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2 电动势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2 电动势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电动势”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和基础,又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很突出的难点。不仅概念本身比较抽象,而且需要区别电压的概念,它贯穿“恒定电流”“电磁感应”“交变流电”三个章节,在中学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又是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法,了解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
(2)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电动势是反映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了解电源内部存在内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物理学史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人文情怀。
(2)通过对电池种类的了解,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3)通过实验和探索,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2.难点
(1)电动势和非静电力这两个概念的引入。
(2)如何了解电源内部还有内阻。
3、突破方法
为了突破第一个难点,本课采用了类比法,通过小球在轨道中的循环运动来引导学生推测出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和非静电力的做功情况,然后从功能关系阐释能量的转化,引出电动势的概念。
为了突破第二个难点,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对比实验,电动势为1.5V的干电池能使氖泡发光,而串联起来的果汁电池和牛奶电池(达到1.5V以上)却不能使氖泡发光,从而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自主探索出电源里面有内阻。然后再做一个演示实验,在果汁中加稀硫酸,电动势不变,但内阻减小,使氖泡发光,让学生获得实验成功的愉悦体验。
从实验入手,一节电池和三节电池分别给同一小电珠供电,前者更亮,设下疑问。从内外电路的静电力分析得出非静电力,并从电源上找原因,接着解剖干电池发给学生,发了蓄电池并倒入硫酸电灯逐渐亮,演示苹果电池使灵敏电流计呈现偏转现象。之后引出电源的作用,非静电力搬动电荷的能力,又演示手摇发动机实验,通过与抽水机的类比得出电源电动势的基本知识。最后回归不同型号的干电池让学生找出参数,回应课堂引入实验:说明电源内部有电阻。
从教师中的所见所闻:遥控、扬声器需要电池入手,让学生四人一组在各种电池上找出那些参量与物理有关。学生回答如正负极,1.5V、1.2V,不同的型号,600mAh。从电容器充放电知识,电流的持续发光需要电源。列举电源的作用。与水泵进行类比,与两者外部和内部受力情况、做功情况、能量转化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电源的定义。并例举了不同的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接着从几种水泵抽水的能力类比几种电源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大小,提出用比值定义电源的转化本领大小,提出电动势的概念。进而提出了电动势的基本知识,最后呼应课前呈现的几种电源的重要参量,布置作业——完成可充电池的调查表。
四、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概念
运用实验设疑,运用直观的解剖教具,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概念选用事例和实验事实。引入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事例,如一节电池比三节电池供电能力更强,小电珠更亮。
电源的概念学生日常生活有很深的印象,但概念的广度不够。学生往往仅局限于干电池、电动机、发电厂等电源,无法将电源拓宽到: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源的装置。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感电池、生物电源等等。因此尽可能的出示直观模型、PPT图示、实验验证是很有必要的。
2、建立概念
物理概念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抓住主要因素,排除次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采用类比的手段,将电源类比于水泵,通过受力情况、做功情况、能量转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共性,有力地促进学生形成电动势抽象概念的理解。对应常见干电池的电动势1.5V,学生的第一原汁原味的印象就是电压。电动势这一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物理量,其本质内涵很容易与“都是伏特为单位”这一非本质联系所掩盖,被电源提供电压的功能所掩盖。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内外电路的方方面面进行类比分析,使学生将信将疑的区别电动势与电压的概念。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出本质,摈弃非本质,通过比例手段定义,顺利建立电动势概念。
3、讨论运用概念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在讨论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变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电动势的概念来分析一些具体问题,这样学生对电动势的概念就不会感到空洞难懂。
概念教学模式的基调“教师呈现概念——学生记忆概念——辨析强化概念——巩固运用概念”
不仅要讲清概念的本质,而且要讲清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4、课堂小结
这节课讨论了电源具有保持电压和转化能量的特性,而电动势是用来表征电源特性的重要物理量. 我们通过特殊、一般和本质这样三个不同的层次,剖析了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六、布置作业
阅读科学漫步 完成问题与练习1、2、3、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2 电动势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2 电动势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2 电动势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教具,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