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5089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5089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508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508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508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文件包含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原卷版docx、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戎球 处罚B.邮票 脚印C.荒野 鱼勾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的字形。
在选项A中,“戎球”应该写作“绒球”。
在选项C中,“鱼勾”应该写作“鱼钩”。
2.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朋友被香香的东西绊倒了。
B.小朋友被香味绊倒了。
C.小朋友被香味吸引住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是说小孩子被香味吸引,停下脚步而无法再前行。这句话表现的是那种香味很吸引人的食欲,小朋友很想吃。
3.老师让学生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下列最适合拿来描绘“秋季美景”的诗句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B项,“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全诗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C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全诗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意思是: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D项,“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全诗为: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意思是: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根据意思可知A选项正确。
4.《赠刘景文》的作者是( )
A.杜甫B.叶绍翁C.杜牧D.苏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
B.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C.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D.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首先需要正确判断选项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再根据具体的知识点思考最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A这里把人走路的样子比作两只蹦跳着、歌唱着的小鸟,运用了比拟中的拟物修辞手法。
B“松柏穿上衣裳”“树妈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虽然有“像”字,但是没有没有构成比喻中的本体喻体,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三个“在”的分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根据ABD选项中,都运用了修饰手法对句子进行了修饰,而C选项并没有运用修饰手法对句子进行修饰,故选择C。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秋天的雨》内容,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1)这篇课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
(2)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________,秋天的雨给果实带来了________,秋天的雨给小动物带来了________。
(3)读了课文,我认为秋天是一个________季节。如果我是秋雨,我准备给________带去________。
【答案】秋天缤纷的色彩 秋天的丰收景象 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 五彩缤纷的颜色 好闻的气味 冬天快要来了的信息 丰收 农民伯伯 清凉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
《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1)课文第二段,介绍了秋天的色彩。第三段介绍了秋天丰收的景象。第四段介绍了秋天时候动物过冬。
(2)课文第二段开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介绍了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色彩。课文第三段开头“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介绍了秋天的雨给果实带来了好闻的气味。课文第四段开头“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介绍了秋天的雨给小动物带来了冬天快要来了的信息。
(3)答案不唯一,先写出自己认为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接着写出自己准备带给秋天的人或者物什么样的条件。
7.先补充词语,然后选择恰当的词填在下面的句子中。(填序号)
①(_______)(_______)气爽 ②(_______)(_______)累累
③(_______)(_______)丰登 ④ 一叶(_______)(_______)
(1)三年前种下的果树,现在已经________________了。
(2)《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___________”一词就出自于此,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
(3)在___________的时节里,我随着爷爷回到了老家农村,看到田地里一派丰收的景象,爷爷高兴地说:“风调雨顺,___________啊!”
【答案】秋 高 果 实 五 谷 知 秋 ② ④ ① ③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词语、句子的理解和掌握。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
果实累累:形容果实多。
五谷丰登:意思是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一叶知秋: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1)结合“种下的果树”可知选“果实累累”。
(2)结合“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可知选“一叶知秋”。
(3)第一空,结合“时节里”和“一派丰收的景象”可知是秋天,所以选“秋高气爽”。
第二空,结合“一派丰收的景象”可知选“五谷丰登”。
8.课文《秋天的雨》从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了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___________之情。
【答案】缤纷的色彩 丰收的景象 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喜爱、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秋天的雨》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巧妙地串起来,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9.词语盘点。(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秋(_____)气(_____) 天(_____)云(_____) 秋风(_____)(_____)
一叶(_____)(_____) (_____)(_____)飘香 层林(_____)(_____)
五谷(_____)(_____) (_____)华(_____)实
【答案】高 爽 高 淡 习 习 知 秋 金 桂 尽 染 丰 登 春 秋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成语。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
天高云淡,意思是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秋风习习,意思是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的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一叶知秋,谓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知道事物将来的发展趋向。
金桂飘香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牡丹品种,来源地山东菏泽百花园,主要用途药用,生态,观赏。另外一层意思是桂花开了,香味能够传得很远。
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五谷丰登,意思是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春华秋实,意思是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片段,回答问题。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 ,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0.根据选文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___)地毯 一(___)落叶
一(___)巴掌 一(___)雨靴
11.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地毯请你用“ ”画出来。
12.照样子写一写,想一想落叶和雨靴还像什么?
落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靴像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凌乱: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 块 片 个 双
11.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12. 翩翩起舞的蝴蝶 可爱的梅花鹿
13.很乱,本文指落叶掉在地上乱七八糟,或者不规则。
【分析】
10.
本题考查的是填入合适的量词。
根据上下文的文的语境和词组的特点进行分析,写出相对应的量词即可。地毯可搭配的量词有:一(块)地毯、一(张)地毯、一(个)地毯、一(层)地毯;落叶可搭配的量词有:一(片)落叶、一(地)落叶、一(枚)落叶;巴掌可搭配的量词有:一(个)巴掌、一(只)巴掌;雨靴可搭配的量词有:一只雨靴,一双雨靴,一堆雨靴。
本题要从短文选取,不要弄错。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文段的内容“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可以得出地毯的样子。
12.
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根据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本体进行合理的想象,比喻成相应的喻体即可。注意想象要合情合理,不要写错别字即可。例如可以把落叶比作翩翩起舞的蝴蝶;把雨靴比作可爱的梅花鹿。
13.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
根据词语的特点以及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写出词语的本义以及文中义即可。本题中“凌乱”意思是杂乱又不整齐,没有秩序。本文指落叶掉在地上乱七八糟,或者不规则。
课外阅读。
短暂的秋天
“一日三秋”这个成语,本意并不是指秋天短,我这里写的却是短暂的秋天。大兴安岭的最北端——祖国北极的秋天能有多长呢?六月二十几日还有霜冻,就算是春天吧;八月二十几日又下早霜了。春、夏、秋三季才两个多月,秋天能有多长就可想而知了。然而这短暂的秋天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刮了一天的西北风告诉我们:都柿已经由酸变甜了。星期天,我们便成群结队地进山采都柿。顷刻间,寂静的山林热闹起来,欢声笑语溢满山林,小朋友们穿着花衣像美丽的蝴蝶,在山林里来回飞舞。一会儿这里喊:“都柿真多啊!”一会儿那里又喊:“快来呀!这儿的都柿又多又大……”
都柿很美,黑红的茎秆七八寸高,上面缀满了黑蓝的“珍珠”,水灵灵的,放到嘴里又酸又甜,只要一提到它,不知不觉地就流出了口水。
正是采都柿的好时候,蘑菇又出来了:草黄色的草蘑这儿一片,那儿一片,有的还形成了蘑菇圈,可圆可圆啦。洁白柔嫩的白蘑水灵灵的;杏黄色的小黄蘑头顶上还有一点红色,小巧玲珑,像一顶美丽的小雨伞;花脸蘑就像戏曲里的大花脸;又肥又大的“粘团子”粘糊糊的,它还能出口换取外汇呢;榆黄蘑在一个树墩上就能采满一篮儿;还有一对对珍贵的“猴头”,它浑身都是白色,毛茸茸的,真像小猴子的脑袋,听说它还是宴席上的佳肴呢;那些粉红、浅蓝的漂亮的蘑菇是有毒的……
一场霜冻过后,“臭李子”不涩了,变得又香又甜;山丁子不硬也不酸了,变得里面带酸甜; 刺玫果也变得有了清香气;还有“一把抓”、“狗奶子”、小葡萄等都成熟了。这时大人们开始了秋收,而孩子们便采这些野果去了……
仅过了两个星期,人们都穿上了棉衣,大地也披上了银装。孩子们进入了冰上的乐园,大人们迎来了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
14.解词的方法有很多种,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拆词、联系生活等方法,“成群结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你是用(______________)方法解释词语。
15.用“——”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
16.文中详写了哪两种山货?略写了哪些山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短文写的是哪个地方的秋天?那里的秋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 一群群集合在一起 拆词
15.顷刻间,寂静的山林热闹起来,欢声笑语溢满山林,小朋友们穿着花衣像美丽的蝴蝶,在山林里来回飞舞。
16.详写:都柿 蘑菇
略写:臭李子、山丁子、刺玫果、一把抓、狗奶子、小葡萄
17.写的是大兴安岭的秋天,那里的秋天时间非常短。
【分析】
14.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解词的方法有很多种,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拆词、联系生活等方法,写出你理解“成群结队”所使用的方法。
“成群结队”的意思是一群群集合在一起。
15.
本题考查找有新鲜感的句子。
新鲜感的句子意思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现在对此很好奇,时间一长也就没了那种感觉的句子。新鲜感中新鲜的意思是刚生产、刚收集或刚制成的。可找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1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
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文章第二、三段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都柿,第四段主要写了蘑菇,这两种事物是详写;
“臭李子、山丁子、刺玫果、一把抓、狗奶子、小葡萄”都是一笔带过,是略写。
1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从“大兴安岭的最北端——祖国北极的秋天能有多长呢?”可知写的是大兴安岭的秋天;
从“然而这短暂的秋天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可知秋天的特点的短暂的。
四、书面表达
18.表达与交流。
日记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可以记事,可以写人……我们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日记可以帮助我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
惯。你写过日记吗?让我们都来试二试吧!注意日记的基本格式。
【答案】 今天 ,妈妈买了一个花瓶。这个花瓶瘦瘦高高的,瓶身印有向日葵的图案,图案上方有几条金色的横条,下方也有类似的横条,可能有什么喻意吧,总之这个花瓶漂亮极了,我问妈妈为什么要买这个花瓶,妈妈告诉我向日葵的花语里有忠诚高傲,我听了恍然大悟,明白了妈妈的心思。马上回房间写起作业不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
【解析】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作业(八)(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作业(十二)(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作业(十三)(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