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电阻定律》 教案8

    《电阻定律》 教案8第1页
    《电阻定律》 教案8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2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教具,主要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电流、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2.掌握电流的概念,并能处理简单问题。3.巩固掌握欧姆定律,理解电阻概念。4.理解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并能运用。5.掌握电阻定律,认识电阻率的物理意义。二、重点、难点分析1.电流的概念、电阻定律、欧姆定律是教学重点。2.电流概念、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电阻率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三、教具1.欧姆定律(伏安特性曲线)直流电源(稳压),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待测电阻。2.电阻定律:电压表,电流表,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酒精灯,电阻丝(一根),自制电阻丝示教板。说明:电阻丝示教板上,有电阻丝A,电阻丝B,其中B对折,其长度是A的两倍,电阻丝C是与A相同且等长的两根电阻丝并联而成。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学习场。电场对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若是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发生定向移动。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之前,其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也有电荷定向移动。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二)教学过程设计1.电流1)什么是电流?大量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形成的条件:静电场中导体达到静电平衡之前有电荷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用导体与电源两极相接。导体,有自由移动电荷,可以定向移动。同时导体也提供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导体包括金属、电解液等,自由电荷有电子、离子等。导体内有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电场,或者说导体两端有电势差,从而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持续电流形成条件:要形成持续电流,导体中场强不能为零,要保持下去,导体两端保持电势差(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电流。导体中电流有强有弱,用一个物理量描述电荷定向移动的快慢,从而描述电流的强弱。3)电流(I量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这样可以通过电荷定向移动的快慢来描述电流强弱,这个比值称为电流。单位:安培(A1A=1C/s性质:标量。初中学过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但电流是有方向的。(有方向的量不一定是矢量,是否矢量关键看满不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4)电流分类:直流电里,若电流不变,就称为恒定电流,这是高中阶段电流知识的重点。前面讨论了电流,尤其是持续电流的形成,要求导体两端有电势差,即电压。电流与电压究竟有什么关系?这可利用实验来研究。实验1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R0为待测电阻(定值电阻)。闭合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记下触头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电压表测得的是导体R0两端电压,电流表测得的是通过导体R0的电流,记录在下面表格中。把所得数据描绘在IU直角坐标系中,确定UI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这些点所在的曲线包不包括原点?包括,因为当U=0时,I=0。这些点所在曲线是一条什么曲线?过原点的斜直线。R0换成与之不同的R'0,重复前面步骤,可得另一条不同的但过原点的斜直线。结论:给定导体,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IUI=kU对不同导体图象斜率k不同。相同电压U0下,两导体电流分别为I1I2I1I2,导体2对电流阻碍作用比导体1大,I1=k1UI2=k2U2.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大量实验表明,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电解液等)。3.电阻1)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2)量度式:R=U/I说明:对于给定导体,R一定,不存在RU成正比,与I成反比的关系。这个式子(定义)给出了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3)单位:电压单位用伏特(V),电流单位用安培(A),电阻单位用欧姆,符号Ω,且1Ω=1V/A常用单位: 1kΩ=1000Ω1MΩ=106Ω电阻是导体的特性,电阻与导体的哪些因素有关?4)影响电阻的因素: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越长,阻碍作用会不会越大?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压不变,单位时间里通过电荷将增加,从而电阻变小。实验2按如图所示电路,依次将 A  B C三段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中,利用 R=U/I测出三段电阻丝电阻,并加以比较。应指出:B电阻丝长度是A2倍,测出电阻也约为A2倍。说明:RL C电阻丝与A等长,为了改变横截面积,C的两根电阻丝并排连入电路中,相当于横截面积增加1倍,测出电阻比A电阻小,约为A电阻的一半。k不同。 k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质,称作电阻率,用ρ表示。时,ρ在数值上等于R强调:ρ的大小由导体材料决定。      ρ的大小与温度有关,一般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实验3把单独一根电阻丝接入前图所示电路中,测出电阻来,用酒精灯加热。再看电压表、电流表读数,可以计算出电阻,从而判断电阻增大了。总结:电阻定律导体电阻跟它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三)复习巩固导体两端电压U不变,导体电阻率ρ,长L,横截面积S,问经过t秒后,通过导体任一截面的电量。Ut不变,导体材料也不变,要让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加倍,可采用什么办法?Ut及导体体积都不变,导体材料给定,要让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加倍,可采用什么办法?(北京二中  范京) 

    相关教案

    教科版2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2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共2页。

    教科版选修3-12 电阻定律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选修3-12 电阻定律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教学,半导与体,超导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选修3-12 电阻定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选修3-12 电阻定律教案设计,共3页。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