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导出新课,品味米饭,米饭,食物淀粉的鉴定,制作神秘的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让学生亲历,淀粉滴上碘酒会产生新物质,并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勤于探究、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的科学态度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科学习惯。
2、让学生通过淀粉滴上碘酒会产生新物质,并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记录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应。淀粉与唾液一起会生成新物质等科学知识。
4.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学习难点:米饭产生甜味的原因以及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准备:
分组: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几种常见的食物,(学生自备)。
教师:用淀粉写过字的纸、白纸、碘酒、喷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出新课
1、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边学过的内容。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
2、掌握的真不错。今天这堂课老师再带你们一起去体验下物质变化的奇妙之处。
二、品味米饭
首先让学生品尝米饭,在品尝时应注意,在嘴里要细细咀嚼,不要咽下去,体会味道有什么变化。然后抛出下面这个问题:“米饭为什么有甜味?”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么就让学生阅读教材30页上的资料,帮助他们解决。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实验
(一)、实验前,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摸一摸淀粉,看看碘酒的颜色。
2、滴管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滴碘酒后等30秒再观察。
3、实验室里的东西不能轻易品尝。
4、取少量米饭、淀粉做实验。
(二)、分组实验,对比
(1)实验一:在米饭上滴碘酒,观察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米饭变成了蓝色,这时可能有学生概念里己有淀粉遇碘酒变蓝色的知识,所以一看到米饭变蓝色,就会喊“是淀粉的作用”,强调变蓝色一定是淀粉起的作用吗?这里应该是我们的猜测吧。我这样做是为了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假设,然后启发学生寻找证据,设法去证明。
(2)第二个实验:在纯淀粉上滴碘酒,观察到什么?这就验证我我们之前的猜测,也验证了书上资料的内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假设一一验证的过程
(3)比一比。然后让学生比一比两种蓝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纯淀粉遇碘酒变成的蓝色更深一些。这时我会帮助学生分析:因为米饭中淀粉的含量不如纯淀粉高,所以表现出来的颜色深浅也不同,这里为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做好了铺垫。
(三)、揭示实验结论
实验结束小结:米饭里加上碘酒,变成了蓝色,使米饭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我们还可以用变蓝色这一特性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淀粉。
四、食物淀粉的鉴定
1、展示所带食物
展示食物,主要是检查一下学生有没有去认真的准备,还有就是看看食物的种类是否齐全。
2、假设
做实验之前让学生先猜测一下,食物中有没有淀粉,并把表格中猜测这一栏先填好。然后让学生去验证。
3、小组实验
(1)切切口
用小刀在被鉴定的食物上切一个小切口,把碘酒滴在切口上。因为如果不切个切口,那么食物与碘酒很难起反应。
(2)滴碘酒检验
可以把要检验的食物都滴上碘酒,然后再来观察。滴碘酒检验就是用刚学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假设。让学生再次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获得知识的过程。
4、观察颜色
在观察颜色时,学生可能会发现食物上所反应出的蓝色有深有浅,有浓有淡。解释,大部分食物中或多或少含有淀粉,颜色变化明显一些的,是富含淀粉的食物,颜色变化不明显,是含少量淀粉的,我们就归于含微量淀粉的食物.
5、师生共同运用这个表格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归类 ,以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实 验 记 录 表
五、制作神秘的信件
1、制作神秘信件的方法
演示我的神秘信件,用装有稀释碘酒的喷壶喷“白纸”,片刻显示出字迹、图案,再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课外延伸
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回家去做这个实验,提倡: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 化学变化 蓝色(含淀粉)
食物名称
猜测(会不会变色)
观察到的现象(颜色)
结 论
变蓝紫
不变蓝紫
变蓝紫
不变蓝紫
富含淀粉
微含淀粉
马铃薯
苹果
玉米
梨
菠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