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展开课程名称
1课时
课型
综合解决课
课程标准
认识电荷并用电荷守恒定律解答相关问题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记住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从物质的微观结构角度认识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本质,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3.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叙述电荷守恒定律内容,准确把握元电荷的含义并建立电量的概念,明确电荷量不连续变化。
4.学生能够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任务)及问题
学习活动及行为
【模块一】电荷
问1:自然界中存在几种电荷,是怎样规定的?它们的相互作用规律如何?
(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问2:原子的微观结构如何?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如何?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在通常状态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绝对值相等,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所以物体一般宏观表现为中性。通常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
在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自由电子穿梭其中。)
【模块二】三种起电方式
问1.不同物质间摩擦起电的原因?相同的物体间摩擦会起电吗?
(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两物体带的电量是一样的。 不会起电。)
问2:通过教材第3页的实验总结什么是静电感应?以及感应起电的特点和本质,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问3:什么是接触起电?电荷量的分布满足什么样的规律?
(一个带电荷的物体与另一物体(带电或不带电)接触,电荷会发生转移。这种起电方式,称为接触起电。电荷量的分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当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接触后把剩余电荷量平分。)
【模块三】电荷守恒定律
问1: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第一种表述: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问2:什么是电荷量?单位如何?什么是元电荷?用什么表示,值为多少?电荷量是连续变化的量吗?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电荷量e的值:e=1.60×10-19C)
问3:导体上的净电荷和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有何区别??
(导体上的净电荷是指导体中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不为零时,正负电荷抵消后的电荷,导体的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指导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在导体的表面和内部都可以分布“自由电荷”。)
【模块一】电荷
例1.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1-1-1所示,现使b带正电,则( )
a
b
图1-1-1
A.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B.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D.b立即把a排斥开
【模块二】三种起电方式
例2.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8C的电量,另一个带-2×10-8C的电量。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
【模块三】电荷守恒定律
例3. 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 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体B带负电
B .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C .若A不动,将B沿图中aa’分开,则两边的电荷量大小可能不等,与如何分布有关
D. 只要A与B不接触,B的总电荷量总是为零
【知识评价】
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2.下列关于电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CD )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
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显正电性
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的异种电荷消失
3.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小段距离,发现两小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带电情况可能是( BCD )
A.A和B原来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A和B原来带有同种电荷
C.A和B原来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A和B原来只有一个带电
4.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金属体,其中C球带正电,A、B两个完全相同的枕形导体不带电。试问:(1)如何使A、B都带等量正电?(2)如何使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
B
A
C
图1-1-1
【针对模块一】
课前分发《电场强度》问题生成导读单并结构化预习.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生:思考并独立完成预设问题
【针对模块二】
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
生:学生先独立后小组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师:巡观,有效点评总结。
【针对模块三】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用幻灯片展示相关内容
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师:巡观,有效点评总结。
【针对模块一】
生:训练
师:指导
(例1. b带电后,由于静电感应,a的近b端和远b端分别出现等量的负电荷和正电荷,b对a的吸引作用大于排斥作用。a、b接触后带同种电荷,又相互排斥。故选项B正确。)
【针对模块二】
生:训练
师:指导
(例2.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要平均分配电量,故两球均带,带正电。)
【针对模块三】
生:训练
师:指导
答案:BD
教学
反思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6 导体的电阻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6 导体的电阻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典例分析,知识评价,针对模块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2 电动势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 电动势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评价训练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3 欧姆定律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 欧姆定律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评价,针对模块一,针对模块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