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组 测试卷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475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组 测试卷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475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组 测试卷及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475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组 测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组 测试卷及答案,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组 测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 ( 2分 ) 根据课文《大自然的启示》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人类自古就想能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这句话是比喻句。
2. ( 2分 )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3. ( 2分 ) 根据课文《大自然的启示》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人类从蚊子身上得到启示,最终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
4. ( 8分 ) 判断句子的正误。 (1)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2)本课的故事发生在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不按自然规律办事,有时也会收到一些惊喜。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就会做出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
5. ( 8分 )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啄、蠢、祸”三个字都是三拼音节。 (2)“沙滩、无遮无拦、返回”中划线字的韵母相同。 (3)“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从划横线的词看出,这是一个比喻句。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填空题
6. ( 3分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宽敞— 洁净— 干枯—
7. ( 3分 ) 照样子,写词语。
一根根: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 ( 4分 )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________②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大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________③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________④“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________
9. ( 4分 ) 解释词语的意思。 ①争先恐后:________。②鱼贯而出:________。③愚不可及:________。④气喘吁吁:________。
10. ( 4分 ) 看拼音,写词语。lǚ yóushā tānzhēn cháqǐ t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 4分 ) 选择恰当的词语搭配起来
气候________ A. 气温
结构________ B. 黄河
治理________ C. 温暖
气温________ D. 松散
12. ( 6分 ) 选词填空。 观察 侦察 观看
①________了这场演出,大家都说大开了眼界。
②我一直在________蜘蛛捉虫的现象。
③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________敌情的呀!
企图 妄图 希望
④敌人________把战士门一网打尽。
⑤妈妈________我多学点本领。
⑥嘲鸫________把幼龟拉到沙滩上去。
13. ( 7分 )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 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这是因为 。②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 船头是尖尖的, 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木头的鲸, 常常 地超过海轮。这是因为 。
14. ( 8分 ) 加偏旁,变新字。
虫——________ ________ 乃——________ ________
口——________ ________ 土——________ ________
三、综合题
15. ( 6分 ) 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判断下列句子,对的“正确”错的“错误”。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 (2)黄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忧患。 (3)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16. ( 6分 ) 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判断下列句子,对的“正确”错的“错误”。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 (2)黄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忧患。 (3)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17. ( 8分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作者构思巧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快到什么程度呢?作者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是跑得快呀!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1)你知道文中所介绍的物品叫什么名字吗?
(2)文中物品的作者用 来表现骏马奔跑速度之快。
(3)根据词义,在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①平平安安,一点损伤和意外都没有发生。 ②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18. ( 10分 )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蝙蝠与雷达(节选)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______飞,______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它 飞, 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公开 后退 (3)写出意思相近的词。立刻 揭开 (4)人们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你能从生活找出相关的例子吗?①人们根据 发明了 。②人们根据 发明了 。
四、现代文阅读
19. ( 5分 ) 课外阅读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老婆婆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见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你这淘 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为什么对自己的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视儿不见 喜色 疲惫不堪 (2)“女孩愣住了。”为什么单独一句话在文中成段? (3)文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答案
一、判断题1【答案】错误 2【答案】 错误 3【答案】错误 4【答案】 (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正确 5【答案】 (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二、填空题6【答案】 宽阔;干净;枯竭 7【答案】一条条;一只只; 一个个 8【答案】 反问;比喻;设问;疑问句 9【答案】 ①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②贯,连接、连续。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③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④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10【答案】旅游;沙滩;侦察;企图 11【答案】C;D;B;A 12【答案】观看;观察;侦察;妄图;希望;企图 13【答案】 光秃秃;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虽然;但;却;轻而易举;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而“流线型”在水中收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14【答案】蚀 ;侵蚀; 奶;奶奶; 扣;扣子;肚;肚子
三、综合题15【答案】 (1)正确
(2)错误
(3)正确 16【答案】 (1)正确
(2)错误
(3)正确 17【答案】 (1)马踏飞燕
(2)马踏在飞燕上
(3)安然无恙;风驰电 18【答案】 (1)一边;一边
(2)秘密;推进
(3)略;略
(4)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响尾蛇;发明了响尾蛇导弹
四、现代文阅读19【答案】 (1)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欢喜的神色;形容非常疲乏
(2)突出了女孩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起强调作用。
(3)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见女儿回来后的欣喜,从而突出母亲爱女情深。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