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2 电动势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2 电动势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闭和电路欧姆定律
通过分析,掌握测定电动势与内电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设计电路和选择电路
(2)学会利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具备敢于质疑的习惯,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不断求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图线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图线得到结论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分析归纳法
[教具准备]: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 开两节电池,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现在有一个干电池,要想测出其电动势和内电阻,你需要什么仪器,采用什么样的电路图,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归纳:
(1)E= U + I r实验电路:课本图2.9--1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出两组电压、电流列方程解。
(2)E=I R+ I r实验电路:课本图2.9--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阻箱。测出两组电流列方程解。
E=U + Ur/R实验电路:课本图2.9—3
实验器材:电压表,电阻箱。测出两组电压列方程解。
这几种方法均可测量,今天我们这节课选择用(V)、(A)测量的这一种
(二)、新授课
2、选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电阻
(1)讨论分析: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电流表00.6A量程,电压表03V量程。
滑动变阻器050Ω。
选用电路
提出问题:选用电路时,还可将(A)接在外面,原则上也是可以的,那么我们在做实验时是否两个都可以,还是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回答:两种方式测量都会带来误差。
引导误差分析:
选用哪种方式,要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确定,现在要想测出电源的内阻,如果采用图乙方式,最后得到的结果相当于电源内阻与电流表内阻的总和,而两者相差又不太多,这样一来误差就会比较大,所以应采用图甲的电路图。明确各仪器的规格。此外,开头一个,导线若干。
3、数据处理:
将数据描在图上,利用图线解决问题。
(1)图线的纵坐标是路端电压,它反映的是:当电流强度I增大时,路端电压U将随之减小,U与I成线性关系,U=E-Ir。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是电源的性质,所以也叫电源的外特性曲线。
(2)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中,U与I成正比,前提是R保持一定,而这里的U――I图线中,E、r不变,外电阻R改变,正是R的变化,才有I与U的变化。
实验中至少得到5组数据,画在图上拟合出一条直线。要求:使多数点落在直线上,并且分布在直线两侧的数据点的个数要大致相等,这样,可使偶然误差得到部分抵消,从而提高精确度。
讨论:将图线延长,与横纵轴的交点各代表什么情况?
归纳:将图线两侧延长,分别交轴与A、B点。
描绘U—I图象:
A点意味着断路情况,它的纵轴截距就是电源电动势E。
B点意味着短路情况,它的横坐标是I=E/r,r=E/I
说明:①A、B两点均是无法用实验实际测到的,是利用得到的图线向两侧合理外推得到的。
4、误差分析:
实验中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请同学们进一步讨论,选用甲电路得到的数值是偏大还是偏小?
引导学生:利用图线及合理的推理
结论:r真>r测 E真>E测
选用乙电路得到的数值是偏大还是偏小?
5、课后小结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要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选用合适的电路。
(2)利用图线进行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布置作业:
课外探究小实验:测“水果电池的电动势与内电阻”
讨论课本P74页练习第3题。坐标的选取方法及坐标轴截距的物理意义?
作业纸
教后记:
历届学生都会在连接实物图,滑变得接法以及安培表得外接内接上不断得出问题,这次要在规范学生得画图,培养学生在接法得选择上养成判断得习惯。次数
1
2
3
4
5
电流(I)
电压(U)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0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案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2 电动势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2 电动势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 题,课 型,授课日期,授课班级,主 备 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