一步理解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以及卫星中的失重现象。
2.知道同步卫星的知识及应用。
【重点难点】
同步卫星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
课 件
【教学过程】
一、人造卫星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1、发射人造卫星时,卫星尚未进入轨道的加速过程和返回地面的减速过程中,由于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卫星及卫星内的物体均处于超重状态。
【例1】火箭发射卫星的开始阶段是竖直升空的,卫星中用弹簧秤悬挂一个质量m=9kg的物体,当卫星升到某高处时,火箭向上的加速a=5m/s2 ,弹簧秤的读数为85N,那么此时卫星距地面的高度h是多少千米?(地球的半径取6400km,g取10m/s2)
2、轨道处的向心加速度:
卫星正常运行时,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即 , 则
此向心加速度也等于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gh):。
3、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卫星中的物体跟随卫星一起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受到的引力全部提供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其加速度即为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而对支持物没有弹力作用,处在完全失重状态。凡是工作原理与重力有关的仪器(如天平、水银气压计等)在卫星中都无法使用,凡是与重力有关的实验,在卫星中也无法进行。
引导学生思考:在正常运行的卫星中,有一物体自行脱落,该物体作何种运动?
引入:由于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力,轨道半径越大的卫星,运行速度越小,不同的卫星可能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卫星能和地球自转同步呢?
二、地球的同步卫星
1、同步卫星与地面相对静止,与地球自转同步,周期为24h。
2、同步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3、同步卫星定点在赤道正上方,离地高度(轨道半径)、运行速率、角速度、周期是唯一确定的。
分析:由于运行时,万有引力提供卫星运转的向心力,万有引力必须在轨道平面上,所以卫星的轨道平面必过地球中心,而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所以其轨道平面必定与赤道平面重合,且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赤道正上方。
设地球质量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同步卫星质量m,离地高度h,由牛顿第二定律:
(1)轨道半径(离地高度):
,
∴ 又∵ ∴
(2)运行速率:
【例2】我国于1986年2月1日成功发射了一颗实用地球同步卫星,于1999年11月20日又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21小时,绕地球14圈,又顺利返回地面。那么此卫星与飞船在轨道上正常运转比较:
A.卫星的运转周期较大 B.卫星的运转速率较大
C.卫星的加速度较大 D.卫星的离地高度较大
分析:飞船在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地球对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其周期小时,比同步卫星小,可得A、D正确。
【例3】我国发射的亚洲一号通讯卫星的质量为m,如果地球半径为R,自转角速度为,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卫星:
A.距地面的高度 B.环绕速度
C.受到地球引力为 D.受到地球引力为
分析:由和知A、B正确,由,把代入可知C正确,D肯定不对。
【例4】地球半径为R,距地心为r处有一颗同步卫星,另一星球半径为3R,距该星球球心为3r处也有一颗同步卫星,它的周期为72h,则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为地球的几倍?
解:对于地球的同步卫星:
,得,地球密度,
同理,某星球的密度为:
【课外作业】
1、教材:P5——(3)
2、学海导航:P2——4
【教学后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课外作业,板书设计,教学随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功率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课外作业,板书设计,教学随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2.功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课外作业,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