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3.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难点
1.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
2.会用已知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巩固基础
1.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科学家是 ( )
A.牛顿 B.开普勒 C.卡文迪许 D.爱因斯坦
2.物体在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在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1/6,这说明了( )
A.地球的半径是月球半径的6倍
B.地球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6倍
C.月球吸引地球的力是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的
D.物体在月球表面的重力是其在地球表面的重力的
3.某行星的一颗卫星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绕行星运行,运行的周期是T。已知引力常量为G,这个行星的质量M=__
4. 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则地球质量M=__
5.已知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可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约为1.5×1011m,公转周期约为3.2×107s,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则可估算太阳质量为_______kg(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6. 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个不知名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宇航员进行预定的考察工作,宇航员能不能仅用一只电子表通过测定时间来测定该行星的密度? 说明理由.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
7.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地球半径R,月球中心与地球中心间距离r,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h,月球绕地球的运转周期T1,地球自转周期T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某同学根据以上条件,提出一种估算地球质量M的方法:
同步卫星绕地心做圆周运动,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 T=T2,由牛顿第二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得,得
(1)请判断上面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法和结果。
(2)请根据已知条件再提出两种估算地球质量的方法,并解得结果。
提升能力
8.为了估算一个天体的质量,需要知道绕该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另一小星球的条件是 ( )
A.质量和运转周期
B.运转周期和轨道半径
C.轨道半径和环绕线速度
D.环绕速度和质量
9.某恒星有一颗行星,它绕该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是T,恒星的半径为R,行星高度为h,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该恒星的平均密度为_______.
10.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由两颗靠得很近的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两颗星必须各自以一定的速率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点转动,才不至于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将它们吸引到一起.已知这两颗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相距L,求这两颗恒星的转动周期.(引力常量为G)
感悟经典
“天宫一号”与物理
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 于北京时间 2011 年 9 月 29 日 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与之相关的某些物理问题分析如下:
1.“天宫一号”飞船在太空遨游,它是否受力的作用,为什么?
答案: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飞船受地球引力提供向心力,但在飞船这个非惯性系中,感觉似乎不受力,就像在自由落体的电梯里,里面的人感觉失重一样
2.“神舟”飞船升空后,会及时展开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就开始为飞船提供“源动力”。人们把太阳能电池称为“载人飞船系统动力之源”。以下关于太阳能电池的作用及飞船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能供飞船系统的各种电器用电,如通讯设备、计算机、自动控制等;
B、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能主要用来为飞船的运行提供动力,如变轨、姿态调整等;
C、飞船的变轨、姿态调整等要靠发动机,即火箭提供动力;
D、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答案:ACD
3.在飞船的实验室里,仍然能够使用的仪器是( )
A 密度计 B 酒精温度计 C 天平 D 水银气压计
答案:B
4.“神八”进入轨道后它的运行速度是不是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加速行驶才能追上“天宫”?
答案:不是。“神八”追上“天宫一号”主要是靠二者的高度不一样,“天宫一号”稍高一些,根据“高空低速大周期”可知,“神八”快一些,所以能追上“天宫一号”。
5.“天宫一号”为什么要降低轨道?
答案:“天宫一号”的测试轨道为 350km,与“神八”对接时轨道高度为 343km。因为高一点的大气密度就小了,这样使它的衰减就小了,每转一圈轨道都要降低,这叫轨道衰减(大气阻力) 。 所以如果没有任务的话就把它放高一点,这样高度衰减的就比较慢,这样节省推进剂。如果 现在就维持在将来要对接的 343 公里以上,就得不断的给它加推力、加速爬高。
6.卫星的发射过程中涉及的问题
轨道倾角: 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按轨道倾角可将卫星运行轨道分为四类:
①顺行轨道:特征是轨道倾角小于 90°,在这种轨道上的卫星,绝大多数离地面较近,高度仅为数百公里,故又称为近地轨道.我国地处北半球,要把卫星送入这种轨道,运载火箭要朝东南方向发射,这样能充分利用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部分速度,从而可以节约发射能量,我国的"神舟"号试验飞船都是采用这种轨道发射的;
②逆行轨道:特征是轨道倾角大于 90°,欲将卫星送入这种轨道运行,运载火箭需要朝西南方向发射.不仅无法利用地球自转的部分速度,而且还要付出额外能量克服地球自转部分的速度.即逆着地球的旋转方向发射耗能较多,因此除了太阳同步轨道外,一般不采用这种轨道发射;
③赤道轨道:特征是轨道倾角为 0°,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这种轨道有无数条,但其中有一条相对地球静止的轨道,即地球同步卫星轨道.计算可知当卫星在赤道上空 35786公里高处自西向东运行一周约为24小时,即卫星相对地表静止。从地球上看,卫星犹如固定在赤道上空某一点随地球一起转动.在同步卫星轨道上均匀分布3颗通信卫星即可以进行全球通信的科学设想早已实现.世界上主要的通信卫星都分布在这条轨道上;
④极地轨道:特点是轨道倾角恰好等于 90°,它因卫星过南北两极而得名,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可以飞经地球上任何地区的上空.
第四节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答案:1.C 2.D 3. 4. 5. 2×1030
6 .解答:能测定该行星的密度
设该行星的半径为R,行星和宇航员的质量分别为M、m,秒表测定转一周的时间为T,
宇航员受到该行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他的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①
设该行星的密度为ρ,有:
②
由① ②得:
7. (1)上面结果是错误的,地球的半径R在计算过程中不能忽略,正确解法和结果:由牛顿第二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得,得
(2)方法一: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得,得
方法二:在地面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有得
8.BC 9.
10. 解析:由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来求即可.m1、m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1、R2,它们的向心力是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所以
①
②
③
由①②③有:
得:
代入①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课时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行星绕恒星作圆周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2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同步测试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