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当堂检测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eq \a\vs4\a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引起的
B.一个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不带电物体,两个物体有可能带上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做功而使物体产生了电荷
D.摩擦起电是质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解析:选A.三种起电方式都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接触起电时,两物体带同性电荷,故B、C、D错误,A正确.
eq \a\vs4\al(2.)对于一个已经带电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上一定有多余的电子
B.物体上一定缺少电子
C.物体的带电量一定是e=1.6×10-19C的整数倍
D.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任意的一个值
解析:选C.带电物体若带正电则物体上缺少电子,若带负电则物体上有多余的电子,A、B项错误;物体的带电量一定等于元电荷或者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项正确,D项错误.
eq \a\vs4\al(3.)
图1-1-4
(2012·江苏启东中学高二月考)如图1-1-4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 )
A.金属球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可能带负电
C.金属球可能带正电
D.金属球一定带负电
解析:选AB.验电器的金箔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两金箔带电荷量的多少.如果A球带负电,靠近验电器的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箔上的正电荷逐渐“上移”,从而使两金箔张角减小,选项B正确,同时否定选项C.如果A球不带电,在靠近B球时,发生静电感应现象使A球靠近B球的端面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背向B球的端面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负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由于负电荷离验电器较近而表现为吸引作用,从而使金箔张角减小,选项A正确,同时否定选项D.
eq \a\vs4\al(4.)
图1-1-5
(2012·合肥一中高二检测)如图1-1-5所示,A、B是两个带有绝缘支架的金属球,它们原来均不带电,并彼此接触.现使带负电的橡胶棒C靠近A(C与A不接触),然后先将A、B分开,再将C移走.关于A、B的带电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带正电,B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
C.A、B均不带电
D.A、B均带正电
解析:选A.C接近A后A带正电,B带负电.分开A、B后,A带正电,B带负电,所以选A.
eq \a\vs4\al(5.)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
解析:(1)A、B带同种电荷,设电荷量为Q,C与A接触后,由于形状相同,二者平分电荷量,A、C所带的电荷量均为eq \f(1,2)Q,C与B接触后平分二者电荷量,则B、C的电荷量均为eq \f(1,2)eq \b\lc\(\rc\)(\a\vs4\al\c1(\f(1,2)Q+Q))=eq \f(3,4)Q,A、B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eq \b\lc\(\rc\)(\a\vs4\al\c1(\f(1,2)Q))∶eq \b\lc\(\rc\)(\a\vs4\al\c1(\f(3,4)Q))=2∶3.
(2)A、B带异种电荷,设电荷量分别为Q、-Q,A、C接触后,平分电荷量Q,A、C的电荷量均变为eq \f(1,2)Q;C再与B接触,平分二者的总电荷量,C、B的电荷量均为eq \f(1,2)eq \b\lc\(\rc\)(\a\vs4\al\c1(\f(1,2)Q-Q))=-eq \f(1,4)Q,则A、B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eq \b\lc\(\rc\)(\a\vs4\al\c1(\f(1,2)Q))∶eq \b\lc\|\rc\|(\a\vs4\al\c1(-\f(1,4)Q))=2∶1.
答案:(1)2∶3 (2)2∶1
一、单项选择题
eq \a\vs4\al(1.)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 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解析:选A.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单位,不是指具体的带电体,所以A错B对;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电子的电量,故C、D对.
eq \a\vs4\a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
C.摩擦起电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解析:选D.自然界中的电荷量不是任意无限可分的,其最小单位为元电荷所带电荷量1.60×10-19 C,故A项错.物体不带电,是由于其内部正、负电荷的量值相等,对外不显电性,故B项错.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摩擦起电同样不能创造电荷,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过程,故C项错.自由电子是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两端带等量异种电荷,选项D正确.
eq \a\vs4\al(3.)把一不带电的金属小球移近一个带电的金箔验电器,金箔的张角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答案:B
eq \a\vs4\al(4.)
图1-1-6
(2012·合肥一中高二检测)如图1-1-6所示,金属棒A带正电,让其靠近验电器B,则( )
A.验电器金属箔片不张开,因为棒A没有和B接触
B.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了正电
C.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了负电
D.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了正电
解析:选D.根据静电感应原理可知,金属棒A靠近验电器B时,会使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产生静电感应而带上负电,同时金属箔片带上等量正电荷,金属箔片便张开,故只有D正确.
eq \a\vs4\al(5.)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图1-1-7
解析:选B.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根据静电感应现象的规律,若金属球带正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吸引上来,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负电荷,箔片带正电荷;若金属球带负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排斥到最远端,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正电荷,箔片带负电荷.B项正确.
eq \a\vs4\al(6.)(2012·重庆一中高二检测)把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一下再分开一小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这两个金属小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
A.两球原来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两球原来带有同种电荷
C.两球原来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两球中原来只有一个带电
解析:选A.当两球带有等量异种电荷时,两者接触,发生中和,之后两者无作用力,故A不可能互相排斥,B、C、D三种情况相互接触再分开都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本题选A.
eq \a\vs4\al(7.)
图1-1-8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不带电,如图1-1-8所示,现使b球带电,则( )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
C.b立即把a排斥开
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解析:选D.b球带电就能吸引轻质小球a,接触后电荷量重新分配,那么a、b球带同种电荷,然后就要相互排斥.因此本题突出“近旁”,以表达吸引并能接触.
eq \a\vs4\al(8.)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丙物体带电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②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③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④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1.6×10-15 C而带正电,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为1.6×10-15 C-8×10-16 C=8×10-16 C,①、④正确,故选B.
eq \a\vs4\al(9.)(2012·蚌埠二中高二检测)如图1-1-9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的带正电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1-1-9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A>QB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
解析:选D.静电感应使得A带正电,B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导体球C静电感应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使B部分带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A部分移走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但由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关,自由电子在不同位置所受C的作用力的强弱是不同的,这样导致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的不均匀,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从不同位置切开时左右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值QA、QB是不同的,故只有D正确.
二、非选择题
eq \a\vs4\al(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二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三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研究性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两板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步骤二中金属球与箔片组成的整体发生静电感应现象故箔片张开,步骤三中两块板同时插入空心金属球,总电荷量为零,不发生静电感应现象,故箔片不张开,该实验能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答案:(1)起电板使验电器感应起电 (2)两块板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3)能
eq \a\vs4\al(11.)
图1-1-10
如图1-1-10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C的电荷量,求:
(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
(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
解析:(1)金属瓶上收集的电子数目为:
N=eq \f(Q,e)=eq \f(-8×10-12 C,-1.6×10-19 C)=5×107(个).
(2)实验的时间:t=eq \f(5×107,104 s-1)=5000 s.
答案:(1)5×107个 (2)5000 s
eq \a\vs4\al(12.)
图1-1-11
(2012·江苏金陵中学高二检测)如图1-1-11所示,大球A原来的电荷量为Q,小球B原来不带电,现在让小球与大球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小球获得的电荷量为q;现给A球补充电荷,使其电荷量为Q,再次让小球接触大球,每次都给大球补充到电荷量为Q,问:经过反复多次接触后,小球的带电荷量为多少?
解析:由于两个球的形状和大小不等,所以在接触过程中,两球的电荷量分配比例不是1∶1,但应该是一个确定的值.根据第一次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两者的电荷关系可知,此比例为(Q-q)∶q.经过多次接触后,从大球上迁移到小球上的电荷量越来越少,最终将为零,设最终B球带电荷量为q′,则有eq \f(Q-q,q)=eq \f(Q,q′),解得q′=eq \f(Qq,Q-q).
答案:eq \f(Qq,Q-q)
实验
操作
步骤一:手持有机玻璃棒,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
步骤二:将其中一块板插入箔片验电器上端的空心金属球(不要接触金属球)
步骤三:将两块板同时插入空心金属球
实验
图解
实验
现象
箔片张开
箔片闭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1 电源和电流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关于电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1第三章 磁场1 磁现象和磁场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磁场的基本性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巩固练习,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