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6 导体的电阻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课程名称 |
| 第1-2课时 | 课型 | 综合解决课 | ||||||||||||
课程标准 | 通过实验探索,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 |||||||||||||||
学习目标 | 1、经历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2、深化对电阻的认识,了解导体的电阻规律,能用电阻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3、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 |||||||||||||||
重点 难点 | 重点:电阻定律的理解、利用电阻定律分析、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实验探究、逻辑推理得出电阻定律。 | |||||||||||||||
学习过程 | ||||||||||||||||
学习内容(任务)及问题 | 学习活动及行为 | |||||||||||||||
【模块一】影响导体电阻有关的因素 问题1:探究与导体电阻有关的因素 (1)电阻丝横截面积的测量:把电阻丝紧密绕在一个圆柱形物体上(例如铅笔),用刻度尺测出它的 ,除以 ,得到电阻丝的直径,进而计算出大展身手的横截面积。 (2)电阻丝长度的测量:把电阻丝拉直,用 量出它的长度。 (3)电阻的测量:连接适当的电路,测量电阻丝两端的电压U 和通过电阻丝的电流I,由 计算得到。 问题2、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阻与 、 、材料的关系。(2)实验方法: 法,即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中,b、c、d与a 分别有 因素不同。 (3)实验原理:串联的a、b、c、d电流 ,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 ,测量出它们的电压就可知道电阻之比,从而分析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有关因素。 问题3、逻辑推理探究:(1)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一条导线可以看成有相同长度的多段导线串联,由串联电路的性质可以分析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 。 (2)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多条长度、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的导体紧紧束在一起,由并联电路的性质分析出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 。(3)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由实验探究得到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而 不同的导体电阻不同。 对电阻定律的理解 电阻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这个公式只适用于金属导体(但其他任何材料都有对应的电阻率);②计算出来的电阻是某一特定温度下的电阻,因为电阻率ρ随温度而变;③注意与电阻的定义式R=U/I的区别.其主要区别列表如下:
注:导体的电阻由ρ、l、s共同决定,在同一段导体的拉伸或压缩形变中,l和s都变,但导体体积不变。 【典例分析】 例2 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10 cm,bc=5 cm,当将A与B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时,电流为1 A;若将C与D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则电流为( ) A、4 A B、2 A C、1/2 A D、1/4A
【知识评价】 1、把一条电阻为64Ω,的均匀电阻丝截成等长的n段后,再并联起来,电阻变为1Ω,则n等于( ). A.32 B.24 C.12 D.8 2.用电器离电源L米,线路上的电流为I,为使在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那么,输电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是 4一段均匀导线对折后,测得其电阻为0.5,导线原来的电阻多大?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三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
5、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均为正方形的两个导体,其面积不同(S1 >S2)的电阻关系为R1 __R2 。
6、同一半圆形金属片,如图所示,从不同方向测量其电阻 (1)Ra、Rb是否相等? (2)如果不等, Ra、Rb谁大? Ra、Rb比值是多少?
7两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的电阻丝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两电阻丝的电阻值之比为R1:R2=?电阻率之比?
| 课前分发《导体的电阻》问题生成导读单并结构化预习. 【针对模块一】 师:先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中且推导规律。 生:学生完成导读单,并展示
师:结合PPT课件共同解决问题得出规律。 生:补充,展示
。
【知识评价】
| |||||||||||||||
教学
反思 |
| |||||||||||||||
2020-2021学年2 电动势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 电动势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评价训练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3 欧姆定律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 欧姆定律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评价,针对模块一,针对模块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5 焦耳定律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5 焦耳定律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评价,典例分析,知识回顾,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