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案 6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5457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2页。
知识目标:掌握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的原理,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能按要求设计基本实验。
情感目标:培养合作精神和对物理问题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方法:学生探究与老师指导相结合。
教学手段: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第一组:实验要求:使验电器的箔片张开。
实验器材: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验电器
起电方法:摩擦起电
根据初中的知识: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电。
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创造了电荷吗?
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就是由带电粒子构成的,带 (正电、负电、不带电)的质子和 (正电、负电、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原子核,核外有 (正电、负电、不带电)的电子。原子核正电荷的数量 (多于、少于、等于)核外电子负电荷的数量,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 (正电性、负电性、中性)。
核外的电子靠质子的吸引维系在原子核附近,通常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受到的束缚力较 ( 大、小),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一个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 电,另一个物体由于失去电子带 电。这就
是 起电。
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既 (有,没有)创造电荷,也 (有,没有)使电荷消灭,只是使电荷 ;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增加,减少,不变)。
第二组:实验要求:要求做一个爆炸式发型。
实验器材:感应起电机、红丝带假发
这个实验说明:同种电荷 ;
根据初中的知识:异种电荷 。
小试身手: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第三组:实验要求:要求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易拉罐滚动,使水流偏向。
实验器材:气球、毛皮、易拉罐、滴定管、烧杯
这个实验说明带电物体有 的特性。
铺垫设问:你知道带电物体为什么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
第四组: 实验要求:不接触的情况下使验电器的箔片张开
实验器材:玻璃棒、丝绸、验电器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 。
A
B
小试身手:怎样使图中的导体A、B分别带上正电、负电?
呼应铺垫设问:你知道带电物体为什么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
在静电感应实验中,同学们创造了电荷吗?
在静电感应实验中,同学们既 (有,没有)创造电荷,也 (有,没有)使电荷消灭,只是使电荷 ;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增加,减少,不变)。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也可以表述为: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请举出你所知的静电现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物理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电荷,电荷守恒定律,阅读课本,了解以下几个物理概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