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3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选修3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熔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
A.糖放在水中后逐渐化成了糖水
B.夏天放棒冰的杯子外壁有小水珠
C.露水的形成
D.棒冰变成了糖水
答案:D
解析:糖放在水中形成糖水这是化学上在水分子和糖分子共同作用下的溶解,熔化是由温度造成的固态变液态,放棒冰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是液化形成的,露水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2012·德州模拟)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则( )
A.冰一定会熔化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熔化,也可能不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冰是晶体,它的熔化需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0℃,还要继续吸收热量。0℃的冰不能从0℃的环境里吸收热量,故不能熔化。
3.为了浇铸一个铜像,使用的材料是铜,则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答案:C
解析:浇铸铜像必须将铜先化铜水浇入模子,待冷却后才能成为铜像。
4.用吹风机的热风吹一支蘸了酒精的温度计时, 温度计的示数( )
A.先降低后升高 B.先升高后降低
C.一直降低 D.一直升高
答案:A
解析:开始时,温度计上的酒精汽化,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故示数降低;酒精完全汽化后,温度计在热风作用下温度升高,A正确。
5.如图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段是吸热过程,cd段是放热过程
B.ab、bc、cd三段都是吸热过程
C.ab段物质处于固态,bc和cd两段处于液态
D.bc段是晶体熔化过程
答案:BD
解析: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所示三段过程中要一直吸收热量,故B项正确;ab、bc、cd三阶段中,ab段是固体,bc段是熔化过程,固、液共存,故C错,D正确。
6.我们常把闯入大气层飞落到地球的天体碎块称为陨石(下图)。陨石在空中飞行时会发出耀眼的光芒。2009年1月27日,新华社上海电,我国南极考察队历尽艰辛从南极采集的陨石中已有683块披上“国际户口”。这些陨石是人类认识茫茫宇宙的“探针”,极具科学价值。
陨石在空中飞行时为何会发光?
答案:陨石不易传导热,在高速穿过大气层时,陨石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来不及向内部传递,陨石表面温度很高而发光。
7.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更为严重,为什么?
答案:100℃的水蒸气本身温度已经很高,当它遇到相对冷的皮肤还会液化放出热量,所以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更为严重。
8.冬季在菜窖里放上几桶水,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致降低得很多,防止把菜冻坏。这是什么道理?如果在窖内放入m=200kg,t1=10℃的水,试计算这些水结成0℃的冰时放出的热量相当于燃烧多少千克干木柴所放出的热量?(木柴的燃烧值约为k=1.26×104kJ/kg,冰的熔化热取λ=3.35×105J/kg)
答案:6kg
解析:因为水降温并结冰的过程中将放出热量,所以窖内温度不会太低。
设这些水结成0℃的冰时放出的热量为Q,则
Q=mλ+mcΔt=200×3.35×105J+200×4.2×103×10J=7.54×107J
设燃烧M千克干木柴可以释放出这么多的热量Q=Mk,即M=Q/k=7.54×107/1.26×107kg=6kg。
能力提升
1.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用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沙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沙温600℃,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 )
A.甲>乙>丙 B.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3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1 功和内能随堂练习题,共1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2 液体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关于液体的说法正确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同步训练题,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暖气片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