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课外作业,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正确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正确理解动能定理,会进行动能定理的推导。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知道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动能定理。
2.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
课 件
【教学过程】
一、.动能的表达式
1、推导:
设质量为m的物体,初速度为υ1,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速度增加至υ2。在这个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W=F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由匀加速运动的公式,有,由此可得: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焦耳:1kg·m2/s2=1N·m=1J。
3、动能是标量。
二、动能定理
1、表达式:
2、内容:
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3、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动能定理的标量性:计算式为标量式,υ为相对参考系的速度。
(2)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单一物体,或者可以看成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3)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适用于直线运动,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只要求出在作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和正负即可。
(4)若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以分段处理,也可以全过程作为一整体来处理。
4、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3)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和EK2。
(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
【例1】如图1所示, mA=mB的两滑块A和B分别沿高度相同、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下滑,比较它们滑到底端时的速度、动能是否相同?
【例2】子弹以水平速度υ射入木板深s处,假设子弹在木板中的阻力是恒定的,那么子弹以速度υ/2水平射入木板中,射入深度是多少?
【例3】一物体以初速υ0竖直上抛,落回原处速度为υ1,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且大小不变,求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解析:本题必须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进行研究,而且要注意重力和阻力的功的不同特点,设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大小为f,则:
上升过程: ;下降过程: ,得:。
【课外作业】
1、教材:P5——(3)
2、学海导航:P2——4
【教学后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功率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课外作业,板书设计,教学随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2.功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课外作业,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