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1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1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实验器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让学生亲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实验,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有关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二、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及讲授法。
【实验器材】
激光光源、水槽(装有少量牛奶或豆浆的水)、玻璃砖、水、碗、筷子、钢笔、硬币、玻璃杯、鱼叉、盛有鱼的水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学生实验]
⑴请学生们透过玻璃砖看自己的手指,并注意调换观察的角度,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现象?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进行观察。
观察结果:视线越斜,错位越显著,如果视线垂直于玻璃砖的侧面则没有发生错位。
⑵再将筷子斜放在碗中,同学们从侧面观察,并分别谈谈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结果: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
[引入课题]
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定律,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中时,光是如何传播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光的折射。
(用小实验导入新课,既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又能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等。)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
提出问题:光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中时,光线是如何传播的?并把自己的猜想用图表示出来。
猜想:
(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
验证猜想的方法:实验探究法
实验设计:学生交流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激光光源、水、装有少量牛奶或豆浆的水槽)等。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学生动手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教师结合图,介绍以下名词: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I、折射角r。
学生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总结结论。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把教材的演示实验变为教师引导的学生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2]
提出问题:回顾光的反射规律及研究的方法,根据刚才的实验,大家猜测一下,光的折射可能遵守哪些规律?
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猜想,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
(学生按照前面的方法实验探究,教师巡查、指导、答疑,并时而指点操作不正确的学生,时而参与到学生的实验操作之中。大约10分钟后,许多学生画出了光路图,并整理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实验操作基本完毕。)
实验交流: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有的学生发现光路可逆、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入射光线靠拢法线,折射光线也靠拢法线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仔细观察,告诉学生折射也有定律,你们已经发现了折射定律中的许多内容,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继续探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对待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有弹性的内容。)
3.实践应用,思维拓展
⑴我们到海边玩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海水,当我们踏进时却没过胸部,使我们惊慌失措。为什么会出现海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的现象呢?
(在解释“眼睛受骗──池底变浅”时,要强调人看到池底,是从池底射出的光进到了眼睛。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利用前面讲过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的规律,画出从池底某点A发出的靠近法线的两条光线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使学生看到这些折射光线不能相交,但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折射光线好像是从交点射来的。再跟平面镜成虚像的情况对比,说明眼睛看到的是A点的虚像,虚像A′的位置在A之上。眼睛看到的池底各点都如此,所以看起来池底升高,池水变浅了。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对初中学生比较困难,因此只要求学生能听懂教师的讲解,知道这些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不必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自己独立地进行解释。)
⑵实验:在碗中放一枚硬币,组内成员调整自己的位置,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然后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一位同学慢慢向杯中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到什么现象。
了解硬币“升高”,筷子“弯折”的道理。
(通过合作交流,了解常见的折射现象,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物理知识有用、有趣。)
⑶叉鱼问题有趣,同学们可以试一试。钢笔“错位”问题,实际做一做。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4.合作交流,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态度等方面交流总结与评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4.1 光的折射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导入,实验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1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设计,第1课时,观察与思考,小结归纳,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1 光的折射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