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措施有效且合理的是
A. 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超过噪声的响度
B.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 在教室周围植树
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关于二胡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 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 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D. 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 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厘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
C. 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D. 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内的平均速度是,后内的速度是,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读作“5度”B. 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 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冬天,龙门山顶上的积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 春天,龙湾湖里的冰面熔化了,此过程中需要吸热
C. 炎热的夏天,泗河的游船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
D. 初夏清晨圣源湖水面上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立竿见影B. 水中山的倒影C. 月食D. 日晷
“十一”期间,小明跟爸爸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如图是仪仗队进入天安门广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士兵正步走时的步幅约为步幅:一步的距离
B. 士兵枪上的刺刀熠熠发光,是因为刺刀是光源
C. 天安门城楼相对于行进中的仪仗队是运动的
D. 现场观众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红旗是因为红旗发生了镜面反射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入射角为
B. 当液面下降时,光点将向左
C. 当液面上升时,光点的位置不变
D. 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光点将向左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传播速度变大
B. 漫反射是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发射,所以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则入射角为
D. 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皮影戏中看到的是实像
②人不能看到虚像,人能看到实像
③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④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
A. ②④B. ①③C. ①②③D. ③
小明做作业时,动手操作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找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A. 先成虚像,后成实像B. 笔尖一直变长变大
C. 到某一位置,笔尖突然改变方向D. 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密封在钢瓶中的氧气,使用一段时间后,关于瓶内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变小,体积变大,密度变小B. 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 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D. 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500g水,则这个瓶子能装下500g的下列哪些物质,已知
A. 煤油B. 酒精C. 汽油D. 水银
有三个质量相等,外半径也相等的空心的铜球、铁球和铝球,已知如果在三个球的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灌水后,三个球的质量为、、的的关系应该是
A. B.
C. D.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①______;
②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______;
③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______后两空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如图所示为分别敲甲、乙两个音叉时记录下来的波形,观察波形可知,两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的是______选填“甲”成“乙”。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在月球上,航天员要用对讲机说话的原因是______。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甲和图乙的声音______相同。图甲和图丙声音的______相同。选填“音调”或“响度”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这一过程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而金属板下表面出现水滴,是水蒸气通过______的方式液化形成的。
如图所示光的色散实验,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为______选填“红”或“紫”光;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应用于遥控器的光的区域是______选填“①”“②”“③”;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的射灯,射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成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则反射角大小为_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_。
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若要获得一束平行光,应将S移至______位置,若要获得S的实像,应将S移至______位置后两空选填“焦点”、“焦点以内”或“焦点以外”。
如图是小明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液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_,如果将液体换成酒精,则它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应在_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
在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有:长木板、支撑木块、小车、刻度尺。
实验原理是______;
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某次实验如图所示,要减小斜面的坡度,应该把支撑木块向______填左/右适当移动;
小车长度为10cm,小车从图中位置由静止下滑,到达底端虚线处所用时间为5s,则小车运动的距离为______ m,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某次实验时,小车越过底端虚线处后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的平均速度______“偏大”或“偏小”
某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光屏和蜡烛分别在凸透镜两侧。
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然后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如图当蜡烛移到20cm处时,移动光屏到80cm处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cm。
凸透镜位置不变,又将蜡烛从20cm处移到10cm处时,要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光屏应从80cm处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这时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实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如果用不诱明纸板将凸诱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是______。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小亮家里有一瓶未知液体,爸爸让小亮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到学校去验明“身份”。以下是小亮利用天平和量筒对其进行了密度测量。操作如下: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处,若指针在分度盘的左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在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后,接着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为______ g。
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______ mL;他的同学说,这种测量液体的体积方法比它的实际体积要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
他的同学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烧杯质量为______,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通过查表对照判断该液体是______
甲、乙两地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卸货停靠了1h,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200m的一座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
求: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火车的长度。
若火车以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相邻的轨道上迎面驶来一列长300米的货车,速度为,坐在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一个容积为的瓶内盛有750g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20g的同规格小石块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7枚同规格小石块后水面升到瓶口,乌鸦喝到了水。,求:
瓶内水的体积。
瓶内27枚石块的总体积。
石块的密度是多少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老师讲话声音大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符合题意;
B、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
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具体做法的理解情况,是中考的常考题型。
2.【答案】C
【解析】解:A、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A错误;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B错误;
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从环保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大小影响声音的音调的高低;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从环保角度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本题考查了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音的产生以及噪声与乐音的区分等,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3.【答案】B
【解析】解: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不是差错,故A错误;
B、某一本书的长为厘米,分度值是1mm,故B正确;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每个小格的长度变大,则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
D、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4.【答案】D
【解析】解:因为,
所以前汽车行驶的路程:,
后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汽车行驶总路程:,
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
。
故选:D。
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前和后汽车行驶的路程,然后求出总路程,知道总时间,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5.【答案】C
【解析】解:A、读作“5摄氏度”,故A错误;
B、云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B错误;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物态变化有六种类型: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把握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中考物态变化题的基本题型。
6.【答案】C
【解析】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A正确;
B、冰面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故B正确;
C、夏天,泗河的游船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吸热温度降低,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正确。
故选:C。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7.【答案】B
【解析】解:AC、立竿见影中的影子、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C不符合题意。
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D、日晷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影子、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日晷、日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倒影、照镜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现象;透镜、看水下的物体变高,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
8.【答案】C
【解析】解:A、中学生的步幅约60cm,成年人的步幅略大于此数值,在75cm左右,故A错误;
B、士兵枪上的刺刀之所以熠熠发光,是因为刺刀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了出去,所以刺刀不是光源,故B错误;
C、天安门城楼相对于行进中的仪仗队,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C正确;
D、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红旗,是因为光在红旗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生活经验判定步幅的大小;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析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本题考查了距离的估算、光源、物体运动情况的判定、漫反射,都是基础知识。
9.【答案】D
【解析】解: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此可知,入射角大小等于,故A错误;
B、当液体下降时,由于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根据下图可知,光点将向右,故B错误;
C、当液体上升时,由于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根据下图可知,光点将向左,故C错误;
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时,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根据下图所示,故D正确。
故选:D。
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此可得出结论;
B、当液体下降时,由于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根据下图可知,光点将向右,由此可得出结论;
C、当液体上升时,由于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根据下图可知,光点将向左,由此可得出结论;
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时,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根据下图所示,可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其中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是解题的关键,利用图象答题是解本题的一个技巧。
10.【答案】D
【解析】解: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光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速度会变小,故A错误;
B、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则入射角为,故C错误;
D、潜望镜是由两个平面镜制成的,通过潜望镜成正立的虚像,应用了光的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由于反射面不同,反射分为镜面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潜望镜是由两个平面镜制成的。
本题考查了光的传播速度、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入射角的定义、平面镜成像原理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都是一些基础知识。
11.【答案】D
【解析】解:①皮影戏中看到的是影子,不是实像,故①错误;
②人能看到虚像,也能看到实像,故②错误;
③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故③正确;
④光线经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故④错误。
故选:D。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
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
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共同点:实像和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得到。
12.【答案】B
【解析】解:装满水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当笔尖离玻璃瓶较近时,玻璃瓶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笔尖离玻璃瓶较远时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所以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先成虚像后成实像,且虚像是正立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到达某一位置时,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即越靠近焦点,虚像越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由此可知,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笔尖一直变长变大,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即越靠近焦点,虚像越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一道光学综合题;此实验最好亲自做一下比较好。
13.【答案】D
【解析】解:随着使用,瓶内氧气越来越少,质量变小;钢瓶的容积就是氧气的体积,钢瓶容积不变,氧气体积不变;质量变小,体积不变,由密度公式可知,氧气的密度变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氧气的体积等于钢瓶的容积,随着使用,钢瓶内氧气越来越少,质量变小,由密度公式分析其密度的变化。
氧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容纳氧气容器的容积就是氧气的体积,这是解答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由可知,A、B、C选项中的物质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而D选项水银密度都大于水的密度,由可得,故能装下500g的水银。
故选:D。
求能够装500g水的瓶子,还能装下500g什么物质;由可知,可以装下密度比水大的其它物质。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知道瓶子的容积一定是本题的突破口,灵活运用密度公式是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已知三个空心金属球的外半径相等,因此三个金属空心球的体积相等;
又已知三个空心金属球的质量相等,因此三种金属的质量关系:,
三种金属的密度关系,
由可得,金属的体积关系:,所以三个球的空心部分的关系:,
所以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最大的是铜球,总质量最小的是铝球,即。
故选:A。
已知三个空心金属球的外半径相等,据此可知三个金属空心球的体积关系,根据三个空心金属球的质量、体积关系和这两个条件,由密度公式变形可分别算出三个球的实心体积,从而比较出三球的空心体积大小,据此可知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的大小关系。
此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外,还同时锻炼学生解题的速度,即从公式可直接看出三个实心球的体积大小,从而判断出空心部分的体积,然后即可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的大小。
16.【答案】向西运动 静止
【解析】解:
①左边图象是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则甲车的速度;
②右边图象是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丙的速度;
已知甲、乙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由于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向西运动;
③已知甲、丙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由于甲车的速度等于丙车的速度,所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①;②向西运动;③静止。
根据三个图象,分别分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求出甲、乙、丙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17.【答案】乙
【解析】解:对比两图可看出图中的振幅相同,但甲波形较为疏松,即频率较小,音调较低;乙图中的波形较密,频率较大,音调较高。
故答案为:乙。
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两幅图,可看出它们振幅和频率的不同。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以通过波形反映出来,要能读懂波形。
18.【答案】振动 大于 真空不能传声 音调 响度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这样宇航员的交流只能靠无线电来交谈;
由图可知,甲、乙的频率相同,则甲、乙声音的音调相同;甲、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故答案为:振动;大于;真空不能传声;音调;响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大于液体传声速度,液体传声速度大于气体传声速度;
真空不能传声但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
19.【答案】汽化 吸热 降低温度
【解析】解: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吸收热量,发生汽化造成的,汽化吸热;
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温度低,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是水蒸气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汽化;吸热;降低温度。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液化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0.【答案】紫 ③
【解析】解:由图可知,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光屏上A处为紫光,B处为红光;红光之外是红外线,遥控器的光主要是红外线,因此,红外线的区域应该是③区;
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所以入射角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所以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因为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所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因此折射角为。
故答案为:紫;③;;。
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在可见光中,三棱镜对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强,对红光的偏折能力最弱;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主要是红外线;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要掌握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该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实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分布区域及其生活中的运用,属基础知识题。
21.【答案】会聚 焦点 焦点以外
【解析】解:如果不经过凸透镜,光线将沿着红色光线的方向射出,当经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如下图所示:
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因此若要获得一束平行光,应将S移至焦点F的位置;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时,成实像,因此若要获得S的实像,应将S移至焦点以外位置。
故答案为:会聚;焦点;焦点以外。
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可以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后的光线与原来比较,光线偏转向了主光轴,即为会聚;
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的理解,画图说明,效果会更好一些。
22.【答案】3:
【解析】解:
由图像可知,当时,,,
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
,
则甲、乙两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2;
酒精的密度,
根据可知,质量相同时,酒精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酒精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应在Ⅲ区。
故答案为:3:2;Ⅲ。
从图像上得出甲、乙两液体的质量均为6g时对应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两者密度的大小,进而可求其密度之比;
根据酒精密度与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确定酒精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位于的区域。
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读懂图像,并能从图像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答此题关键。
23.【答案】 停表 方便记录时间 右 偏小
【解析】解: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我们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所以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
实验时坡度小一些,小车运动的就会慢一些,这样我们就方便记录时间;为了减小坡度,根据图可知,支撑木块应该向右移动;
木板的长度为100cm,小车的长度为10cm,那么小车运动的距离为:,
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某次实验时,小车越过底端后才停止计时,那么会导致测量的时间偏长,根据可知测量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故答案为:;停表;方便记录时间;右;;;偏小。
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我们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时坡度小一些,小车运动的就会慢一些;减小坡度,根据图可知,支撑木块应该向右移动;
小车长度为10cm,小车从图中位置由静止下滑,小车运动的距离应该等于木板长度减去小车的长度,然后根据计算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
某次实验时,小车越过底端后才停止计时,那么会导致测量的时间偏长,根据可知测量的平均速度会如何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要注意速度公式的应用。
24.【答案】同一高度 左 缩小 照相机 D
【解析】解: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当蜡烛移到20cm处时,此时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8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所以,即;
凸透镜位置不变,又将蜡烛从20cm处移到10cm处时,物距大于2f,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像变小,故光屏应从80cm处向左移动,则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
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选D。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左;缩小;照相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当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
25.【答案】零刻度线 右 49 30 偏小 有部分液体吸附在烧杯壁上 酒精
【解析】解: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如图所示,砝码质量为,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4g,因此道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为;
量筒的最小分度值为2mL,液体的体积为30mL;
由操作步骤可知,由于将液体从烧杯中向量筒中倒入的过程中,总有部分液体吸附在烧杯壁上,没有倒入量筒中,所以导致了体积测量值偏小;
由图象知,烧杯的质量为25g,当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为45g时,液体的体积为,
液体的质量为:,
液体的密度为:,对照密度表可知,这种液体是酒精。
故答案为:零刻度线;右;;;偏小;有部分液体吸附在烧杯壁上;;;酒精。
天平使用之前要调平,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天平哪端下沉,调节过程中,平衡螺母向下沉的反方向移动;
根据图示托盘天平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可以知道烧杯和液体的质量;
分析体积测量值的变化时要从其操作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体积测量值的变化;
从图象上找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和烧杯的质量,求出液体的质量,找到对应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根据密度表判断液体可能是哪种液体。
此题是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考查了天平的使用、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计算,同时考查了对实验误差的分析。
26.【答案】解:由题可知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
则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
火车通过桥梁的速度为:,
火车全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为:,
则火车的长度为:;
已知货车的速度,
由于火车与货车相向行驶,则相对速度:,
由可得坐在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眼前经过的时间:。
答: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
火车的长度为300m;
坐在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时间是5秒。
【解析】由题可得出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和路程,利用可求出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已知火车通过桥梁的速度和时间,利用可求出火车全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而火车全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与车长之和,据此可求出火车的长度;
已知货车的速度和火车的速度,二者相向行驶,二者速度之和即为相对速度,货车的长度即货车从火车窗口的乘客面前驶过的路程,利用即可求出坐在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眼前经过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理解火车与货车的速度之和等于二者相向行驶的相对速度。
27.【答案】解:
水的密度,
由可得瓶内水的体积:
;
瓶子容积,
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
块小石块的总质量:
,
石块的密度:
。
答:瓶内水的体积为;
瓶内27枚石块的总体积为;
石块的密度为。
【解析】知道瓶内水的质量、水的密度,利用求瓶内水的体积;
瓶子的容积减去瓶内水的体积,可得瓶内52枚石块的总体积;
知道一块小石块的质量可求52块小石块的总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石块总体积加600g水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
物质
硫酸
盐水
酒精
密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初中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初中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监测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8×103kg/m3, 1, 音色 空气 空气振动, 空气柱;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