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在下列关于x的函数中,一定是二次函数的是( )
A.y=﹣3x B.xy=2 C.y=ax2+bx+c D.y=2x2+5
2.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只有一个实数根
C.有两个不相的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3.将抛物线y=3x2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所得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
A.y=3(x﹣2)2+6 B.y=3(x﹣2)2﹣6
C.y=3(x+2)2+6 D.y=3(x+2)2﹣6
4.如图,直线a∥b∥c,直线l1、l2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点D、E、F.若AB:BC=1:2,DE=3,则EF的长为( )
A.1.5 B.6 C.9 D.12
5.如图,一艘轮船由西向东航行到O处时,发现A岛在北偏东64°的方向且与轮船相距52海里,在A岛周围20海里水域有暗礁.若该轮船不改变航向继续航行,为了保证航行安全,需要计算A到OB的距离AC.下列算法正确的是( )
A.AC=52cos64° B.AC=
C.AC=52sin64° D.AC=52tan64°
6.对于抛物线y=﹣(x+1)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口向上
B.对称轴是直线x=1
C.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D.函数的最大值是3
7.若抛物线y=ax2经过点P(﹣,4),则该抛物线一定还经过点( )
A.(4,﹣) B.(,4) C.(﹣4,) D.(﹣,﹣4)
8.将抛物线y=x2﹣4x﹣2在x轴上方的部分记为M1,在x轴上及其下方的部分记为M2,将M1沿x轴向下翻折得到M3,M2和M3两部分组成的图象记为M.若直线y=m与M恰有2个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为( )
A.m>6或m<﹣6 B.m=0或m<﹣6 C.﹣6<m<6 D.m=0或m>6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9.计算:sin60°= .
10.如图,转动下面三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转盘均被等分),当转盘停止转动后,根据“指针落在白色区域内”的可能性的大小,将转盘的序号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大到小排列为 .
11.如图,△ABC中,D是BC中点,AE平分∠BAC,AE⊥BE,AB=3,AC=5,则DE= .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直线y=mx+n与抛物线y=ax2+bx+c分别交于A(﹣1,p)、B(2,q),则关于x的不等式mx+n<ax2+bx+c的解集是 .
1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3x﹣5=0的一个根是m,则4m2+6m﹣2021的值为 .
14.一名运动员在平地上推铅球,铅球出手时离地面的高度为米,出手后铅球离地面的高度y(米)与水平距离x(米)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当铅球离地面的高度最大时,与出手点水平距离为5米,则该运动员推铅球的成绩为 米.
三、解答题(本大题10小题。共78分)
15..
16.解方程:x2+5x﹣2=0.
17.图①、图②、图③均是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C均在格点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照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在图①中作△ABC的中线BD.
(2)在图②中作△ABC的高BE.
(3)在图③中作△ABC的角平分线BF.
18.2021年是中国辛丑牛年,小明将收集到的以下3张牛年邮票分别放到A、B、C三个完全相同的不透明盒子中,现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盒子.
(1)“小明抽到面值为80分的邮票”是 事件(填“随机”“不可能”或“必然”).
(2)小明先随机抽取一个盒子记下邮票面值后将盒子放回,再随机抽取一个盒子记下邮票面值,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小明抽到的两个盒子里邮票的面值恰好相等的概率.
19.若物线y=﹣x2+bx+c经过(﹣1,0)和(5,0).
(1)求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2)当0<x<5时,直接写出y的取值范围是 .
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3,过点B作BE⊥CD于E,连结AE,∠AEB=60°,F为AE上一点,且∠BFE=∠C.
(1)求证:△ABF∽△EAD.
(2)BF的长为 .
21.如图,某矩形花园ABCD一边靠墙,墙长35m,另外三边用长为69m的篱笆围成,其中一边开有一扇宽为1m的门(不包括篱笆).设矩形花园ABCD垂直于墙的一边AB长为xm,面积为Sm2.
(1)BC的长为 m(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3)求花园面积S的最大值.
22.【教材显现】下面内容是华师版八下第75页练习2.
如图①,如果直线l1∥l2,那么△ABC的面积和△DBC的面积是相等的.
请你对上述的结论加以证明.
【方法探究】如图②,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点F在边BC上,连结DF、EF.求证:S△DEF=S△ABC.
【拓展应用】如图③,在△ABC中,D、E分别在边AB、AC上.==,在线段DE上取一点F(点F不与点D、E重合),连结AF并延长交BC于点G,点M、N在线段BC上,且BM=2EF,CN=2DF,若S△ABC=49,则S△BFM+S△CEN= .
23.如图,在Rt△ADC中,∠C=90°,AB=5,AC=4.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过点P作PQ⊥AB交AC或BC于点Q.分别过点P、Q作AC、AB的平行线交于点M.设△PQM与△ABC重叠部分的面以为S,点P运动的时间为t(t>0)秒.
(1)当点Q在AC上时,CQ的长为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M落在BC上时,求t的值.
(3)当△PQM与△ABC的重合部分为三角形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点N为PM中点,直接写出点N到△ABC的两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时t的值.
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L:y=x2﹣mx+2m+3(m是常数)的顶点为A.
(1)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抛物线L的对称轴.
(2)当2≤x≤3,抛物线L的最高点的纵坐标为6时,求抛物线L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3)已知点B(﹣3,2)、C(2,7),当﹣3<m<2时,设△ABC的面积为S.求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小值.
(4)已知矩形MNPQ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M(3,3﹣m)、N(3,3+m)、P(5+m,3+m)、Q(5+m,3﹣m),当抛物线L与边MN、PQ各有1个交点分别为点D、E时,若点D到y轴的距离和点E到x轴的距离相等,直接写出m的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在下列关于x的函数中,一定是二次函数的是( )
A.y=﹣3x B.xy=2 C.y=ax2+bx+c D.y=2x2+5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y=ax2+bx+c(a、b、c是常数,a≠0),可得答案.
解:A、y=﹣3x是一次函数,不是二次函数,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xy=2不是二次函数,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a=0时不是二次函数,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y=2x2+5是二次函数,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只有一个实数根
C.有两个不相的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分析】先计算根的判别式△,再根据根的判别式进行判断即可.
解:∵△=22﹣4×1×3
=4﹣12
=﹣8<0,
∴一元二次方程无解.
故选:D.
3.将抛物线y=3x2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所得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
A.y=3(x﹣2)2+6 B.y=3(x﹣2)2﹣6
C.y=3(x+2)2+6 D.y=3(x+2)2﹣6
【分析】按照“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规律,即可得出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将抛物线y=3x2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所得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3(x+2)2+6.
故选:C.
4.如图,直线a∥b∥c,直线l1、l2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点D、E、F.若AB:BC=1:2,DE=3,则EF的长为( )
A.1.5 B.6 C.9 D.12
【分析】由a∥b∥c,可得,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a∥b∥c,
∴,
∴,
∴EF=6,
故选:B.
5.如图,一艘轮船由西向东航行到O处时,发现A岛在北偏东64°的方向且与轮船相距52海里,在A岛周围20海里水域有暗礁.若该轮船不改变航向继续航行,为了保证航行安全,需要计算A到OB的距离AC.下列算法正确的是( )
A.AC=52cos64° B.AC=
C.AC=52sin64° D.AC=52tan64°
【分析】先求出∠CAO的度数,再由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C的长即可.
解:由题意可得:∠CAO=64°,
∴cos∠CAO=,
即cos64°=,
∴AC=52cos64°.
故选:A.
6.对于抛物线y=﹣(x+1)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口向上
B.对称轴是直线x=1
C.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D.函数的最大值是3
【分析】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解:∵抛物线y=﹣(x+1)2+3,
∴该抛物线开口向下,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对称轴是直线x=﹣1,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当x=﹣1时,该函数取得最大值3,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7.若抛物线y=ax2经过点P(﹣,4),则该抛物线一定还经过点( )
A.(4,﹣) B.(,4) C.(﹣4,) D.(﹣,﹣4)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解答.
解:∵抛物线y=ax2对称轴为y轴,抛物线y=ax2经过点P(﹣,4),
∴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4)也在抛物线y=ax2上,
∴该抛物线一定还经过点(,4).
故选:B.
8.将抛物线y=x2﹣4x﹣2在x轴上方的部分记为M1,在x轴上及其下方的部分记为M2,将M1沿x轴向下翻折得到M3,M2和M3两部分组成的图象记为M.若直线y=m与M恰有2个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为( )
A.m>6或m<﹣6 B.m=0或m<﹣6 C.﹣6<m<6 D.m=0或m>6
【分析】求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根据题意作出图象M,根据图象即可求得若直线y=m与M有2个交点,m的取值范围.
解:∵y=x2﹣4x﹣2=(x﹣2)2﹣6,
∴抛物线的顶点为(2,﹣6),
在x轴上及其下方的部分记为M2,将M1沿x轴向下翻折得到M3,M2和M3两部分组成的图象记为M,如图,
若直线y=m与M恰有2个交点,与图象可知,m的取值范围为:m=0或m<﹣6.
故选:B.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9.计算:sin60°= .
【分析】根据60°的正弦值等于计算即可.
解:sin60°=×=,
故答案为:.
10.如图,转动下面三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转盘均被等分),当转盘停止转动后,根据“指针落在白色区域内”的可能性的大小,将转盘的序号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大到小排列为 (1)、(3)、(2) .
【分析】指针落在阴影区域内的可能性是:,比较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
解:指针落在白色区域内的可能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1)、(3)、(2).
11.如图,△ABC中,D是BC中点,AE平分∠BAC,AE⊥BE,AB=3,AC=5,则DE= 1 .
【分析】延长BE交AC于F,证明△AEB≌△A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中线得到AF=AB=3,BE=EF,进而求出F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
解:延长BE交AC于F,
∵AE平分∠BAC,
∴∠BAE=∠FAE,
∵AE⊥BE,
∴∠AEB=∠AEF=90°,
在△AEB和△AEF中,
,
∴△AEB≌△AEF(ASA),
∴AF=AB=3,BE=EF,
∴FC=AC﹣AF=5﹣3=2,
∵BD=DC,BE=EF,
∴DE=FC=1,
故答案为:1.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直线y=mx+n与抛物线y=ax2+bx+c分别交于A(﹣1,p)、B(2,q),则关于x的不等式mx+n<ax2+bx+c的解集是 ﹣1<x<2 .
【分析】观察两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解: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1<x<2时,直线y=mx+n在抛物线y=ax2+bx+c的下方,
∴不等式mx+n<ax2+bx+c的解集为﹣1<x<2,
故答案为:﹣1<x<2.
1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3x﹣5=0的一个根是m,则4m2+6m﹣2021的值为 ﹣2011 .
【分析】先根据方程的解的概念得出2m2+3m=5,再代入原式=2(2m2+3m)﹣2021计算即可.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3x﹣5=0的一个根是m,
∴2m2+3m﹣5=0,
∴2m2+3m=5,
则原式=2(2m2+3m)﹣2021
=2×5﹣2021
=10﹣2021
=﹣2011,
故答案为:﹣2011.
14.一名运动员在平地上推铅球,铅球出手时离地面的高度为米,出手后铅球离地面的高度y(米)与水平距离x(米)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当铅球离地面的高度最大时,与出手点水平距离为5米,则该运动员推铅球的成绩为 12 米.
【分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待定系数法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再令y=0,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得方程的解并作出取舍即可.
解:设铅球出手点为点A,根据题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
∵当铅球离地面的高度最大时,与出手点水平距离为5米,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5,
∴﹣=﹣==5,
则b=,
又∵抛物线经过(0,),
∴c=,
∴y=﹣x2+x+,
当x=0时,﹣x2+x+=0,
整理得:x2﹣10x﹣24=0,
解得:x1=﹣2(舍去),x2=12,
故答案安为:12.
三、解答题(本大题10小题。共78分)
15..
【分析】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
解:原式=3﹣2+3=+3.
16.解方程:x2+5x﹣2=0.
【分析】先计算出△=52﹣4×(﹣2)=33,然后代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中即可.
解:∵△=52﹣4×(﹣2)=33,
∴x=,
∴x1=,x2=.
17.图①、图②、图③均是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C均在格点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照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在图①中作△ABC的中线BD.
(2)在图②中作△ABC的高BE.
(3)在图③中作△ABC的角平分线BF.
【分析】(1)利用网格特征作出AC的中点D,连接BD即可;
(2)取格点T,连接BT交AC于点E,线段BE即为所求;
(3)取格点W,连接BW交AC于点F,线段BF即为所求.
解:(1)如图①中,线段BD即为所求;
(2)如图②中,线段BE即为所求;
(3)如图③中,线段BF即为所求.
18.2021年是中国辛丑牛年,小明将收集到的以下3张牛年邮票分别放到A、B、C三个完全相同的不透明盒子中,现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盒子.
(1)“小明抽到面值为80分的邮票”是 不可能 事件(填“随机”“不可能”或“必然”).
(2)小明先随机抽取一个盒子记下邮票面值后将盒子放回,再随机抽取一个盒子记下邮票面值,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小明抽到的两个盒子里邮票的面值恰好相等的概率.
【分析】(1)估计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的定义进行判断;
(2)画树状图展示所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找出符合条件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解:(1)小明抽到80分邮票”是不可能事件;
故答案为:不可能;
(2)画树状图如下:
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小明抽到的两个盒子里邮票的面值恰好相等的结果数为3,
所以小明抽到的两个盒子里邮票的面值恰好相等的概率==.
19.若物线y=﹣x2+bx+c经过(﹣1,0)和(5,0).
(1)求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2)当0<x<5时,直接写出y的取值范围是 0<y<9 .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可得二次函数表达式;
(2)把x=0和x=5代入表达式,再结合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可得y的取值范围.
解:(1)把(﹣1,0)和(5,0)代入y=﹣x2+bx+c得,
,
解得b=4,c=5,
所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4x+5;
(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2,顶点坐标(2,9),
当x=0时,y=5;当x=5时,y=0;
∴当0<x<5时,0<y<9,
故答案为:0<y<9.
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3,过点B作BE⊥CD于E,连结AE,∠AEB=60°,F为AE上一点,且∠BFE=∠C.
(1)求证:△ABF∽△EAD.
(2)BF的长为 .
【分析】(1)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AFB=∠D,从而证明结论;
(2)由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BE=,AE=,由(1)知,△ABF∽△EAD,得,代入即可.
【解答】(1)证明:∵∠D+∠C=180°,AB∥CD,
∴∠BAF=∠AED,
∵∠AFB+∠BFE=180°,∠D+∠C=180°,∠BFE=∠C,
∴∠AFB=∠D,
∴△ABF∽△EAD;
(2)解:∵BE⊥CD,AB∥CD,
∴BE⊥AB,
∴∠ABE=90°,
∵∠AEB=60°,
∴tan60°=,
∴BE=,
∴AE=,
由(1)知,△ABF∽△EAD,
∴,
∴,
∴BF=,
故答案为:.
21.如图,某矩形花园ABCD一边靠墙,墙长35m,另外三边用长为69m的篱笆围成,其中一边开有一扇宽为1m的门(不包括篱笆).设矩形花园ABCD垂直于墙的一边AB长为xm,面积为Sm2.
(1)BC的长为 70﹣2x m(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3)求花园面积S的最大值.
【分析】(1)根据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xm时,则另一边的长度为(69+1﹣2x)m;
(2)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写出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根据题意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自变量的取值求函数最值.
解:(1)∵AB=xm,
∴BC=69﹣2x+1=(70﹣2x)m,
故答案为:70﹣2x;
(2)由题意得:S=x(70﹣2x)=﹣2x2+70x,
∵,
∴≤x<35,
∴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2x2+70x(≤x<35);
(3)∵S=﹣2x2+70x=﹣2(x﹣)2+,
∵﹣2<0,≤x<35,
∴当x=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花园面积S的最大值为m2.
22.【教材显现】下面内容是华师版八下第75页练习2.
如图①,如果直线l1∥l2,那么△ABC的面积和△DBC的面积是相等的.
请你对上述的结论加以证明.
【方法探究】如图②,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点F在边BC上,连结DF、EF.求证:S△DEF=S△ABC.
【拓展应用】如图③,在△ABC中,D、E分别在边AB、AC上.==,在线段DE上取一点F(点F不与点D、E重合),连结AF并延长交BC于点G,点M、N在线段BC上,且BM=2EF,CN=2DF,若S△ABC=49,则S△BFM+S△CEN= 24 .
【分析】【方法探究】证明△ADE∽△ABC,推出=()2=,推出S△ADE=9S△ABC,由BD=2AD,推出S△BDE=2S△ADE,由DE∥CB,推出S△DEF=S△DEB,可得结论;
【拓展应用】如图3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E的面积,再根据S△AFM+△ENC=S△BDE计算即可.
【解答】【方法探究】证明:如图2中,连接BE.
∵DE∥CB,
∴△ADE∽△ABC,
∴=()2=,
∴S△ADE=9S△ABC,
∵AB=3AD,
∴BD=2AD,
∴S△BDE=2S△ADE,
∵DE∥CB,
∴S△DEF=S△DEB=2S△ADE=S△ABC.
【拓展应用】解:如图3中,
∵==,
∴DE∥BC,
∴△ADE∽△ABC,
∴=()2=,
∵S△ABC=49,
∴S△ADE=9,
∵BM=2EF,CN=2DF,
∴S△AFM+△ENC=S△ADE=24,
故答案为24.
23.如图,在Rt△ADC中,∠C=90°,AB=5,AC=4.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过点P作PQ⊥AB交AC或BC于点Q.分别过点P、Q作AC、AB的平行线交于点M.设△PQM与△ABC重叠部分的面以为S,点P运动的时间为t(t>0)秒.
(1)当点Q在AC上时,CQ的长为 4﹣5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M落在BC上时,求t的值.
(3)当△PQM与△ABC的重合部分为三角形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点N为PM中点,直接写出点N到△ABC的两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时t的值.
【分析】(1)根据∠C=90°,AB=5,AC=4,得cosA==,即得=,而AP=4t,故AQ=5t,CQ=AC﹣AQ=4﹣5t;
(2)由QM∥AB,PM∥AC,可得QM=AP=4t,而△CQM∽△CAB,即得=,可解得t=;
(3)当t≤时,可求得S=QM•PQ=×4t×3t=6t2,当<t<时,△PQM与△ABC的重合部分不为三角形,当≤t<时,可求得S=S△PQB﹣S△BPH=PB•PQ﹣BH•PH=t2﹣t+;
(3)①当N到A、C距离相等时,过N作NE⊥AC于E,过P作PF⊥AC于F,在Rt△APF中,由cosA=,可得=,即可解得t=,②当N到A、B距离相等时,过N作NG⊥AB于G,同理可得解得t=,③当N到B、C距离相等时,连接CP,可证明AP=BP=AB=,即可得答案.
解:(1)如图:
∵∠C=90°,AB=5,AC=4,
∴cosA==,
∵PQ⊥AB,
∴cosA==,
∵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点P运动的时间为t(t>0)秒,
∴AP=4t,
∴=,
∴AQ=5t,
∴CQ=AC﹣AQ=4﹣5t,
故答案为:4﹣5t;
(2)如图:
∵QM∥AB,PM∥AC,
∴四边形APMQ是平行四边形,
∴QM=AP=4t,
∵QM∥AB,
∴△CQM∽△CAB,
∴=,即=,
解得t=,
∴点M落在BC上时,t的值是;
(3)当t≤时,如图:
此时△PQM与△ABC的重合部分为三角形,
由(1)(2)知:AQ=5t,AP=QM=4t,
∴PQ==3t,
∵∠PQM=∠QPA=90°,
∴S=QM•PQ=×4t×3t=6t2,
当Q与C重合时,CQ=0,即4﹣5t=0,
∴t=,
当<t<时,△PQM与△ABC的重合部分不为三角形,
当≤t<时,如图:
∵AP=4t,
∴PB=5﹣4t,
∵PM∥AC,
∴==,即==,
∴PH=,BH=,
∵=tanB=,
∴=,
∴PQ=,
∴S=S△PQB﹣S△BPH
=PB•PQ﹣BH•PH
=(5﹣4t)•﹣ו
=t2﹣t+,
综上所述,S=;
(3)①当N到A、C距离相等时,过N作NE⊥AC于E,过P作PF⊥AC于F,如图:
∵N到A、C距离相等,NE⊥AC,
∴NE是AC垂直平分线,
∴AE=AC=2,
∵N是PM中点,
∴PN=PM=AQ=t,
∴EF=PN=t,
∴AF=AE﹣EF=2﹣t,
在Rt△APF中,cosA=,
∴=,
解得t=,
②当N到A、B距离相等时,过N作NG⊥AB于G,如图:
∴AG=AB=,
∴PG=AG﹣AP=﹣4t,
∵cos∠NPG=cosA=,
∴=,
而PN=PM=AQ=t,
∴=,
解得t=,
③当N到B、C距离相等时,连接CP,如图:
∵PM∥AC,AC⊥BC,
∴PM⊥BC,
∵N到B、C距离相等,
∴N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即PM是BC的垂直平分线,
∴PB=PC,
∴∠PCB=∠PBC,
∴90°﹣∠PCB=90°﹣∠PBC,即∠PCA=∠PAC,
∴PC=PA,
∴AP=BP=AB=,
∴t==,
综上所述,t的值为或或.
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L:y=x2﹣mx+2m+3(m是常数)的顶点为A.
(1)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抛物线L的对称轴.
(2)当2≤x≤3,抛物线L的最高点的纵坐标为6时,求抛物线L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3)已知点B(﹣3,2)、C(2,7),当﹣3<m<2时,设△ABC的面积为S.求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小值.
(4)已知矩形MNPQ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M(3,3﹣m)、N(3,3+m)、P(5+m,3+m)、Q(5+m,3﹣m),当抛物线L与边MN、PQ各有1个交点分别为点D、E时,若点D到y轴的距离和点E到x轴的距离相等,直接写出m的值.
【分析】(1)根据抛物线对称轴公式x=﹣求得结果;
(2)分成三种情形:2≤m≤3,m<2和m>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找出符合条件的值;
(3)先求出在﹣3<m<2时,A点纵坐标的值小于7,从而以BC为底,求出BC 的高即可;
(4)表示出D到y轴距离是|5+m|,把x=3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E点到x轴距离,列出方程求得结果.
解:(1)对称轴是直线:x=﹣=﹣=m;
(2)当2≤m≤3时,
∵y=x2﹣mx+2m+3=(x﹣m)2+(﹣,
∴﹣=6,
方程无解,
当m<2时,
∵a=>0,
∴当x=3时,y=6,
∴﹣3m+2m+3=6,
∴m=,
当m>3时,
当x=2时,y=6,
﹣m+2m+3=5≠6,
∴m=,
∴y=﹣x+6;
(3)令n=﹣+2m+3,
∵其对称轴是:m=﹣=2,
∴当﹣3<m<2时,﹣<n<5,
∵A(2,﹣+2m+3),C(2,7),B(﹣3,2),
∴S=(yc﹣yA)•(xA﹣xB)
=•(m2﹣2m+4)×5
=(m﹣2)2+5,
∵a=,对称轴是直线m=2,
∴当﹣3<m<2时,
S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m=﹣3时,S=,当m=2时,S=5,
∴5<S<;
(4)由题意得,
D到y轴距离是|5+m|,
∵当x=3时,y=﹣3m+2m+3=﹣m+,
∴E到y轴的距离是:|﹣m+|,
∴|5+m|=|﹣m+|,
∴5+m=﹣m+,
∴m=.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