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PPT+教案+练习)
初中语文第四单元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四单元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ppt课件,文件包含初一语文统编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2ppt课件pptx、初一语文统编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1教案docx、初一语文统编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3学习任务单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概括主要事件梳理3-8段内容分析评价语句的作用
理解课文里引用的《论语》中的句子,想想作者引用这几句话的目的。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著名学者、散文家、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解放后曾在人教社任编辑,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编著有《文言常识》、《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他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张中行(1909--2006)著名学者、散文家、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解放后曾在人教社任编辑,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的研究。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但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厌倦,哪一样我有呢?
“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请你从文中找出能直接体现作者情感 的语句。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第1段)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 排在最前列。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 以确是人之师表。”3.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 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 第一位。4.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 深受感动。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第5段)
1.开头2.文中的评价性语句3.议论句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请同学们朗读这一段,语速放慢,体会作者的感情。
先生的写话主张是什么呢?
第6段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第7段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第6段: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第7段: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写话主张呢?
先生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是什么呢?
理解先生的主张践行先生的主张呼吁拿笔写话的人,能追随先生
引用经典名句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明白如话
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第6段)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第4段)
以小见大 夹叙夹议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写什么呢? 这有困难。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不胜写;二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足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不着再费辞。为了不重复,打算沿着两条线选取题材: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文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第5段)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叙议结合,让我们对人物的了解既有感性的印象,又有中肯的评价,也便于我们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叙议结合,让我们对人物的了解既有感性的印象,又有理性的概念,也便于我们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工作严谨,本文讲述的一件件小事,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是作者张中行先生,对叶老为人善良,谦谦君子之风的敬仰。吕叔湘、张中行都紧紧追随了先生,继承先生的写话风格、发扬先生高尚的美德,这是不是也应该成为我们中学生的追求呢?最好的怀念,莫过于此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14-2教学课件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课时pptx、14-2教学设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课时docx、14-2预习导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pptx、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2023春季语文备课《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pptx、2023春季语文备课《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doc、2023春季语文备课《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读练习doc、叶圣陶是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家wmv、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逝世wmv、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谈教育wmv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