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湘艺版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演唱)小雨沙沙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湘艺版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演唱)小雨沙沙教学设计
(演唱)小雨沙沙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了解声音的长短,能够寻找生活中发声材料探索声音的长短,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正确演奏课堂乐器。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参与演唱、律动、创作表演等实践活动,并适当地运用你先我后、模仿和练习等方法,积累感性经验,进行律动、音乐游戏、儿童歌舞表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雨沙沙》,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鼓励学生去探索大自然,了解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滋润的科学道理,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2学情分析 1、学习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课堂中要培养好的音乐学习习惯。通过前两单元的学习稚嫩的歌声也基本能够表现出歌曲简单的情绪。2、分层达标要求(1)歌唱:学生养成正确表达歌曲内涵,声情并茂的演唱习惯。(2)律动:能准确跟2/4拍音乐节奏律动。(3)打击乐伴奏:准确演奏打击乐器并为歌曲《小雨沙沙》伴奏。(4)创编表演:学生能根据音乐主题、情绪、节奏表现风、雨、种子等形象,给予学生不同的空间感进行创编。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了解声音的长短.【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音乐表现种子的形象进行创编表演。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着音乐《走》律动进教室。2、旋转律动形式:学生站在自己的座位前跟着《走》的音乐节奏律动,依次面对教室的不同方向(前后左右)律动,每方向四个八拍。1、师生一舞蹈动作互相问好说明:面对教室四个不同方向律动,让教室旋转起来,让每个孩子都有在前排表演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2/4拍旋律、节奏风格。二、认识、了解音的长、短1、听一听、辩一辩、唱一唱(1)教师出示三组图片:大钟与闹钟、火车与汽车、“风”和“雨”(2)学生听辨区分谁发出的声音长?谁发出的声音短?(3)模唱表现各种不用长短的声音。2、认一认、唱一唱、奏一奏(1)教师出示三种小乐器并演示乐器:手铃、小铃与沙球的敲击方法。(2)教师出示三条不同长短的线条,表现乐器发出声音的时值,先请学生说说谁发出的声音长?谁发出的声音短? 再进行连线。(3)学生体验:体验部分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敲击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小乐器的声音。(4)教师读音乐儿歌,学生尝试跟着音乐合奏。说明: 通过听、唱、奏的直观形象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长和短,认识、了解音的长短,为后面学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做准备。三、复习歌曲《小雨沙沙》1、全班齐唱歌曲,教师钢琴伴奏。2、歌曲处理。教师提问:(1)歌曲中小雨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唱?请你试一试。(2)种子在泥土里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唱?请你试一试。(3)种子从泥土里的长出来以后心情怎么样?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唱?请你试一试。3、教师小结:演唱歌曲时的要求。4、全班再次感受演唱歌曲。2、加入小乐器表演唱(1)教师出示三种小铃、手铃、沙球小乐器,并提问:小雨、风分别用哪种小乐器演奏合适?(2)请部分学生演示打击乐器小铃、手铃、沙球为歌曲伴奏。教师提出伴奏要求:小铃用二分音符的时值,为整首歌曲伴奏。手铃、沙球演奏歌词中小雨的声音“沙”,节奏同歌词节奏。(3)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说明:学生在演唱、表现歌曲的体验和实践音乐中,进一步感受声音的长和短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四、拓展活动——创作表演1、欣赏(合作创编)(1)教师播放种子发芽的动画,学生欣赏。(播放视频)(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种子发芽的不同过程。(3)教师舞蹈示范模仿种子发芽长大的过程。(播放音乐)学生思考:老师这颗种子长大以后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4)师生共同学跟音乐《风和雨》表演种子发芽长大的过程。(播放视频)要求:学生种子长大后音乐结束摆个的造型,告知老师你这颗种子长大以后是什么?2、自主学习(合作表演)(1)教师提问种子长大的过程需要什么?(太阳、风、雨等)(2)学生个别回答并表演,教师给予指导与及时评价。(3)师生共同分配角色。(4)情景综合表演。(播放音乐《风和雨》+《小雨沙沙》。)(5)师生互相给予评价。说明:在与小伙伴合作分角色创编情景表演活动中提高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四、教师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真棒,通过学习《小雨沙沙》这首歌曲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请你们课下把你学会的、知道与了解的知识互相交流、表演。2、播放音乐《小雨沙沙》,学生听着音乐律动离开教室。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湘艺版一年级下册(演唱)小雨沙沙优秀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演唱)划船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演唱)小雨沙沙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