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电荷,电荷守恒定律,阅读课本,了解以下几个物理概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新课教学:
一、电荷
电荷是一种物质属性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1)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 _____
(2)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_____
同种电荷相互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微观解释:
电子从一个物体_____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_____
失去电子---﹥带_____
(现代科学早已把物质结构的秘密揭开: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而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和一定数目的绕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所带正电量的总数与核外所有电子的负电量总数是相等的,且正电荷、负电荷分布的中心(常称电荷中心)重合.因而,在通常情况下,整个原子呈电中性(所谓不带电).当原子因某种原因(如摩擦、受热、化学变化等),而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时,原子就显为“带正电”,获得额外电子时,就显为“带负电”.所以,实质上物体的带电过程就是电子的得失过程.比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正电荷,实质上就是由于两者摩擦,组成玻璃棒的原子上的若干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使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而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
把带正电荷的C球移近彼此接触的导体A和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片____,这表明A、B都_____.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片就会____.如果先把A和B分开,再移走C,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片_____,接着让A和B接触,它们的金属箔片_____,这证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_____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_____。
2、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规律:近端感应_____电荷,
远端感应_____电荷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的原因:把带电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导体上的自由电子_____,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_________.感应起电没有创造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将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接触带电
微观解释:
电荷从一个物体_____到另一个物体
例:两个完全一样的金属小球A、B,其中A带电为Q,B不带电,将A与B接触后再分开,则A、B球的带电情况怎样?
★★★接触带电电荷分配原则
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导体接触,电荷会重新分配,若不受外界影响,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导体,接触后先发生正负电荷的中和,然后剩下的电荷量再进行电荷的重新分配;如果两带电体完全相同,则剩下的电荷平均分配
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
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
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
结论: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_____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_____
失去电子:带_____
例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
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附近,有一个绝缘金属球b,
开始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在使a带电,则:( )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
C、b立即把a排斥开
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例】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
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
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
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
通过刚才对三种起电方式本质的分析,思考满足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二、电荷守恒定律:
1、起电的本质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
表述一:
电荷既不能____,也不能____,它只能从一个物体___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___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_____。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_____。
三、阅读课本,了解以下几个物理概念:
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元电荷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 e=1.60×10-19C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比荷
电荷的电荷量q与其质量m的比值q/m,符号:C/㎏
总结:(板书)
一、电荷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1)正电荷 (2)负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带电
二、电荷守恒定律
三、几个概念
电荷量
元电荷
比荷
课后习题
例1: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例2: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 )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例3: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球带的电荷量为q,B、C均不带电。现要使B球带的电荷量为3q/8,应该怎么办?
教后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巩固迁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巩固迁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