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案
展开教学设计:高中课程标准.物理(人教版)必修2
主 备 人:王仕丰 学科长审查签名: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并对不同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价和选择.
2、解析:学习本节首先应认真看书,了解实验探究的内容、实验方法与实验技巧;探究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从而找到橡皮筋做功与小车速度之间的关系.认真体会课文“探究思路”所体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中提出的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功和速度关系的方法.学会这些探究问题的方法,不仅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是必要的,而且也可用于研究其他学科的问题.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知道实验方案中改变弹力做功大小与橡皮筋的条数成正比的方法.
2.知道实验方案中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3.知道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从寻找W-v的关系转向寻找W-v2关系是学生很难掌握的地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通过实验得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功的定义及计算式→实验测量 →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功与速度变化间的关系 → 练习、小结
2、教学情景
问题1.我们在选取橡皮筋时应该注意什么?
问题2.我们怎样来选择纸带上的点来确定小车的速度?
问题3.你能不能说出本实验中平衡摩擦力的原理?
例1:如图7-6-1为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过程得出的一条纸带.
图7-6-1
(1)应选哪些点距进行测量?
(2)怎样根据测得数据确定小车的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解析: (1)C、D间距最大,最大速度点一定在C、D之间;
(2)在可测量的点中,C点的速度最接近最大速度,可测量的最短时间就是tCD.
答案: (1)选用CD段,(2)v=LCD/tCD
思维总结:(1)橡皮筋做功过程结束时对应小车速度最大的状态.
(2)小车速度最大的点附近打点间距最大.
(3)某点附近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
(4)在打点纸带上,被测量的时间间隔是一个打点间隔.
拓展练习1-1: 如图所示,小车的运动情况可描述为A、B之间为_______运动,C、D之间为_______运动.
六、目标检测
1.本节探究的目的是研究外力对物体________与物体_________关系.
2.本节实验并不需要测量橡皮筋做的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是测出以后各次实验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 ,这样做可以大大简化操作.
3.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 和___________来测量,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法.打出的纸带上的点分布有________特点.
4.小车在运动过程中要受到摩擦阻力,类似于前面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可以使木板_________来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
5.本实验用到的器材:平板、小车、 、钉子、______、纸带.
配餐作业
从下列三组题中任意选择两组题完成,建议选择AB或BC
A组题
1.在本实验中,小车在运动中会受到阻力作用.这样,在小车沿木板滑行的过程中,除橡皮筋对其做功以外,还有阻力做功,这样便会给实验带来误差,我们在实验中想到的办法,使木板略微倾斜,对于木板的倾斜程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板只要稍微倾斜一下即可,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
B.木板的倾斜角度在理论上应满足下面条件:即重力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分力应等于小车受到的阻力
C.如果小车在滑行的木板上能做匀速运动,则木板的倾斜程度是符合要求的
D.其实木板不倾斜,问题也不大,因为实验总是存在误差的
2.本节是一个探究性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
A.探究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B.探究力与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关系
C.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关系
D.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设计意图:基础知识练习
B组题
3.对于橡皮筋做的功来说,直接测量是有困难的.我们可以巧妙地避开这个难题而不影响问题的解决,只需要测出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的多少倍,使用的方法是( )
A.用同样的力对小车做功,让小车通过的距离依次为s、2s、3s……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
B.让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第1次力为F,第2次力为2F、第3次力为3F……实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
C.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在实验中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
D.利用弹簧秤测量对小车的拉力F,利用直尺测量小车在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使可以求出每次实验中力对小车做的功,可控制为W、2W、3W……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C组题
1.质量为1 kg的重锤自由下落,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运动过程,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为6 V、50 Hz的交流电源,如图7-6-6所示,纸带上O点为重锤自由下落时纸带打点的起点,选取的计数点A、B、C、D、E、F、G依次间隔一个点(图中未画出),各计数点与O点距离如图7-6-6所示,单位为mm,重力加速度为9.80 m/s2,则
图7-6-6
(1) 求出B、C、D、E、F各点速度并填入下表:
计数点 | B | C | D | E | F |
速度(m/s) |
|
|
|
|
|
(2) 求出物体下落时从O点到图中各点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
计数点 | B | C | D | E | F |
功(J) |
|
|
|
|
|
(3) 适当选择坐标轴表示所要表示的物理量,在图7-6-7中找出重力的功与速度的相关量之间的关系.
图7-6-7
图中纵坐标表示_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由图可得重力所做的功与________成________关系.
设计意图:提高部分学生的能力
教学反思: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及其解析,目标及其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2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2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及其解析,目标及其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2.功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2.功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及其解析,目标及其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